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奉孝风消
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策略,为曹操奠定了政治基础。此外,他还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决一死战的决心。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颍川颍阴人。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策略。他曾帮助曹操坚定了征伐吕布的决心,并献计水淹下邳城,成功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他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同时接纳许攸,谋划乌巢,出奇兵烧毁了袁绍粮草。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他是一位非常有智谋的谋士,被称为“天下第一毒士”。他曾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他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后来,他又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帮助张绣两次打败曹操。在官渡之战前,他同张绣一起归降曹操,并在曹操与关中联军对峙时,献离间计成功瓦解马超、韩遂的联盟,一举平定关中。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他是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策略。他曾在曹操与吕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曹操成功抵御了吕布的进攻。此外,他还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策略。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是曹操最喜爱的谋士之一,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策略。他善于洞察人心,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他曾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与袁绍决一死战的决心。此外,他还在曹操征伐乌桓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曹操成功平定了北方。
正所谓“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的英年早逝,以及诸葛孔明的计出茅庐,让曹操与刘备的势力此消彼长,也无形中成为了三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这么说当然不是吹嘘,在此也不必多叙或者研讨郭嘉是否对于曹操犹如诸葛亮对于刘备那么重要。但他的消亡确实让一路坦途的曹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与挑战。
“奉孝风消,孟德哭叹,自古谋者追飞雁。”
那么郭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郭嘉(公元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被后人称为“鬼才”。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的重要谋士。他自幼聪明过人,善于谋略,在年少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远见。
郭嘉在弱冠之年,怀揣着满腔的雄心壮志,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段充满艰险与挑战的征途。他深知要想成就一番伟业,仅凭一己之力难如登天,于是决定隐匿真实姓名,默默地穿梭于五湖四海之间。
在此期间,郭嘉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暗中结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路英雄好汉以及绿林豪杰。他们或武艺高强,威震一方;或智谋超群,决胜千里。通过与这些人的交往,郭嘉不仅在黑道上积累了广博的人脉资源,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这段独特的经历犹如一把金钥匙,为郭嘉开启了通往成功之门的道路。当他投身于曹操帐下之时,昔日所积攒的宝贵经验让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这一切,也奠定了他在校事府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郭嘉年轻时的种种历练,使他对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了然于心,同时也锤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特质,让他得以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上游刃有余,并多次为曹操献上锦囊妙计,助力其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
郭嘉在袁绍麾下效力了一段时日后,渐渐察觉到袁绍这个人虽然有很多想法,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决断力,常常犹豫不决,难以成事。经过深思熟虑,郭嘉决定离开袁绍,另寻明主。
最初,郭嘉前往北方投靠袁绍时,受到了袁绍帐下谋士辛评和郭图的询问,他们想知道郭嘉对于袁绍的看法。郭嘉毫不掩饰地答道:“袁公虽然仿效周公那样广纳贤才,并以礼相待,但他并不真正明白如何善用人才。他处理事情时总是牵扯过多,却抓不住问题的核心所在;虽然善于谋略策划,却总是在关键时刻迟疑不决。若要与这样的人一同共创伟业,实在困难重重啊!”
不久之后,郭嘉遇到了曹操,两人相谈甚欢。当谈到袁绍时,郭嘉向曹操分析道:“袁绍固然实力强大,但无需过分担忧。他在用人方面只看重亲缘关系,且决策时优柔寡断,并不擅长调兵遣将。而主公您则不同,您尊重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加以重用;同时,您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犹如神明附体。我相信,主公必定能够战胜袁绍。”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历史的发展验证了他的准确判断。
那么究竟为何郭嘉会舍弃当时风头正劲、如日中天的袁绍,反而去投靠正值四面受敌、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曹操呢?依我之见,原因大概有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知遇之恩。曹操对于郭嘉的才华可谓是极其重视与欣赏,并且对他充满了信任感,甚至在两人初见之时便直言道:“能助我成就一番霸业之人,必定就是眼前这位贤才啊!”如此深厚的知遇之情,怎能不让郭嘉为之动容?同时,这也愈发坚定了他愿为曹操倾尽全力、誓死效忠的信念。
其二,明主难求。事实上,郭嘉曾经亦在袁绍帐下听命行事过一段时间。然而通过这段经历,他深刻地认识到袁绍这个人虽然足智多谋,但却往往想法过多且缺乏决断力,实在称不上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丰功伟业的明君。相较而言,曹操则胜在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之上,这样就能为郭嘉提供一个广阔无垠的舞台供其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
其三,志同道合。曹操心怀雄图大略,立志要横扫天下,终结乱世纷争,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而郭嘉则与曹操志趣相投,两人都渴望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们不仅在政治观念上不谋而合,就连人生目标也如出一辙。正因为如此,郭嘉才会心甘情愿地投身到曹操轰轰烈烈的大业之中,并倾尽所能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四,信任重用。除此之外,曹操对于郭嘉无条件的信任以及委以重任,同样也是吸引郭嘉前来投靠的关键因素。在曹操帐下,郭嘉终于找到了能够一展身手的广阔舞台。每当郭嘉献计献策时,曹操都会虚心听取并慎重考虑,而后果断地付诸实践。这种知遇之恩令郭嘉感激涕零,愈发坚定了他誓死追随曹操的决心。
郭嘉为曹操预测出了许多重要的计谋,现在看来,每一计都是掐准了人性与人心,悟透了时机与时机,才会算无不准的。
计策一:软禁刘备
话说当年,吕布趁虚而入,突袭徐州,使得刘备失去了立足之地,走投无路之下只得投靠曹操。就在刘备前来归顺之际,郭嘉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一眼便看穿了这位落魄英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不凡抱负与过人才能。他深知刘备绝不会甘居于他人之下,此人身上潜藏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与变故。
郭嘉对于刘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心知肚明,心中暗自担忧道:“若给刘备一线生机,他日必成大患!”因此,他果断向曹操献策,力劝曹操软禁刘备,将其牢牢控制于鼓掌之间,斩断其一切外联途径,如此方能高枕无忧,永绝后患。
可惜的是,曹操并未全然接受郭嘉这条妙计。毕竟,曹操也是个极重声名之人,软禁刘备这种做法难免有损自己爱才惜才之名;再则,或许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顾虑亦未可知……最终,曹操还是决定采用别样手段来应对眼前这位乱世豪杰——刘备。而这样一来,无疑给了刘备喘息之机,为其日后的东山再起埋下伏笔。假如曹操当初能够听从郭嘉那惊世骇俗、石破天惊般的重要计策,那么三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恐怕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时光无法倒流,历史不存在假设,刘备终究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曹操,踏上了属于他自己充满荆棘与坎坷的征途——逐鹿天下。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乱世风云之中,郭嘉以其卓越不凡的智谋和深谋远虑的眼光洞察局势,提出了这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计策。可惜的是,曹操未能领悟其中深意,错失良机。而如今回首往事,我们不禁感叹郭嘉的智慧竟是如此高深莫测,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竟能如此准确无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渐行渐远,开始书写属于他自己的传奇篇章。与此同时,郭嘉的这一计策也愈发彰显出其价值所在。它不仅展示了郭嘉超凡脱俗的谋略才能,更让后人领略到了那个英雄辈出时代智者们的风采。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杰出人物的存在,才使得那段历史变得如此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吧?
计策二,水攻吕布:
据《三国演义》所载,曹操挥师进攻吕布之时,遇下邳城垣高耸入云,坚如磐石,难以攻克。面对如此固若金汤之城池,曹军久攻不破,战事陷入僵局。此时,智多星郭嘉挺身而出,献奇谋:引沂、泗二水倒灌下邳,以水代兵。
其实,在施展水攻妙计时,曹军早已将下邳围得水泄不通,断其粮道。随着时间推移,吕布军粮草渐罄,士气低落。曹公见状,先施攻心之计,欲劝降吕奉先,然吕布犹豫不决。继而,曹孟德号令全军猛攻城池,然数日激战仍无所获。
关键时刻,郭嘉与荀彧两位智囊建言献策,献出“水淹良策”——决堤沂、泗两河,引水入城,以破敌阵。曹军依计行事,毁坏沂、泗堤坝,滚滚洪流如脱缰野马般冲入下邳城中。吕布及其麾下士卒眼见大势不妙,只能借酒消愁,浑噩度日。一日,有兵士于水中惊见自身狼狈模样,顿觉羞愧难当。此后,吕布当机立断,颁下禁酒令,整肃军纪。
由于城内积水过多,吕布的军队士气低落,人心惶惶。此时,吕布手下的将领候成斩杀了企图盗马降敌的叛徒,向吕布提议举行庆功宴。然而,在庆功宴上,候成等人趁机反叛,将吕布的赤兔马和武器偷走,并与曹操里应外合,最终攻下了下邳城。吕布、陈宫等皆被俘虏。
计策三,孙策之死:
郭嘉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地预料到孙策的死亡,这其中的缘由主要在于他对于孙策个性以及当前局势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与理解。
首先,郭嘉深知孙策其人,知晓其虽英勇善战、气势如虹,但却疏于防范、欠缺戒心。要知道,孙策于江东之地可是树敌无数啊!这些仇家们对他可谓是恨之入骨,时刻都想着寻机复仇呢!
其次,彼时正值曹操同袁绍在官渡激战正酣之际,郭嘉或许已然猜到了孙策欲趁此良机发兵攻打许都之心。可孙策此举必定会引得其余各方势力心生警觉并予以强烈抵触,如此一来,孙策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系数自然也就大大增加了。
再者,郭嘉作为曹操手下足智多谋的重要谋士之一,极有可能透过其庞大且错综复杂的情报网络,获知了一系列有关于孙策的最新动态以及各种潜藏的危机。这些珍贵无比的情报也许涵盖了孙策日常的一举一动、他跟其余各大势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囊括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刺客或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所制定出的阴谋诡计。
最后,通过抽丝剥茧地深入剖析以上种种关键信息后,郭嘉最终斩钉截铁地得出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孙策极大概率将会命丧于某个神出鬼没的刺客手中!他之所以能如此笃定地下此断言,想必是凭借着自己对当前天下大势鞭辟入里的全盘解析,再佐以对人心叵测的精准拿捏,从而敏锐地意识到孙策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以及自身所处的艰难险境,都使得他顺理成章地沦为了众矢之的,自然而然就很容易被敌人视为必须要除之而后快的心腹大患。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观点仅仅只是针对这件事诸多可能性的一种合理揣测而已,真实的历史原貌远比我们想象得要错综复杂得多。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走向其实都会受到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因素的共同作用,而郭嘉此番惊为天人的预言或许确实存在些许幸运的成分加持其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郭嘉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般的深刻理解,才能让他当机立断做出这般石破天惊的大胆预测,同时也为曹操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参考依据。
计策四,十胜十败对比曹袁: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与袁绍开战后,自己处于四战之地,要防备的地方比较多。郭嘉提出了曹操十条必胜的条件和袁绍十条必败的原因,把袁绍和曹操做了全面对比。
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主要从曹、袁两个人的性格、做人做事方式和战略决策进行分析,让曹操信心大增,振奋了士气。
1 道胜:袁绍繁琐的礼节太多,曹操顺应自然,不拘泥于繁文缛节。
2 义胜:袁绍以反叛汉室的动机出兵,曹操则以复兴汉室的名义征战。
3 治胜:袁绍的管理制度过于宽松,不能产生震慑力,曹操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
4 度胜: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对所用之人也多有怀疑,重用的只有亲戚朋友;曹操用人表面看来平易简单,而内心明察秋毫,用人从不怀疑,唯才是举。
5 谋胜:袁绍善于思考却很难做决定,优柔寡断贻误战机;曹操决策果断,执行高效,应变能力强。
6 德胜:袁绍世代公卿,喜欢用高谈阔论显示自己的高贵,因此投靠他的多为会吹捧装裱自己的人;曹操诚心对待别人,不贪图虚荣,自己厉行节俭为下属做出表率,对待有功之人却从不吝啬,因此忠诚、正直、有远见、有真才实干的人都愿意投奔曹操。
7 仁胜:袁绍见到饥寒交迫之人,怜悯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对他看不到苦难的就考虑不到了;曹操虽然对于眼前的小事有时会有忽略,但在大事上却心怀天下,施恩于民甚至超过民众期待,并且思虑周全,天下百姓都能接济到。
8 明胜:袁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曹操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9 文胜:袁绍是非不可知,曹操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
10 武胜: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
“十胜十败论”的道理真知灼见,将领导艺术、军事艺术、经营管理、为人处世巧妙相容,令中国历代史学家和政治家称道。
计策五,遗计定辽东:
曹操打败袁绍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熙逃往乌桓。曹操率军追击,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败乌桓,袁尚和袁熙又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曹操的将领们都建议曹操继续进攻辽东,一举消灭袁尚和袁熙。然而,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他认为,公孙康一直对袁氏兄弟怀有戒心,担心他们会夺取自己的地盘。如果曹操此时进攻辽东,公孙康必然会与袁尚和袁熙联合抵抗,这样曹操就会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郭嘉建议曹操佯装南征刘表,做出一副要进攻荆州的姿态。这样一来,公孙康就会怀疑袁尚和袁熙与曹操有勾结,想要夺取辽东。为了自保,公孙康很可能会杀掉袁尚和袁熙,将他们的首级献给曹操。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率军南征。公孙康果然中计,他认为袁尚和袁熙不可信,于是将他们杀死,并将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辽东。
郭嘉的这一计策,充分利用了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也体现了郭嘉对人心和局势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卓越的智谋和谋略。
计策六,算透刘表:
官渡之战后,曹操担心有人会从背后偷袭。郭嘉分析了刘表的性格和处境,认为他没有远大抱负,只为自保,不会有所行动。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没有后顾之忧地继续扩张势力。
郭嘉断定刘表不敢偷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刘表的性格:郭嘉认为刘表是一个“坐谈客”,即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际能力的人。他认为刘表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不敢轻易采取冒险行动。
2刘表的处境:刘表在荆州的统治并不稳定,他需要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此外,刘表与袁绍之间存在矛盾,他可能担心在曹操背后偷袭会引起袁绍的不满。
3曹操的实力:曹操在当时是一个强大的势力,他拥有一支精锐的军队和出色的将领。郭嘉认为刘表对曹操的实力有所畏惧,不敢轻易挑衅。
4刘备的因素:刘备当时在刘表的麾下,但刘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可能不会愿意听从刘表的命令去偷袭曹操。郭嘉可能考虑到了刘备的存在会对刘表的决策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因素,郭嘉断定刘表不敢偷袭曹操,并建议曹操放心远征乌桓。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郭嘉的判断是正确的,刘表在官渡之战期间确实没有采取行动。
奉孝,真神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