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告诫
道衍匆忙赶回了妙智庵,正值深夜,智及禅师正在房中休息,听到敲门声缓缓下地开门。
见是道衍,问道:“发生何事?你怎么深夜回来了?”
道衍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智及禅师听后没有说话,半晌才道:“道衍,你最近勤学兵法阴阳数术,却忘了炼心。这是为师的错,也罢,你我二人分别在即,为师再最后教你一次。”
“我问你,修行好的人,到底有什么特点?
是不是看起来很有庄严之相,慈眉善目,或者看起来神采飞扬。
人若有道,必有显露,虽然他并不是自己要显露,但是你要是善于观察,你就能发现他身上有道的痕迹。
人云亦云,不懂修行好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总觉得,脸上有道气,那个样子看上去要有道,才行。
其实不然。有道之人,做人做事,自有一番别样的光景。然你没有这种契合的心态,也难发现。
你若对这些东西没有认同,没有觉察,你也难发现他,就在人群之中和你擦身而过你也觉察不到。
因此说,修行修到自己和有道的人有缘了,才能遇到,其实是说你才有这种认可他的认知力。
一般来说,身上有这九种痕迹的人,多半修行得很不错。”
道衍问道:“敢问师父,是哪九种?”
智及答:“第一种痕迹:此人不必非靠言语,即能摄受周边。
一个人修行的好,不必非要靠说话去影响别人,他就坐在那里站在那里,或者就做他自己的事,就能很好的影响他周边的环境。
跟他亲近的人和他接触的人,都能够被他那种氛围给影响。这个叫做摄受。何为摄受?
是内心平静契合本性的力量,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力量,所以它具有天然的聚合和转变。
佛说:心能转境、则同如来。
一方面这句话是说我们的心,如果不随境界流转,反过来能扭转境界。但这层意思多半说的还是心境。
道行高的人,还真的能够扭转物境。所谓能扭转物境,就是说能切实改变周围人的心态感受,能让现实中的事情不随便发生紊乱。
第二种痕迹:此人做每一件事都能专注,包括吃喝拉撒。
修行好的人,每一件细小的事,吃饭啊,和你聊天说话,哪怕是没有任何利益的事情,他都非常认真用心专注的干。
他用心观云赏花、用心扫地喝茶,用心工作交流、用心睡觉洗脸刷牙。
他做这件事就活在这件事里面。绝不会说聊起佛法修行来非常用心,可是跟身边人说点家常话就敷衍了事。
他没有这样的分别,因为对他来说每一件事都是佛事。包括吃喝拉撒,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情。
因为他可以活在一种无分别执着的专一境界里。
所以这样的人做事情哪怕失败,他也绝不后悔,因为他都尽心尽力去做了,而且他活得比别人可要充实百倍。
第三种痕迹:此人从不主动灌输道理给人,你听则听不听他绝不给你兜售他的经验。
有道之人,基本上不主动去灌输道理,逮着人就跟你说佛法说修行。
哪怕你问题多多陷入苦难,你不求教于他,他也绝不会开口去帮助你,并不是说他没有慈悲,而是说他不干这种无缘助人的事情。
你听则听,不听他的,他绝不会给兜售他的经验给你。
如果没有这一份明智,说明此人的修行还不到位,因为他太急了,他等不及要去教别人,这样的耐心自然也教不好别人。
第四种痕迹:此人不把一切道德修为放在表面,却全部落在实处。
修行有境界者,一般很少谈道德。因为世俗的道德标准,虽然是做人的极好的一套体系,可对于修行来讲,却与那个不生不灭无善无恶的自性本心无关。
如人修行的好,道德自然就会好,他是修行的自然现象。 因此有道行的人极少去谈做人的道德。因为他没有那种局限性的是非观念。
这并非是他是非不分不愿意宣扬善。这样的人他表面上不宣扬道德。
既不宣扬自己道德,也不批判别人道德不好,可是实际上你去观察他做人做事,道德上面的东西全部都自然落在实处了。
尤如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大道是没有什么仁义道德这种概念的。
可是要你契合天地之道,你自然就会有仁义有良知。因此仁义良知并非靠口空虚宣讲,而是靠身体力行去做。
放到俗世中来看也一样,我们去看一个人到底有没有道德,有没有高尚的品德,要看他做什么,而不是看他说什么。
而有一种所谓的修行人,一天到晚在审查别人有没有道德问题。
发现自认为不对的地方,轻则批判、重则诅咒,实在可笑可悲。切忌变成此等怪物,实在难以挽回。
第五种痕迹:此人能够在时代大潮中,保持自己的独立。
修行好的人绝对是卓然而独立的,不跟着时代乱跑。
表面上他做的事情和俗人一模一样,可是他的内心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随着世俗的潮流胡乱的做人。
该舍的东西他放手马上就能舍掉,该放下的事情,他立刻说放就能放。
你要是能够觉察,就能明白这样的人,他内心的那种独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