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无本万利的药材生意
李小六写完告示,便又叫来梁三贵让他按这个告示誊抄几份,分别下发到各地乡镇。
梁三贵接过告示,看了一眼,不禁大惊失色:“大人,这告示一出,百姓们肯定会争相来卖药材,可我们哪有那么多田亩和银子收购药材啊?收取赋税是朝廷的铁律,如今这般冲销和减免,大人您不怕落个杀头之罪么”
“那这几年赋税你们上缴过给朝廷了么?”李小六反问说道。
梁三贵听了,一时语塞,他知道李小六说的是实情。临溪县地处偏僻,百姓生活困苦,这几年的赋税确实没有上缴过朝廷。他叹了口气,说道:“大人,您说的对,这几年我们临溪县的赋税确实没有上缴过。可是,朝廷的规矩不能破啊,万一朝廷怪罪下来,我们可怎么办?”
李小六微微一笑,他知道梁三贵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他心中早有计划,他说道:“老梁,你放心,我自有分寸。这药材收购之事,皆是我一人主意,与你等无关。我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还能为县衙带来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至于朝廷那边,我自有办法应对。”
梁三贵听了,虽然心中仍有诸多疑虑,但见李小六说得如此有把握,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只好按照李小六的吩咐,去誊抄告示,然后下发到各地乡镇。
告示一经发布,便在临溪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百姓们觉得虽然些年仗着家族势力人多势众,地处偏僻没上缴过什么赋税,但此次只需要上缴漫山遍野没有用的药材,便可以冲抵,而且冲抵完多余的部分还能获得经过县衙认证过的田亩山林,那就有了保障,也不怕日后自己开发的田亩被乡绅巧取豪夺去。于是乎纷纷漫山遍野去挖药材,然后将收获的药材送到县衙,希望能抵个好价钱。县衙的药材收购处每天都人满为患,生意兴隆,就连那些平时翘班的胥吏也全部被叫回来帮忙。
而那些对药材生意瞧不上眼的乡绅贾竖们对于这新县令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解,他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不明白这个赵县令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收购这些在他们看来一文不值的药材。
“这新来的县令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这些药材能值几个钱?”一个乡绅疑惑地问道。
另一个乡绅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清楚,但看他这么有信心,难道这药材生意里面有什么玄机不成?”
“玄机?我看是这小子太年轻,不懂世事,被那些刁民给蒙蔽了!”一个年纪稍大的乡绅冷笑着说道。
“嗯,谁说不是呢,这赵大人私自用药材冲抵赋税,这要让朝廷知道了,10个头都不够砍的!”一个胖乎乎的乡绅得意的说道。
“我觉得给他10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干!但是如果真的是朝廷的要求呢?”一个乡绅突然问道。
“难不成北边要有大事发生?”年纪稍大的乡绅突然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这药材价格可就是水涨船高了啊!”
这些乡绅突然像是顿悟了一般,但是谁也不确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于是,他们决定派人去县衙打听消息,看看这个赵县令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然而,他们派出的人很快就空手而归,因为县衙里的胥吏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搭理他们,只是按先前李小六告诉大家的说法,草草回了句:县令大人爱民如子,这么做是提升县里经济。
乡绅们见状,更加确信李小六是在胡闹。他们决定静观其变,等着看李小六的笑话。
李小六的药材收购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百姓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药材源源不断地送进县衙,很快就堆成了小山。
李小六看着源源不断送来的药材,心中乐开了花。他知道自己的赚钱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几日之后,梁三贵匆匆跑来对李小六说道:“赵大人,我们有大麻烦了!”
李小六一脸惊讶的问道:“老梁,怎么了?”
“大人,这几日我们药材收购的太多了,县衙空着的几间房子已经堆放不下了,而且,前几日送来的都是百姓家里的晒干的存货,这两天一些百姓拿着没塞干的药材过来冲抵赋税,这个月份雨水较多,空气潮湿,这些新鲜的药材根本放不住啊!”老梁一脸担忧的说道。
李小六听了梁三贵的话,心中一紧,他知道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药材如果不能妥善保存,很快就会发霉变质,那县衙不仅收不到赋税,反而会亏损一大笔。
“监牢还有地方么?”李小六问道。
“大人,这······这监牢这两年虽然空着,但也不能作为仓库使用啊!”梁三贵十分为难的说道。
李小六微微一笑,他知道梁三贵是担心药材存放在监牢中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他心中早有计划。他说道:“老梁,你不用担心,我自有分寸。药材继续大量收购,尽量收购干燥过的,新鲜的药材按1折抵扣,让百姓自己选择。另外,这药材存放在监牢中,只是权宜之计。后面我自有安排。”
梁三贵听了,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见李小六说得如此有把握,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只好按照李小六的吩咐,去安排药材的存放事宜。
不得不说,李小六在赵府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之下,竟然也有几分经济学的头脑,对送上门来的东西从来不拒绝,自己只是制定规则,让百姓自己选择。要知道,药材烘干至少也能留下四五成的分量,新鲜的只有1折,那大家还不如自己烘干送来了,这是很划算的买卖。而这样做给李小六省去了不少的麻烦。
这时间过的越久,那些乡绅贾竖们心里越慌,不出半个月,县城里面几乎所有的药材都被收购光了,就连县城周围山林里的地皮都被至少薅过3遍。县衙里面堆积的各种药材足足有几千担左右,就连日常老百姓想买点药材也不得不到县衙来购买。
而李小六收购了这么多药材,竟然一两银子也没花,只是对于要来加盖地契百姓们有求必应。要知道,这土地在农耕社会是绝对可以传三代的固定资产,决定了三代人的生活。没加盖印章的草契或白契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开好荒之后,没有地契情况下,随时都有被乡绅以各种借款抢夺过去,还没处说理去。所以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去大规模开垦土地,只找些偏远地方弄点小田亩种点口粮罢了,也不容易让人惦记上。由此可见这李小六的政策下达之后对百姓的影响是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