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坏了,我成和尚了 > 第13章 骏马

第13章 骏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骑着马驰骋在官道之上,道衍感叹,怪不得古代能征善战之人都视马如命,千金不换。

    古代帝王之中,最为爱马的,当属李世民。昭陵六骏,尤为传奇,道衍曾在席应真的典籍之中看到过石刻画本。

    数风流人物,唐宗宋祖,风流是少年征战,是玄武门之变,是平定叛乱,是长治久安,是贞观治世,是后人模范。

    作为杰出的帝王,上马平天下,下马治天下,唐太宗可圈可点为后世帝王所仿效。

    这上马平天下之中的征战,战马是最好的伙伴,是出生入死的战友。

    正是这些昂首飞奔的战马,与主人一道出生入死、冲锋陷阵,不惧流箭飞矢,驰骋疆场杀敌。

    无数征战之中,一匹又一匹的战马,与主人冲进血雨腥风的战场,让刘黑闼、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败于马下,为主人所驱驰,虽万死而不辞。

    唐朝之所以能够在关中开基立业,离不开这些默默无声在征战中倒下的战马。

    大唐基业已定,贞观盛世长歌,太宗春秋垂暮,昔日的战马却不能忘记,与主人永久在一起。

    这六骏为飒露紫、卷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

    这些看起来十分拗口的名字,实际来源于当时的突厥语,如飒露紫、特勒骠、什伐赤等名称。

    西域有良马,汉家冀多得,唐时亦然。从六骏石刻上看,六骏均三花马鬃,束尾矫健,此亦突厥习俗。

    置于昭陵后山祭坛寝殿前的白石台基上的昭陵六骏,西侧依次是飒露紫、卷毛騧、白蹄乌,东侧则是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

    每一匹战马都在战场上与主人出生入死,书写了精彩绝伦的骏马传奇。

    白蹄乌者,表面意思为黑马白蹄,也有一种说法白蹄是突厥语播塔的音译,意思是少汗,这匹黑马被冠以少汗的美誉。

    石刻中的白蹄乌四蹄飞扬,昂首凌空,疾驰奔跑如电,此马虽身上没有箭伤,但是在唐朝初年平定薛仁杲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元年,唐自太原初占关中,立足不稳。

    割据兰州、天水一带的薛举、薛仁杲父子率军十万大举进攻,与唐军争夺关中。

    两军在浅水塬相峙,李世民看准薛仁杲粮运困难,速战对其有利,便下令坚壁不出。

    当年十一月,薛军粮草不济、士气浮动,李世民瞅准时机以少量兵力正面牵制诱敌,亲率主力直捣敌后,使薛仁杲阵容大乱、狼狈溃退。

    李世民乘胜追击,催动白蹄乌身先士卒,衔尾猛追,一昼夜奔驰二百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

    浅水塬之战,李唐一举平定陇西,消除了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也是从这一战开始,李世民这个马背上的追风少年,开始在沙场上收获赫赫战功。

    特勒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用突厥官号命名战马,是赞扬突厥骏马的一种习俗。

    突厥多以王室子弟为特勒,特勒骠疑为突厥可汗子弟进献的。此马在平定宋金刚之战中表现突出。

    武德二年,依附突厥的刘武周派宋金刚的精锐部队向南袭扰。

    相继打败李元吉、裴寂等李唐大将,几乎占领河东全境,震动关中。

    唐高祖李渊准备收缩兵力,固守关中。李世民坚决反对,当年十一月,他骑着特勒骠,率兵三万东渡黄河,实施反击。

    针对宋金刚孤军深入、军中少粮的弱点,李世民力排手下将领速战的主张,决定以逸待劳、静待时机。

    次年二月,趁宋金刚缺粮少食,李世民发动总攻,乘着特勒骠突入敌阵,一战击溃宋金刚。

    但在李世民追击的过程中,由于推进速度过快,辎重和粮草都被甩下很远,谋士劝他等待兵粮汇集,再追不晚。

    李世民得胜心切,不肯错失良机,他率领数千精骑穷追不舍,连续两天不吃饭,三天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依靠特勒骠优秀的耐力最终追上了宋金刚主力。

    长途奔袭、人困马乏的唐军依旧生猛,李世民一天之内连破宋金刚八道防线,杀敌上万。

    飒露一词来源于突厥语,音译为沙钵略,始波罗。

    常被突厥人用作领袖的荣誉称号,将勇健者称为沙钵略和始波罗。

    所以,飒露紫的含义应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是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时的坐骑。

    飒露紫像列于西侧南端,从次序上看是昭陵六骏之首。

    在昭陵六骏石刻中,只有飒露紫一幅上刻有人像,其中俯身为骏马拔箭的人,就是唐初大将丘行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