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历史
时光漫长却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
自古以来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山东不反,中原不灭。
为何如此说呢?
首先,山东乃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自古山东人都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指导,他们修身齐家,忠君爱国。
绝大部分山东人都是有非常深厚的家国情怀的,这种忠诚是印在骨子里的,他们宁愿为君王左右,也不会称帝。
譬如诸葛卧龙、譬如琅琊王家……
但是如果一个王朝实在是荒淫无度,危害天下,最为守礼的山东人又会率先起义反抗统治者。
甚至很多时候山东都扮演着推动历史进展的角色。
比如王莽篡汉时期的赤眉军起义、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隋朝末期的瓦岗寨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北宋的梁山泊起义等等。
简单来说一个朝廷的统治但凡过得去,不要求你是万世明君,只需你中庸守诚,山东人民就不会造反。
如果以忠君守礼闻名华夏的山东人民都举旗造反了,那证明这王朝确实已经腐烂不堪了。
所以在就有了山东不反,中原不灭这句话。
其次,山东之地,乃天下之要地。
自古以来山东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上的这片土地可以说是华夏版图的核心区域。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制山东之地以霸天下的说法。但凡想问鼎天下,必须先取山东之地,方能称霸中原。
往近了说,山东本就与河南河北接壤,不管是去古都洛阳,还是去北京都是一马平川,几乎无法防守。
所以正常来说统治阶层一般可以很轻松地掌控山东,但是相对的,君王之地也能被山东人轻松攻占。
如果山东出现反军,中原腹地基本是唾手可得。山东如果反了,中原之地、君王之所就危矣。
最后,山东自古就是产粮大省,人口众多。
山东自古皆是产粮大省,耕地较多,赋税也较高,当然因为山东人口也是很多,所以产粮虽多但粮食输出是不及江南与湖广的。
但是在封建时代,粮食够多,人口够多这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条件了。
当然因为水土富饶,山东人一般很少会出现特大灾荒,但是如果山东都出现了饥荒,一般就是较大的灾难,再加上人口众多,但凡统治王朝处理不当,那就是逼民造反了。
中国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八十三个王朝,五百五十九位帝王,这其中包括三百九十七个帝皇,一百六十二个王。
这些皇帝或凭身份继承帝位,或像李世民一般自己打下了江山。
不管怎么说,所有的皇帝无一例外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名号。
但是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这些皇帝分布在中国各地,唯独有一个省份,山东。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出过一个皇帝。
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山东出现过大批大批的名将、宰相和圣人,有圣人孔子、孟子等,有武将程咬金、吴起、李典等人,还有宰相诸葛亮、房玄龄这些人,可谓人才济济。
甚至山东还是历史中农民起义最多的省份之一,但是无一例外,山东的这些农民起义领袖者无人真正打下江山称帝,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农民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廷招安。
山东地处北方,有黄河横穿山东,还拥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在历史上也属于最早被开垦的地方之一,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甚至军事水平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山东其实是一个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地方。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好地方,却没有出现过皇帝,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一是山东的地势为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山东东部是山东半岛,西部及北部属华北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貌,整体地形还是以山地丘陵为主。
就山东这个整体地形来说一般帝王是不会选择在这里建都的,另外在山东多年的历史中,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核心城市,从临淄到青州再到济南,中心城市一直变迁,这其实也是一个问题,甚至直到后世为止山东的核心城市还是有些争议的。
第二是属于文化的因素,整个山东都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而儒学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包含忠、孝、仁等中心思想。
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即使是乱世年代,国家腐败之时,山东人也认为他们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皇帝进行改革,重新获得民心,而非争夺一方土地,自立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