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村后,我开启了逆袭人生 > 第 40 章 龙灯

第 40 章 龙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把淼淼鱼塘烧烤和云逸小筑交给我们的父母以后,我每天都沉醉在研究非遗和创作短视频的快乐里。

    最初的那几天,我频繁地找村长交谈,想从他那里了解我们村的非遗瑰宝。村长被我烦得不行,向我推荐了阿吉大爷。

    阿吉大爷今年70多岁了,在我们村不是最年长的,但是他“博古通今”。

    很奇怪,上次去他家,也没看见他家里有什么书,他是怎么“博古通今”的呢?

    但当我与他促膝长谈后,我渐渐明白,他的智慧并非源于书本,而是来自于他对这片土地、这个村庄、这些传统文化的热爱。

    从阿吉大爷这里,果然了解到不少事情。

    马上快要到春节了,春节过后就要立春。我们水圳村,在立春曾有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舞春牛。

    在立春之日,村民们会挑选一人装扮成“河神”,引领着春牛在村庄里巡游,每到一户人家,都会进行参拜,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表演形式逐渐被淡忘和淘汰。

    当我听到这些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淡淡的惋惜。

    我活了30年,还没见过舞春牛呢。

    只是,想要再现这个场景,恐怕还是得费不少工夫。

    最起码,得让村里重视起来。

    然后,我又去烦村长了,希望他可以允许我在立春当天搞这个仪式,最好,再派一个年轻人协助我。

    村长开始是不情愿的,毕竟我们村现在种水稻的少了,也没有人养牛。

    后来我把舞春牛跟旅游相结合,提出通过这一传统仪式吸引游客,为村里带来经济收益时,村长就来了兴致。

    “对啊!春节期间,大家除了走亲访友,也可以来我们水圳村看表演,消费啊!”

    既然要在春节搞活旅游,又趁热打铁,建议村长将我们村的龙灯制作技艺也推广出去。

    阿吉大爷告诉我,村里的老刘头年轻时就是家传的制作龙灯的能手。

    好家伙,我们村可真是卧虎藏龙啊!

    等村长帮我安排好“队友”,我就赶紧带着他们一起去拜访老刘头。

    当我走进他那略显简陋的院落时,他正在门口悠闲地晒着太阳。

    我热情地与他打招呼:“老刘爷爷,您在家忙什么呢?”

    老刘头笑了笑,说:“还能忙什么呢,就守着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呗。”

    老刘头比阿吉大爷略年长几岁,已经80高龄了。

    我跟他说明了来意,他说:“多少年前的事儿了,我都快忘了我还有这手艺呢!”老刘头哈哈一乐。

    “那哪儿能啊!您肯定没忘!”我忙不迭地表示,正是因为他的技艺精湛,才希望他能传授给我们。

    随后,他给我们讲制作流程,包括选竹、破篾、扎好雏形后定型,糊上棉纸、绸布,再贴上各种图案花纹等装饰品。

    最后,他说:“要不这样吧,你们要是诚心想学,明天开始,我手把手教你们,怎么样?”

    我自是乐意得很。

    第二天,我们如约而至。

    第一步,上山砍竹子。

    老刘头告诉我们,不是随便一棵竹子都可以用来做龙灯的。要选三年以上、七月份以后的向阳竹作为原材料,这样的竹子韧性好且不易生虫。

    “啊?怎么看竹子是三年以上的啊?”我们疑惑。

    “你看这种像是蒙着一层白霜的,这种就是新竹子。”老刘头介绍,“你看这种有点儿藓苔附着,颜色不太深,这就可以。颜色再深点儿,那就是年头多了,就老了。”

    说着,他选了几棵竹子,叫我们砍了拖回家。

    活了30年没有干过农活的我,第一次砍竹子、拖竹子,还真给我累够呛。

    我记得小时候,老妈砍竹子都是好几根绑一起,其中一根竹子的尾巴绑住其他竹子的头,这样可以一次拖好几根竹子回家。我今天只拖了一根,我感觉都要累得灵魂出窍了。

    回到老刘头家,才休息了一会儿,老刘头又指导我们锯竹子、破竹子、破篾。

    这可把我们给难住了。

    我们三个都没干过粗活,不知道怎么下手。

    锯竹子头尾,是让两端平整。破竹是个力气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巧劲儿。我们试了好几次,柴刀砍进竹子里,根本破不动。

    老刘头实在看不过眼,只能亲自示范,行云流水,真是让我们叹为观止。

    太厉害了!

    “看看你们,一个个娇生惯养的,还不如我一个老头子力气大!”老刘头毫不留情地调侃。

    听到这样的评价,不禁有些尴尬。

    额……我按猪啦北鼻的力气已经够大了好吧……

    “你们啊,得用巧劲儿。”说着,老刘头又抱起另一根竹子,再次给我们示范,破竹到一半,叫我们试试。

    还别说,按照老刘头教的巧劲儿,果然,竹子就顺着纹理一破到尾。

    “不错,不错!”显然,老刘头很满意。

    接下来的破篾工序更为复杂,需要将竹子按照所需大小进行等分、等分、再等分。

    这一步,我们因为担心柴刀伤到手而格外小心。

    老刘头见状,找出来几对手套给我们戴上,一边说:“篾匠是不会戴手套的,戴手套,手感不好,破的篾也不好。”

    看在我们是初学者的份上,他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叮嘱我们,还得去他家练几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一直在老刘头家练习。

    我一边学习,一边照着李子柒的视频找角度拍摄,这还真挺费心思的。

    我抄都抄不明白,何况人家原创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忙了好几天,终于把篾给破好了,其他材料也准备齐了。

    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龙灯了,就等着老刘头指导了。

    我这边进展得如此顺利,未曾料想,两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将这份喜悦给打破了。

    第一通电话是淼淼鱼塘烧烤的客人打来的,投诉我爸妈。

    第二通电话是云逸小筑的客人打来的,投诉卜母。

    额……这事儿不太妙啊!

    我在电话里卑躬屈膝安慰客人,然后马不停蹄地去处理。与此同时,我还打了电话通知卜健鼎,叫他先去云逸小筑了解一下是什么情况,我先去淼淼鱼塘烧烤看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