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出兵,伐魏!
公元 265 年,3 月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蜀汉的宫殿之上。
刘恳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宫中,遥望着那一轮高悬的明月,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
时光悄然流转,他来到这三国乱世已然两年有余。
犹记得最初穿越而来时的茫然与无措,但他凭借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和对历史的了解,硬是在这艰难的时局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那一场曹魏对蜀汉的灭国之战,其惊险与艰难至今仍历历在目。
刘恳运用着自己超越时代的智慧与果敢,带领着蜀汉军民奋勇抵抗,最终成功地保住了刘备和诸葛亮辛苦建立的蜀汉政权。
在这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
在操持朝政时,面对各方势力的觊觎和权谋算计,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与大臣们斗智斗勇,既要平衡各方利益,又要确保自己的决策得以顺利推行;
更别说还有那种谋害自己性命的大臣了…
而在指挥作战时,更是多次陷入生死危急的境地。
其中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帷幄之中的殚精竭虑、筹谋策划。
当然,还有他偷偷纳的那几个来自四川的美妾。
在她们的温柔乡里,他也得时刻保持着清醒与警惕,以免沉迷其中而误了大事(从几个美妾手上也挺过来了)。
但这一切的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
如今,经过他不懈的努力,蜀汉已然呈现出一片国富民强、兵强马壮的繁荣景象。
而反观孙吴和曹魏,内部却是矛盾重重,深陷严重的内乱之中。
此时,无疑是出兵征讨、统一天下的绝佳时机。
刘恳深知,时间紧迫,不容有一丝懈怠。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的刘禅是在公元 271 年去世,也就是说,留给他的时间满打满算仅有 6 年而已。
每每想到这里,他都会感慨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特别是这种明知道自己死亡日期的体验,让他觉得每一天都仿佛是在倒计时。
他的内心时常交织着复杂的情绪,既有着对未来战争的期待与兴奋,又有着对未知挑战的紧张与担忧。
他想着,自己真的能完成这统一天下的重任吗?万一失败了又该如何?
但随即他又坚定地告诉自己,自己绝不能退缩,这是上天赐予他的机遇,他必须紧紧抓住。
他时常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蜀汉的军旗飘扬在这天下的每一寸土地上,一定要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刘恳也曾有过挣扎。
既然明知自己活不了几年,为何不索性抛开一切,去尽情地享受快乐生活呢?
反正只要有威力强大的火炮在,蜀地在 6 年内肯定能够守得住。
然而,经过反复思考,他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人活一世,上天既然给了他这样一个建立不世功勋的机会,他又怎能轻易放过?他要为这天下苍生、为这汉室江山,奋力一搏。
就在此时,高福恭敬地端上一碗燕窝,轻声说道:“陛下请用燕窝。”
刘恳缓缓接过燕窝,若有所思地问道:“高福,你说这天下,该是谁的?”
高福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一时不知所措,愣了半天才回过神来,呐呐地说道:“这天下,就是大汉的天下!”
刘恳听完,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3三天后,刘恳郑重地召集群臣。
宫殿之上,气氛庄严肃穆。
刘恳面色凝重,扫视着殿下群臣,然后坚定地宣布:
“曹魏悍然窃吾大汉之天下,朕乃当之无愧之天下正统!
本应承天之命,行克复中原之举!今朕决然矢志,奋然兴师伐魏,必竭力收吾汉家之山河,重塑大汉之雄威!
吾当以决然之态、豪迈之气,破敌驱逆,纵然千难万险横亘在前,亦决无半点退缩之意,务必使大汉之旌旗扬于天地之间,让汉家之威名震彻八荒六合!”
此言一出,群臣振奋,全都跪地拜曰: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助陛下重振大汉山河!”
紧接着,诸葛怀迈步出列,他手持竹简,声情并茂地宣读起《再出师表》:
臣怀 谨奏:
自先皇创业以来,历经艰辛,方使大汉于蜀地幽而复明;
而今陛下励精图治,殚精竭虑,方有今日国力之强盛。
昔与曹魏之战,蜀汉将士奋勇当先,终获大捷,大破曹魏之军。
此乃上天庇佑,祖宗之德,众将士用命之果。
今曹魏已败,其势大衰,此正乃乘胜追击之良机。
臣等当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收复山河,以偿先皇遗愿,再造大汉之辉煌。
臣等必竭尽心力,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国内百姓,亦翘首以盼,望吾等早日恢复汉室江山。
诸将皆摩拳擦掌,愿为先锋,直捣敌巢。
军中之谋士,亦精心谋划,以求万全之策。
然征途漫漫,困难重重,或有险阻在前,但吾等岂会畏惧?
当以坚定之信念,顽强之意志,奋勇向前。
为大汉之复兴,为百姓之安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愿陛下信臣等之忠诚,予臣等以支持,使吾等能无后顾之忧,全力进兵。
待山河收复之日,大汉辉煌再现之时,臣等亦可含笑九泉,以报陛下之恩,以慰先皇之灵。
臣不胜惶恐,顿首再拜。
那激昂的文字,那豪迈的气概,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撞击着众人的心灵。
随后,刘恳命人郑重地宣布了本次伐魏的名单:
行中军师,丞相从事郎中:诸葛怀;
前督部:镇北将军、江州都督宗预;
前军都督:车骑将军夏侯霸;
牙门将:镇军将军陈祗,后军领兵使:卫将军雷虎;
副将:安南将军霍弋;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镇南将军马忠;
副将:右车骑将军廖化;
右军领兵使:镇西将军胡济;
中监军:镇军将军来敏;
中参军:尚书令董允;
前将军:汉寿亭侯关彝;
左将军:高阳侯吴懿;
右将军:玄都侯高翔;
后将军:安乐侯吴班;
领长史:骠骑将军邓芝;
前将军:征南将军刘巴;
前护军:偏将军、汉城亭侯许允;
左护军:笃信中郎将丁咸;
右护军:偏将军刘敏;
后护军:典军中郎将官潍;
行参军:镇军将军胡济;
行参军:谏议将军阎晏;
行参军:偏将军爨习;
行参军:裨将军杜义、武略中郎将杜祺、绥戎都尉盛;
从事:武略中郎将樊岐;
丞相令史:董厥;
帐前左护卫使:虎威将军关索;
右护卫使:辅国将军张绍。
以上一应官员,都随着平北大都督、领大将军、姜维。
以上将领29人,领兵20万,即日开拔,灭曹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