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神通
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静,疲倦会让道路隐匿,静则道路生发,胸怀广阔才能承载道路。
控制心灵要明晰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受情绪影响,气不转化为精,神不外出。
外三观是不听邪音,眼不乱看,口不欺骗自己。
修道者的心应该坚如金玉,只有这样才能渡过所有烦恼和困难,让全身心归于大道。
修真者应该以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础,修炼功法为根本。要戒除酒,色,财,气。
前人说酒色财气就像水火刀兵,是修道者的四大魔杖,如果不能克服这四魔杖,就不必修行。
修行者不应该贪图金钱名利,应该知足常乐,修心深处,道才能通畅,福报其备时,道才能顺畅。
领悟真正的功法,回归上乘的觉悟。世间的法相都不是玄妙,天心与人心合一,玄妙的意义必须从觉悟之后领悟。
四万八千法都不是最高法,无为的奥妙才是真正的诠释。
内外修炼都遵循这个原则,法会变得神奇,丹也会得到,相比于有为的修炼,这种方法更快速,更容易进入自然无为的修炼状态。
所以明心见性的前提是明心,明晰概念,保持清洁无尘。
只有如此才能看到本性。看到本性首先要看到光,洗净心灵,然后看到真我元神。
元神培养完善,内外修炼同步进行,修行便可入门。首先要明白这个性是什么。
性,这里是指心的性,不是其他性。
心为何物?
心是意识,包括人人皆知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见闻觉知的能被察觉的显意识,也包括隐藏起来的不被人察觉的隐意识。
性,就是生成这些意识的本源,也就是什么东西能让心有这些意识。
明白了这个本源性能,就明白了心是如何工作或起作用的,这个就是明心见性。
心,我们都能察觉到其存在,可是性如何察觉到其存在呢?
既然性是心的本源性能,那性就不是一个东西。
既然不是东西,那就肯定不能被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舌身接触到,当然也不能被大脑察觉到。
也就是说,用上述六种结合人身的心是察觉不到性的。
但是,如果明白性就是心的本源性能的话,就可以体悟到性的存在,是不见而见,非眼耳鼻舌身意见。
既然性是功能,非东西和意识,则其没有身、也没有体、也没有相,所以直接见肯定是见不到的,所以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就不是性。
因为意识是因性而有,所以可以以意识为出发点间接地见到性,也就是证实这个功能的存在。
如是,就有见物便见心的说法。
心,是意识,能生种种相,能见物,能生念,通过物、相、念的存在,就证到了心的存在,也就是意识的存在。
既然证明了意识的存在,也就可以间接地推定性的存在。
抛开一切属于心意识范畴的东西,剩下的那个就是性了。
物、相、念,还有思想、情绪等一切凡是想得到的东西和意识,也就是心经里说的五蕴,都属于心的范畴,抛开这一切,就是性了。
因为不可直接见,所以只能用排除法,排除了一切可见的,那个不可见的就是性。
所以,《楞严经》说,那个不可还的,非汝而谁?这个不可还的,还不掉的,就是性。
《心经》说五蕴皆空,也就是,五蕴并不是性里的东西,是假的,所以是空。
因此,性里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的,故六祖说本来无一物。
尽心知性,而后知天。穷理达性,而后知命。
都在讲性命双修,义理上都是一个意思,经学以致用。
中者用也,正者和也,故为致中和。命功上,天为阳为天婚为天元为天才为宗为天心。
地为阴为地婚为地元为地才为祖为血脉。
心藏神,神主心,命为炁为虚为中为真铅。
铅为坎为肾为水为阳为虎。
汞为离为火为心为阴为龙。
以虚指实,皆为卦象。
元炁论,在天为先天一炁,为宗炁为祖炁为正炁。在人为元炁,为阳炁为真炁为真阳为真命。
以小见大,方壶外史。以内推外,一以贯之。
性为神兮命为炁,神炁相合兮为天真。天真者天心也,天心者人心也。人情者天情也,共心共情者知天心。
人神共具,三元三才。人就是神,人间才是乐土。所以道家养其命乐在未央,儒家尽人事积极进取。
所以,明心是手段,见性是效果,这手段,用一个口诀,叫做寂然不动。
然而,性是灵活的,灵活的就有动,所以其效果也有一个口诀,叫做感而遂通。
感而遂通是心性的静极生动的自然现象,心性静极致虚,召感元气相投,元气一投,静极生动,随感而通。
这种通就是真正的神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自由,而不存在任何障碍,好像游龙一样神妙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