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 章 育苗
经过那晚的家庭会议,父亲的神态明显沉稳了下来。不然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一天就能赚别人几个月的钱,哪个心态不会飘。即便按一天一千块钱算,在后世2020年,也算不少了。
这回好了,眼下看着钱赚的不少,可自己那个儿子说了,好好干吧,用钱的地方在后面呢,这些钱还不够花呢。
嘿…
这时候驾驶本果然不是好办的,还好家具厂也算个单位,有公章的,不过手续也麻烦的很。
无奈,父亲只能去公社找国成大爷帮忙。国成大爷安排了他的司机刘师傅,带着父亲和二舅在集市上练了半天车,就是用的镇府的吉普车。
两人四轮拖拉机都开的很熟练了,开汽车也大同小异,刘师傅也就说没问题了。让父亲以家具厂名义写张申请,盖上公章。又让两人去拍照片,等照片出来后一起交给他就行了。
三天后,父亲取出照片给刘师傅送了过去,还给刘师傅带了两条烟。现在父亲对给帮忙的人送烟也算熟练了,虽说是国成大爷安排的,但人情也不能白用。
当天下午,刘师傅就把两本驾驶证给送了过来,向父亲收了三十块钱,这是办驾照的费用。
这时候还没有驾校,私人也不能买汽车,办理驾驶证和购买汽车必须以单位的名义才行。
自己还以为办个驾照怎么也要两三个月时间,没想到这么顺利。当然如果走正常程序,两三个月还不一定够用。
这也算镇里对本乡企业的大力帮助吧。
家里水稻该育苗了,厂子里只有三个师傅家里不用栽水稻,索性放了一天假。都是农民,虽然打工赚的钱比种地强多了,但每个人的意识中,种地才是根本。
这时候每家都要交公粮,这是政治任务,也是作为农民的光荣使命。所以,包括父亲在内的老一辈人,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修苗圃这天是星期天,自己也一起来到地里。
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大地,被辛勤的庄稼人唤醒。这时地里的小麦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再有一个多月就可以收割了。其它土地这都被收拾出来,就等农时一到,就可以播种了。
水稻育苗不用多大地方,父亲和母亲一起修了两个苗圃。苗圃周围挖了半米多深的水渠,用来蓄水。
“文涛,给你,大蛴头,拿回家给你奶奶喂鸡。”
挖地的时候,父亲把翻出来的蝲蝲蛄幼虫(蛴螬)捡出来,扔给自己。这东西有小拇指大小,白白胖胖的,看着就是有营养的样子。等把苗圃修整完的时候,一共捡了十多个,都放在一个小桶里。
“老叔,你们地里有大蛴头吗?都放我桶里,晚上一起带回去给奶奶家鸡吃。”
“刚捡出来几个,都在这呢,你过来捡吧。”
苗圃表面的土被修整的松散而又细碎,保证不会有一个土块。细心的父亲还用水平尺进行测量,使两个苗圃以后能够均匀浇水。然后用筛子在苗圃表面筛上一层有机肥,有机肥中还掺上了六六粉,然后就可以撒种了。
提前一天用水浸过得稻种,均匀的洒在苗床上,上面再用筛子薄薄的筛一层细土,把稻种盖上。后面用竹条支起架子,搭上塑料布做成一个小暖棚。最后把苗圃周围的水渠放满水,使水面刚好没过苗床,就算完工了。
说的简单,父母二人也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才弄完。以后按时浇水,等秧苗长到二十公分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
地头挨着水渠的地方已经被水浸透,地里的虫子也都活跃了起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蝲蝲蛄,这东西是钻洞的高手,水渠上手指粗的洞口都是它们的杰作。不知道后世发明盾构机的人,是不是从它们身上找到的灵感。
自己闲的没事,提个小桶四处寻找蝲蝲蛄。听说有地方把这个当做美食,不过家里这边没人吃,自己也不敢尝试。捉到的蝲蝲蛄和它们的幼虫都放一起,这可都是好东西,绝对的高蛋白,那几个鸡吃了肯定能多下几个蛋。
平时蝲蝲蛄都藏在洞里,水渠蓄上水,它们的洞口都被淹了,蝲蝲蛄就会跑出来,自己顺着水渠找就行了。
也没有很多,找了两圈,也就捉了十几只。当然,如果多了,那就麻烦了,这东西专门啃秧苗的根茎,而且藏在地下,普通的喷洒农药对它们都不起作用,这时候只能用六六粉拌土里防治。
后世网络上,人们提到农药都是深恶痛绝,殊不知,如果没有农药,庄稼的产量就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自己后世就亲身经历过一次,那一年家里的小麦长势良好,灌浆浇水的时候,看着整齐的麦田,长长的麦穗,心想如果不遇上风涝灾害,这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收割的时候,自己家两亩地麦子,带了二十多个口袋。收割机开始收割的时候自己还在想,看这长势,一亩地怎么也得收个八九百斤。如果麦穗上没有蚜虫应该还会更好。
转眼就被现实打了脸,两亩地收完,收割机回到地头,自己把袋子放到脚底下就准备接麦粒。
“老板,用不了那么多口袋。”
收割机师傅是外地的,说话有点儿河南口音。自己还沉浸在收获的激动中,再加上收割机的杂音,没有听清他说的是啥,只是把口袋接在放粮出口。
“好了,放吧!”
随着机子开动,小麦从出口涌出,刚接满两个口袋,麦粒流速就减小了,很快就放完了。
收割机师傅停下机子的时候,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
“没了?”
“没了。”
“两亩地就这点儿?才两袋子半?”
“老板,你这地里招了蚜虫了。你看,现在麦穗上还有,其它的都飞走了。灌浆的时候没打药吧!”
“那时候浇地还好好的,就没打药,这才多长时间?蚜虫来的这么快?”
“蚜虫上来十来天就会把浆吸干,麦粒都吸空了又飞走了,所以就会变成这个样,你们村我收过得好多家都是这个样子。”
“窝艹。”
自己一下傻眼了,从去年秋后的播种到现在的收割,自己一直还以为丰收在望了,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两亩地的麦粒,都不够收割机收割的工钱。
两亩地的收成,自己用摩托车就能驮回去,自己还找了个拖拉机过来拉粮食,真够讽刺的。
稍感安慰的是,那一年的麦子普遍都是这种情况,只有少数精明的人家提前发现了情况,喷了农药,当然人家的麦子也获得了丰收。
所以说,农药绝对是庄稼丰收的一大助力之一,其它的就是化肥、种子、机械化。
一些人吐槽说,回到家乡听不见蝉鸣了,听不见蛙叫了,好多小动物都看不到了,这都怪农民使用农药。
其实我是觉得,这都是人们能吃饱了后才能关注到这些。如果饭都吃不饱,不用农药,人们自己就能把这些小动物吃光。
再说,谁也不愿意在吃桃子的时候,看到咬下的地方有半个虫子。谁也不希望自己啃的粘玉米,事先被虫子钻出了通道。
好在,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药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给大家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走了,文涛,又在那发呆。”
“哦,都完事了?”
“完事儿了,走吧!”
以前在学校老师就经常说自己上课走思,还和自己母亲说过。不过自从自己的小说发表后,就再也没提过这个事了。
“奶,看这些蝲蝲蛄和大蛴头,我直接倒鸡圈里去了啊。”
“捡了这么多虫子吶,都给倒进去吧,这鸡一圈起来都不爱下蛋了。”
奶奶看见自己一桶底的虫子,还挺高兴。
爷爷用棒子秸扎了个篱笆墙,把五六只鸡圈了起来,不然院子里的菜苗可禁不住这帮家伙祸害。鸡的翅膀也都被剪去了一些,省的它们飞出来。
只是这样鸡只能吃投喂的食料,不能自己出去找吃的了,也就缺少了食物的来源。
自己把虫子往里一倒,几只鸡迅速跑过来,一口一个的吃到肚子里。三四十只虫子,都没用上十秒钟就吃光了,果然不愧是战斗鸡。
自家猪圈空了,自己是不是也养几只鸡,最起码以后吃鸡蛋会方便些。
看着圈里的鸡,自己又有了想法。
这时候农村你可以卖鸡蛋,但想买鸡蛋只能去别人家里,商店是不卖鸡蛋的。如果自家养几只鸡,吃鸡蛋也方便许多。
又去看看奶奶家猪圈里的母猪,看到自己过来,已经快成年的黑猪哼哼唧唧的迎了过来。自己以前也经常喂它们,还认识自己。去旁边的菠菜畦里拔了一把菠菜,给它扔进去,立马就闷头吃起来,小尾巴还一摇一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