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落幕
怎么着,欺负陈友谅手底下没猛将?
陈友谅麾下号称元末第一猛将的张定边申请出战,张定边的目标是万军丛中直取朱元璋的首级,一战定乾坤。
张定边可不是猛张飞型,人家是有勇有谋的关云长型。
他大概也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己方越不利,所以亲率数队水军直冲朱元璋坐舟。
有句老话叫关键时候掉链子,可朱元璋的船是关键时刻玩搁浅。
陈友谅军里外三层把朱元璋团团围住,朱元璋,甚危。
朱元璋方诸将纷纷拼死挡在朱元璋身前,宋贵、陈兆先、程国胜相继护驾阵。
危机时刻牙将韩成对朱元璋道,自古讲究杀身成仁,我先去了。然后换上朱元璋的衣服,冲进敌阵,当着敌人的面投水而死。
敌人以为死的就是朱元璋,进攻架势稍缓,远处的常遇春抓住机会,拉弓搭箭,瞄准了张定边。
张定边中箭,一声惨叫,负伤败退。
趁敌军大乱,俞通海赶紧乘船救援朱元璋,船掀起的水浪,冲开了搁浅的朱元璋座船,张定边的奇袭战术宣告失败。
第一回合,朱元璋侥幸获胜。
第二回合,陈友谅出了奇招。
为了让他的大船更强更大更威猛,对朱元璋的船队形成碾压之势,他用大铁链来了个铁锁连环,把大船连在了一起。
史书记载:旌旗楼橹,望之如山。
朱元璋的水军们面对高大的舰船又只能仰攻。极大地削弱了火器与弓弩的威力,朱元璋水军纷纷吓得后退。
朱元璋一连斩杀了十余名怯战的小队长,大家还是不敢上,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下令征调了七艘渔船,装满火药,上铺芦苇,芦苇上安装了一个个披着铠甲的稻草人。
每艘渔船后面还跟着一艘飞舸。到了黄昏,终于东北风起,朱元璋下令冲锋。
廖永忠和俞通海率领敢死队,乘坐着渔船顺风冲向陈友谅的铁锁连环船,等靠近大船便点燃船上的芦苇,敢死队成员点火后跃上后面的飞舸撤退。
结果完全不需要预测,陈友谅数百艘铁锁连环船刹那间火光冲天、湖水尽赤,陈友谅的弟弟陈友仁、陈友贵、全被烧死了。
后世传说,鄱阳湖之战是赤壁之战的原型,因为在鄱阳湖之战发生时,另一位枭雄张士诚正密切关注着鄱阳湖上的战况。
没事还叫来麾下谋士发表一下场外意见,张士诚麾下有两名知名谋士,《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第二回合,朱元璋火烧鄱阳湖,大胜。
用大胜两个字就足以把这场战斗概括了,可这场胜仗,是朱元璋麾下十余名将士和上千名兵勇用生命换来的。
比如说丁普郎,身中十余刀,头被砍断,还倚着刀屹立不倒,实在威武。
陈友谅不甘心,六十万大军就这么败了。不不不,一定还有办法。
擒贼先擒王,如能直接杀了朱元璋,就能翻盘。
陈友谅下令,白色桅杆的船上是朱元璋,全军听令,给我瞄准白桅杆,开炮。
陈友谅军开始疯狂寻找白桅杆,怪事发生了,全湖都是白桅杆小船。
没错,朱元璋又预判了陈友谅的预判,一夜之间,把全军桅杆全涂成了白色。
既然不能通过颜色锁定,那就看脸,陈友谅命手下把朱元璋的画像分发全军。
全员出击,找到朱元璋,马上汇报。
要说这朱元璋还真是天命所归,二十四日,朱元璋正在船上挥舞海旗,奋力指挥,突然听到远处的刘伯温冲着他大喊,难星飞过,赶紧换船。
朱元璋刚换了艘船还没坐定,原来那艘船就被炸沉了。
面对接二连三的失利,陈友谅军军心大乱,左右金吾将军纷纷倒戈朱元璋,陈友谅大怒,诛杀所有朱元璋军俘虏泄愤。
朱元璋一听,行,谁还没点俘虏了。朱元璋当即下令,把捕获陈友谅军的俘虏全都放了,不仅如此,受伤的全免费治疗,还公开表示,以后敌方俘虏,一个不杀。
这样一来,高下立判。投降朱元璋的更多了。
此时鄱阳湖水位已经变浅了,俞通海建议转守上游入江口,朱元璋认可了,派大军夜里向上游转移。
为了防止触礁,排成一列后船跟着前船的灯笼缓慢行进,朱元璋的船都需要如此小心,陈友谅的大吨位巨舰就更麻烦了。
陈友谅眼看大势已去,也向罂子口撤离,就是葫芦口这个位置,朱元璋又岂能让他如意。
朱元璋在罂子口横舟列阵,陈友谅过不去,转冲南湖嘴,朱元璋还没开战时就在这儿部署部队了。陈友谅再转攻泾江,朱元璋又早有部署。
陈友谅出不去,只好敛舟据守,此时的陈友谅被困于江中,粮草逐渐耗尽。
而朱元璋控制住了湖口,悠然自得,和夏煜吟诗唱曲,好不快活,朱元璋还抽空给陈友谅写起信来。
大意是,有能耐挑衅不敢动手,算什么男人,回家奶孩子去吧。
陈友谅恼羞成怒,派人杀了送信的使者泄愤。朱元璋于是又写了一封信。
昨吾船对泊渚溪,尝遣使资记事往,不见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丈夫谋天下,何有深仇!
江、淮英雄,唯吾与公耳,何乃自相吞并!公之土地,吾已得之,纵欲力驱残兵来死城下,不可再得也。
即公饶幸逃还,亦宜却帝号,坐待真主。不然,丧家灭姓,悔之晚矣。
大意是,争天下你竟然杀使者,实在小气,算不上个爷们。你从此以后别称帝了。等待真主,我饶你一命。
陈友谅气炸了,冒死突围,遭到了朱元璋舟船和火筏的截击,混战之中,陈友谅被流箭射入眼中,深入颅内不治身亡。
最有实力和朱元璋角逐天下的一代枭雄,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