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电影开拍
不然每天被老板威胁砍部门,裁员不算,还整天想加塞一些不三不四的内容进来,说要提升销量。
主编怎么可能同意,加马经也就罢了,塞那些黄色小说、黄色广告进来,她是万万不同意的。
现在好了,有了这篇小说,销量有了起色,老板那边总算没有话说了。
第一部小说出版,高悠交给了沈妍秦律师和《香江华文报》跟出版社处理。
目前进度良好,预计下个月,就能实现内地和香江同步发行。
高悠除了继续准备她的《工厂钢琴师》,还找来了墨欢,和她合作写她准备筹拍的粤剧相关题材的电影《木兰将军》。
墨欢和她之前合作就很默契,受到高悠的邀约,答应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就开始去收集素材。
高悠拍了几个广告后,手里有了钱,又开始启动《工厂钢琴师》的筹拍工作了。
她之前还让金老六找了一架二手钢琴,放到玻璃厂,现在天天都在练习。
她钢琴学得还不错,就是很久没有练,有点生疏。
她特地请了一位钢琴老师来给她指导。
老师看她这么快就能上手,直惊呼她可惜了,要是年纪再小十来岁,绝对可以走职业钢琴师路子的,现在年纪大了,就有点难了。
高悠汗颜,只说自己是为了拍戏,不准备走这条路。
不过这倒是让高悠会钢琴这事,在外人看来,变得顺其自然起来。
同时,她还拿到了《指南》的样书。
出版社和她说了,马上就能出版了。
高悠看过后,先预订了一百本要送人。
而《工厂钢琴师》的女主兜兜转转,还是找了赵庆。
赵庆眼睛早就好了,她一直在研究高悠给的剧本,琢磨李娜这个角色,还去和相关的专家,请教了一些问题。
拿到高悠给她的《指南》样书后,又开始仔细看这本书。
她主动和高悠提出,愿意免片酬出演这个电影。
高悠跟她好好聊了聊,两人确定下来出演的事。
十月,《工厂钢琴师》正式开拍了。
母亲李娜由赵庆出演,女儿李穆由高悠出演,李穆经纪人由刘大奇出演,李娜前夫,由朱凯出演,李穆同学,由表演系两个同学,虞丽姝和乌云馨出演。
还有一些其它角色,当然是拉学校表演系的同学来,老师还给介绍了一些老演员。
编剧鹿雪,摄影鹿霜,美术祝小雅,录音廖含玉。
都是熟人了,配合起来,都比较默契。
尤其几位老演员,再次友情出演,高悠还是给了片酬,不然就有点仗着关系,占人家便宜了。
这次的电影耽搁了一些时间,但是高悠和鹿雪打磨剧本的时间,也更充分了。
而且剧本也和京市相关医院的专家沟通过,跟她们反复讨论过里面的内容,并给出了专业的指导。
这次的拍摄从一个剧院开始。
在工厂长大的孤独症患者李穆,在被经纪人看中签约,被打造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钢琴师。
经纪人老叶为她筹备了一次演出。
李穆被老叶逼着每天练钢琴,还要拍宣传照,接拍广告,跟乐迷举办见面会。
李穆非常排斥这些钢琴之外的活动,但是她又不得不忍耐。
忍耐的下场是,李穆失控了,她点燃了剧院后门的垃圾桶。
有人目睹了这个过程,报警了。
李穆因蓄意纵火被拘留了。
老叶要疯了,再有几天就要演出了。
李穆妈妈李娜更加崩溃了,她四处寻找办法,想让女儿出来。
李娜最担心的是李穆在里面被人欺负,担心她受到伤害。
她去找律师,寻求帮助,去找警察,去找报警人。
但是,李穆放火的过程被人看得清清楚楚,律师也没有办法。
李娜最后去找了曾经给李穆治疗过的医生,请求她帮忙,给李穆作证,李穆是生病了。
她不是破坏公共财产,不会给社会带来威胁。
那名医生最后联系到了国内外几名权威的医生,给李穆证明了,她只是患病,并非蓄意纵火。
李穆被无罪释放了。
她的演出也赶上了。
她的收入所得,用来给工厂一名生了重病的小孩治病。
最后,李穆选择和老叶公司解约,和妈妈回到了工厂,继续当她的工厂钢琴师。
片子大部分取景都在京市,之后在省城还有一部分拍摄。
这次拍片,高悠比拍短片时,更加得心应手了,跟鹿霜廖含玉她们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赵庆也表现出了她作为老演员的专业素养,这次的表演,更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极致的发挥。
李娜的爱、苦、闷、痛、怨,全部被赵庆表现得淋漓尽致。
和高悠演对手戏时,两人也是你来我往,相互飙戏,不分上下。
高悠对李穆这个角色的把握,也是非常透彻,把一个孤独症少女,演绎得很真切。
经纪人老叶,也被刘大奇演出了恰到好处的夸张滑稽,还有点黑色幽默在,尤其他设计的掏手帕擦汗的小动作,简直绝了。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拍摄,京市的部分结束,高悠拉着大部队,去了省城。
之前她就和纪厂长聊过了。
这个片子,最重要的是给大家一个了解孤独症患者的机会,让这些孩子和家长,得到一些大家的理解和包容。
剧本纪厂长和万秀春,还有小飞妈妈她们也都看过了。
里面李娜和李穆的刻画,让她们深有体会。
万秀春作为一个活到三十多岁的孤独症患者,更是感同身受。
她从来没有去过医院检查,也排斥和害怕去医院。
她怕自己被检查出来,不是一个正常人,也怕真的被确诊得病,嫂子还要带她去治病。
她宁愿逼着自己像一个正常人,一个普通人,她不想成为嫂子的拖累。
她的惊惶和痛苦,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展露。
她只能是一个严肃的冷漠的有能力的万秀春。
小飞妈妈她们看了剧本,也哭得不像话。
终于有人告诉她们,她们的孩子,只是病了。
她们不是傻子。
一同剧本寄过来的,还有那一百本刚出版的《指南》。
每个家长,都得到了一本。
这本书,对她们来说,简直是久旱逢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