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手段
老者盯着道衍说道:“老汉我这辈子是没有什么机会了,既然缘分到了,我再教你些阴阳家的手段,这可是保命的根本。”
我们这一派的祖师爷就是战国时期鼎鼎有名的大忽悠邹衍。这个祖师爷,说他是大忽悠,是真的能把人忽悠瘸了。
这就要从他的那个时代背景说起了。
邹衍,战国年间齐国人。
当时,整个华夏能支棱起来的就剩下七个国家了,而齐国是最富裕的。
由于齐国背靠大海,除了渔业发达之外,还可以生产出所有人都需要的盐,就这一项就足以拿捏当时所有国家的经济。
作为当时唯一的一个有钱的霸主国,齐国的国君也开始着手抓国民的精神文明了。
于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学府稷下学宫诞生了。
这在当时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并且,为后来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提供了必要的沃土。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稷下学宫的确是非常前卫的和开明的。
首先,不管你是哪的人,只要你有自己的学术,或者想虚心的求教,都可以来到稷下学宫。而且一来,就包吃住。
其次,作为稷下学宫的一份子,你可以天天在学宫里与同僚进行讨论天下大势,各自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去驳斥对方。
一旦产生出治国的点子,并且被国家所用,立刻就可以成为官员。
最后,所有学宫里的人都可以指责齐王的过错,或者对时政不满都可以提出异议,却不会被追究责任,这种不以言问罪的特例是至今都没有的。
这政策一经推出,其他国家的名家都往齐国赶。
一下子,齐国迅速成为了当时华夏顶级大都市。
这个大学的开办以及政策的惠及为当时的多位名人提供了舞台。
比如亚圣孟子,就在稷下学宫主持讲学,并且跟来自四面八方的士人进行交流。
还曾经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的校长。从稷下学宫毕业的大能那就多了去了,申不害、慎到、荀子、包括后来权倾天下的大秦丞相。
由于开放的政策,当时汇集在稷下学宫的门派也是五花八门:儒家、道家、墨家、兵家、农家等。
反正只要你有你的学术思想就可以来这混饭吃。
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思想主张与对方彼此交融碰撞,以及推衍,也衍生出了不少的门派。
比如我要跟你说的阴阳家。
这个门派就是在稷下学宫由邹衍结合了儒家、道家以及墨家的多派思想而创立的门派。
邹衍,本就是齐国人,家境贫寒,物以类聚,人以穷分。
因此,儿时的他也只能过着牛马的生活,经常是吃完上顿没下顿。
不过,他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经常异想天开,说出一些不着天际的话。
现在话说就是此人思想比较奇葩,因此在同龄人中,他经常表现的鹤立鸡群。
总之,幼年的邹衍的想法就是,穷不要紧,关键得有想法。
就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时不时的跟一些长者进行言论上的交流,久而久之也为自己沉淀了一些与人交际的谈资。
当得知稷下学宫招生的消息,就带着包袱参与了进来。
不进来不知道,原来这里不仅是个求知的宝库,更难得的是这个学院的待遇太好了,起码,这里是包吃住。
求知欲非常旺盛的邹衍到了这里简直是蛟龙入海,他跟大部分士人不太一样,在他内心,根本没有把门派看的很重。
什么派别的知识他都照单全收,他跟儒家学习琴棋书画。
跟道家学习观星以及八卦。
跟墨家学习机关秘术。
跟农家学习耕种时节。
总之,见什么学什么,多年下来,他的内功已然是非常浑厚。
但在他自己看来,也有一点小遗憾,由于他吸纳的知识过于繁杂,这些繁杂的知识,他无法使之融会贯通。
简单的讲,他只是拥有了那些门派的知识,但无法驾驭那些知识,因此,导致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所讲出来的东西格格不入。
就跟武林高手一样,有招无功难以发挥。
为此,他十分苦恼。
眼看跟他同期进入学宫的人有的都著书立说了,部分人都开始授课了,再不济的也有毕业之后去他国做官的了。
而自己还是一事无成的在学宫混吃混喝。
更让他着急的是,有一个哥们因为混吃混喝已经被开除学籍了,谁呢?
这个人天生自带的成语可是耳熟能详的。滥竽充数的主角,南郭先生就因为不学无术被齐国君主开除了学籍。
事实证明,任何年代混吃都不是最终出路。
情急之下,邹衍开始更加的发奋图强,冥思苦想,并且也开始研究上古书籍《尚书》。
在《尚书禹贡》里,他看到了华夏九州说。
大禹把整个华夏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并且铸九鼎以象征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