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纣王震怒,诸侯纷争
纣王震怒,诸侯纷争
在朝歌的皇宫深处,一场宴会正酣。四镇诸侯与两位丞相围坐一堂,觥筹交错间,气氛显得和谐而融洽。然而,这宁静的氛围突然被一声尖锐的传旨声打破,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西伯侯、北伯侯接旨!”天使的声音在空旷的殿堂中回荡,显得异常清晰而冷峻。两位诸侯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起身跪在地上,准备聆听纣王的旨意。
天使缓缓展开手中的诏书,开始宣读:“朕闻冠履之分维严,事使之道无两。故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返命。此乃国家纲纪,君臣之礼。然而,不道苏护狂悖无礼,竟敢在殿前忤逆君上,丧失纲纪,被赦归国后,不思悔改,反而写诗于午门,公然叛主,其罪不可赦。现赐尔姬昌等节钺,便宜行事,前往冀州,严惩苏护之忤逆行为,不得宽纵。钦此!”
天使读完诏书,两位诸侯齐声谢恩,随后起身。西伯侯姬昌眉头紧锁,对在座的二丞相和三侯伯说道:“苏护此次朝商,并未进入殿庭,更未参拜圣上,为何诏书中会提及‘立殿忤君’?此人素怀忠义,多次立下军功,午门题诗之事,其中必有蹊跷。天子为何会听信谗言,欲讨伐有功之臣?这恐怕会让天下诸侯心生不满。”
比干丞相点头称是,表示赞同姬昌的看法。然而,北伯侯崇侯虎却在一旁冷笑一声,说道:“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如今诏旨已下,谁敢抗违?况且苏护题诗午门,必然有确凿的证据。天子岂会无故发难?如今诸侯八百,若都不遵王命,那将是天下大乱之兆。”
姬昌听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公言虽善,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苏护乃是忠良君子,素怀丹诚之心,忠心为国,教民有方,治兵有法。数年以来,他并无任何过失。如今天子不知被何人迷惑,竟要兴师问罪于善类,这绝非国家之福。我只希望当今能息兵止戈,不施杀戮,共享太平盛世。兵者,凶器也,所经之处必有惊扰,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师出无名,这些都不是盛世所应有的景象。”
崇侯虎听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道:“公言虽有理,但君命难违。况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若违抗君命,岂不是自取欺君之罪?”
姬昌见崇侯虎态度坚决,便不再多言。他深知,此刻再争论下去也无济于事。于是,他转身对二丞相说道:“既然侯虎愿意领兵先行,那我便暂回西岐,领兵随后跟进。”
就这样,一场原本和谐的宴会因为一道突如其来的旨意而变得紧张起来。两位诸侯各自领命而去,准备前往冀州执行纣王的命令。然而,他们心中都明白,这趟差事并不好办。苏护的忠诚和勇猛在朝野有目共睹,若要强行讨伐他,恐怕会激起天下诸侯的不满和反抗。
崇侯虎回到府中后,立即下令整点人马,准备起行。他心中清楚,此次出征冀州并非易事。苏护的冀州军队兵强马壮,且民心归附,要想轻易取胜并不容易。但他也明白,君命难违,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项任务。
而另一边,姬昌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出征事宜。他深知此次出征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苏护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整个天下的安危。因此,他不敢有丝毫大意,亲自挑选精锐士卒,准备领兵前往冀州。
就在两位诸侯各自准备出征之际,朝中的局势也变得越来越紧张。纣王的暴政已经引起了天下百姓的不满和反抗,而此次出征冀州更是激化了这一矛盾。许多诸侯开始暗中串联,准备联合起来反抗纣王的暴政。一场大战似乎已经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