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建造玻璃厂
师爷这是我总结出来的,
建造方面:
1 工程设计知识:包括工厂布局、厂房结构设计等,以确保合理利用空间和满足生产需求。
2 设备安装技术:懂得各类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运营方面:
1 玻璃工艺学:了解玻璃的成分、配方、熔化、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
2 化学知识:对玻璃原料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有深入理解,以便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 热工知识:掌握窑炉的温度控制、热量传递等,以保证玻璃熔化和生产的稳定。
4 机械知识:熟悉生产设备的运作原理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质量控制知识:懂得如何检测和确保玻璃产品的质量,包括外观、强度、光学性能等方面。
6 生产管理知识:有效地组织生产流程、人员安排、物料管理等,以提高生产效率。
7 安全知识:了解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保障员工安全。
玻璃厂先放一放,目前先发展其他的!
罗轩说:“师爷,我们得抓紧把建筑队和水泥厂长的人选确定下来。对于那两个队长的推荐,要着重看看他们在组织协调方面的能力,能否有效地调配人力和资源。还要考察他们对建筑工艺的熟悉程度,有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来应对各种情况。对于那些流民中表现好的,也要多加留意,看看他们是否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和较强的执行力。而对于水泥厂长的人选,除了对水泥生产流程的了解,更要关注其创新思维和管理能力,能否带领团队提升水泥的质量和产量,能否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我们要仔细斟酌,选出最合适的人来担此重任,为我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师爷点点头,回应道:“大人所言极是,我这就去更深入地考察和筛选,争取早日确定人选,让建筑队和水泥厂尽快运作起来。
时间很快过了三年,罗轩的县城从 500 人提高到 20 万人,县城的水泥厂和玻璃厂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水泥厂的机器整日轰鸣,一袋袋高质量的水泥不断被生产出来,运往各个建筑工地,为县城的迅速扩张和建设提供着坚实的保障。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严格把控着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水泥的品质始终如一。
玻璃厂内也是热火朝天,各种精美的玻璃制品源源不断地出炉。从普通的窗户玻璃到精致的工艺品玻璃,应有尽有。这些玻璃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求,还远销到周边地区,为县城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随着人口的增长,水泥厂和玻璃厂不断扩大规模,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机械制造业等。整个县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周边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城镇。罗轩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繁荣景象,
李世民骑在马上,手搭凉棚向前眺望,转头问身旁的陈咬金:“前面是哪个县呢?”
陈咬金挠挠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好像是蓝凌县。”
李世民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说:“哦,那个县好像只有几百人,非常贫穷啊。”
陈咬金点点头,说道:“是啊,听说那里的百姓生活很艰苦,经常吃不饱饭。”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朕一直致力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想到还有如此贫困的地方。”
陈咬金说道:“陛下,您心系百姓,这是天下之福。或许我们可以想办法帮助蓝凌县的百姓改善生活。”
李世民思索片刻,说道:“嗯,你说得有道理。等我们到了蓝凌县,再详细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有什么可行的办法。”
陈咬金拱手道:“陛下英明。”
李世民说:“朕此番南巡,本是为了考察民情,既然路过蓝凌县,自然要去看看。”
陈咬金道:“殿下,蓝凌县只是个小县城,人口稀少,又十分贫穷,恐怕没什么好看的。”
李世民摇摇头:“正因如此,朕才更要去看看。朕想知道,那里的百姓生活究竟如何,地方官员是否称职。”
陈咬金点点头:“殿下所言极是。”
李世民接着说:“朕此番南巡,就是要了解各地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蓝凌县虽然贫穷,但或许能让朕看到一些问题,从而找到解决之道。”
陈咬金拱手道:“殿下英明。”
随后,李世民和陈咬金继续前行,朝着蓝凌县的方向走去。
李世民和程咬金骑马徐徐靠近蓝凌县,当他们望见城墙上那三个醒目的“蓝凌县”大字时,李世民不禁感叹道:“看,那便是蓝凌县了。”
程咬金抬眼望去,也跟着点头道:“果真是蓝凌县啊,殿下。”
接着,他们的目光被城门口平整宽阔的水泥路所吸引。李世民面露惊奇之色,说道:“这路倒是新奇,如此平整光滑,不知是如何修成的。”
程咬金挠挠头,看着水泥路啧啧称奇道:“殿下,俺老程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这样的路呢,真是稀奇。”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看来这蓝凌县虽小,却也有其独特之处啊,走,我们进去好好看看。”程咬金应声道:“好嘞,殿下。”说着,他们便驱马向城门走去,马蹄踏在水泥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程咬金一听,忙道:“殿下,哦不,李员外,俺老程明白了,那咱就按您说的办。”
李世民微笑着点头道:“嗯,记住了,一会进城切不可露了破绽。”
程咬金拍拍胸脯保证道:“放心吧,李员外,俺老程心里有数。”然后他转头对身后众人道:“都听好了,一会进城都按李员外说的来,谁也不许出差错。”众人齐声应道:“是!”
士兵:“站住!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李世民:“我们是从外地来的商人,路过贵县,想进城做些生意。”
士兵:“哦,原来是商人啊。那你们可知道,进入我们县城之前,必须要读一本小册子吗?”
程咬金:“小册子?什么小册子?我们不知道啊!”
士兵:“这本小册子是我们县城的规定和注意事项,所有进城的人都必须要读,否则不能进城。”
李世民:“哦,原来如此。那我们现在就读,还请这位军爷给我们一本小册子吧。”
士兵:“好的,这是小册子,你们拿好,认真读一读。”
李世民和程咬金接过小册子,开始认真阅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读完了小册子。
李世民:“我们已经读完了,现在可以进城了吧?”
士兵:“可以了,不过你们要记住,在县城里要遵守我们的规定,不要惹事生非。”
李世民:“好的,我们一定遵守规定。多谢军爷提醒。”
士兵:“好了,你们进城吧。”
李世民和程咬金等人顺利地进入了县城。
李世民和程咬金看见整齐的街道和热闹的小吃摊,惊讶不已。
程咬金:“殿下,这县城真是热闹啊!”
李世民:“是啊,没想到这小小的县城也如此繁华。”
程咬金:“殿下,您看这街道如此整齐,两边还有这么多商贩,真是让人惊叹。”
李世民:“确实如此,这里的百姓生活似乎很不错。”
程咬金:“殿下,我们要不要去尝尝这些小吃?”
李世民:“嗯,不妨一试。”
于是,李世民和程咬金便融入了热闹的街道,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着县城的独特魅力。
李世民和陈咬金在桌旁坐下,程咬金看着面前的土豆,好奇地问:“这是何物?为何俺老程从没见过。”
一旁的罗轩笑着回答道:“先生,这个叫土豆,可以炸、可以煮、还可以烤呢。”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拿起一块土豆,放入口中咬了一口,细细咀嚼后,脸上露出惊喜之色,说道:“嗯,好吃!”
程咬金见状,也赶忙拿起一块塞进嘴里,边嚼边说:“哎呀,还真是好吃啊!殿下,这东西真不错。”
李世民笑着点头道:“确实,这土豆味道独特,甚是美味。”
程咬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嘿嘿,没想到这小小县城还有这等新奇又好吃的东西。”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初到此地,确实还未想好做什么生意。”
程咬金则抹了抹嘴,说道:“是啊,俺们还在琢磨呢。”
罗轩热情地说:“那敢情好,我对这县城也算熟悉。若两位不嫌弃,我倒是可以给两位介绍介绍。”
李世民点点头,饶有兴致地说:“哦?那你说来听听。”
罗轩便兴致勃勃地开始介绍起来:“这县城虽小,但是有些特产还是很有销路的,比如我们这儿的一些手工制品,还有本地特有的一些食材……”
程咬金眼睛一亮,说道:“听起来还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