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29章 这些人都是人精

第0129章 这些人都是人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29§ 这些人都是人精

    《并汉春秋》:……初平元年,春。并、幽、冀、兖、豫、青、荆、扬各州部刺史率其下属郡县,俱起兵讨伐相国董卓。众有数十万,屯聚河内、陈留、颍川、南阳等地。时并汉先主亦在其中,会盟酸枣。……

    面对董卓的反问。

    郑泰有些害怕。

    但他头脑转得很快。

    只见郑泰思索一番。

    随后淡定地说:

    “不是没用,而是我觉得关东不值得让你用大兵征讨而已。”

    “如果你不信,我可以试着为相国解释。”

    “如今关东合谋,州郡连结,相互鼓动,声势浩大,不能说不强。”

    “但是自光武以来,中原无战事,富足安逸,已经忘记战争很多年了。”

    “仲尼曾说让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去作战,这是抛弃他们,让他们去送死。”

    “他们人虽然多,但却不懂战争,无法成为祸害。这是第一。”

    “相国出身西州,年轻时便已成为武将,熟悉军事,屡经战场,名震当世,令人畏惧。这是第二。”

    “袁绍只是一名公卿子弟,从小长在雒阳。”

    “张邈只是东平的一位先生,举止守礼大方。”

    “孔伷只会清谈,用高谈阔论来褒贬世间。”

    “说到底,这些人并没有军事才能,一旦临阵交兵,肯定不是相国的对手。这是第三。”

    “关东的人,向来缺乏勇猛风气。他们不如孟贲勇敢,没有庆忌敏捷。”

    “甚至也没有战国时燕将守聊城时的顽强,和张良、陈平那样的谋略。”

    “相国随随便便派一支偏师,便可取得胜利。这是第四。”

    “退一步来讲,纵使他们都是能干的人,但彼此并无清楚的尊卑次序。”

    “若是无官职爵位,只依仗人多势众,将来就会形成竞争对峙的局面。”

    “到时会各自观望,不可能同心同德,保持一致,共同进退。这是第五。”

    “相反的,关西各州各郡,熟悉军事,特别是近来,屡屡与羌人作战,就连女子都能操戈矛,会弓箭。”

    “更何况是壮勇的男子呢,用他们来对付那些不会作战的人。”

    “获得胜利是尽早的事。这是第六。”

    “况且天下最强悍勇猛的士卒,为黔首所恐惧的军伍,便是并凉二州的人。”

    “以及匈奴、屠各、湟中归顺的东羌,还有西羌八部,等外族子弟。”

    “而如今,国相可以使用他们,作为爪牙,就像驱赶虎豹去追逐犬羊。这是第七。”

    “另外国相的将帅部曲,都是亲眷心腹,相处时间很久,恩德诚信,淳朴厚道,忠诚可用,智谋可依。”

    “以相国这样坚固团结的军伍,去对付随时会被瓦解的徒众,就如同用狂风清扫枯叶。这是第八。”

    “作战有三败,混乱对阵严整的败,奸邪对阵正直的败,谋逆对阵忠顺的败。”

    “如今相国执政,公平有力,诛灭阉宦,树立忠义。”

    “以此三德,对其三败,以严正之辞来讨伐有罪之人,谁能抵挡。这是第九。”

    “青州郑玄,学问博通古今,北海邴原,纯洁高尚,正直信实,都是儒生所景仰,士人们的楷模。”

    “关东诸将若是向他们询问谋划,就能清楚强弱形势。”

    “况且当初韩、赵、魏、燕、齐、楚,各国不能说不强盛。”

    “但为何最终会被秦所灭亡?”

    “吴、楚七国之兵不能说不多,但为何会在荥阳溃败?”

    “更何况如今相国德政赫赫,贤人聚拢。”

    “他们怎么会任由这种事情发生,制造动乱,令人受到长期的侵扰呢?”

    “我想是不会的。这是第十。”

    “国相,如果觉得我说的正确。那么便不需要无事征兵,来惊扰天下。”

    “那么便不要使那些不愿服役的人聚在一起为害一方。”

    “国相呀,抛弃仁德而依仗兵多势大,那岂不是会自损威严呀?”

    郑泰这一番话,求生意志满满。

    分析到位。

    董卓听了,这才高兴。

    他想任命郑泰为将军,让他统领各军去讨伐关东。

    李儒劝告董卓说:

    “郑泰才智谋略过人,若是到时他与外人勾结。”

    “再加上今天交给他的士卒兵马,让他去靠近他的同党。”

    “这样的后果很可怕,我实在很为国相担忧呀。”

    董卓想想也是。

    于是收回要封郑泰为将军的念头,改留在朝廷为议郎。

    盖勋早就接到议郎的任命。

    但他迟迟不肯动身。

    他暗中与右将军皇甫嵩联络。

    准备以董卓弑帝为由。

    率军讨伐董卓。

    但皇甫嵩兴趣缺缺。

    况且这时皇甫嵩也被征召。

    出任新的城门校尉。

    盖勋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

    难以成事。

    于是想与皇甫嵩一起到京师。

    董先挟河东胜利之威到来。

    并自告奋勇驻扎在阴沟水东岸,与封丘县隔着济水相邻。

    这无疑让酸枣诸侯感到放心。

    他们日日宴饮、天天清谈。

    完全不把正事放在眼前。

    其实他们谁也不想优先动手。

    都在等着别人出手,自己跟从。

    这些人都是人精。

    知道先出手的坏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

    所以你捧我,我捧你,没一句真话。

    这时蔡邕奉董卓之命前来。

    董先与蔡琰的婚期已定下。

    准翁婿相见首日。

    董先以子侄之礼款待。

    两人从没想到有这么一日。

    竟以敌对双方的身份相见。

    但两人不约而同不提此事。

    反而聊着家常。

    比如蔡琰如何?

    书院如何?

    而董先则问师长身体如何?

    适不适应?

    次日两人才正式谈起工作。

    蔡邕不把董先当成准女婿。

    董先也不把蔡邕当准岳父。

    蔡邕原本想劝董先退出。

    但董先有退出的要求。

    蔡邕觉得这董先的要求太过分。

    这才弱冠刚过。

    既要牧守之位,也要开府将军位,还要持节钺。

    真是典型的既要、也要、还要的贪婪之人。

    要知道这无上权力的象征,除了录尚书事外,就属这节钺了。

    按权力大小可分为假节、持节、使持节和持节钺。

    假节就如同何进上表袁绍持节司隶校尉一样,特殊情况下可行斩杀。

    持节则不必等特殊情况也可处置或斩杀。

    使持节则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但持节钺除了以上之外,还可斩杀节将,即可斩杀以上三种。

    蔡邕见董先开口就要这么高的权力自然不敢同意。

    他并未得到董卓授权。

    也无权同意。

    两人据理力争,互不相让。

    董先与蔡邕的初次谈判以失败告终。

    蔡邕答应带着董先的要求返回雒阳。

    两人的见面并未让外人知晓。

    最多只知道这是准岳父来看准女婿。

    两人商谈婚礼事宜。

    那边正安排迁都。

    这边有人向驻扎的诸侯们报告。

    说是广陵郡守张超率功曹臧洪到达酸枣。

    只见陈留郡守张邈亲自出迎弟弟张超。

    一见面,他便问张超:

    “这趟出来,郡务交给谁了?”

    张超回答兄长:

    “暂且让袁绥代管。”

    张邈又问:

    “听说你牧民一郡,却把政务全交给臧洪。”

    “这臧洪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呀?可不可靠呀?”

    张超回答:

    “这臧洪是海内奇人,才略智谋都比我强。”

    张邈立刻召来臧洪。

    与他深谈。

    聊过之后,大为赞赏。

    便让臧洪去见酸枣诸侯。

    比如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并州刺史董先。

    臧洪听说并州刺史董先也来到酸枣。

    不由大喜过望。

    这可是光和元年初见的伙伴。

    他可要和董先好好谈一谈。

    酸枣先锋军驻地。

    臧洪前来拜访。

    董先出帐相迎。

    身高八尺有余的臧洪看到眼前同样八尺的董先。

    他愣住了。

    当年两人相遇时。

    董先还不到六尺呢。

    臧洪有些不敢相信。

    试着问:

    “你是阿虎?”

    “阿虎。”

    董先轻声重复了一遍。

    他不禁笑了。

    这个小名已经很久没人叫了。

    让他想起祖父、祖母、父亲、母亲。

    还有董玉珠。

    他感到有些亲切。

    于是董先反问道:

    “你是臧子源?”

    “嗯!”

    臧洪答应,并快步上前,伸出双手。

    董先也不例外,做出相同动作。

    四手相交。

    两人同时发出赞叹。

    “声音变了,个子变了。”

    “你啥都没变,当年得臧府君赏识。这才与子源兄有过一面之缘。如今一晃,十余年了。”

    随后大笑。

    董先有些感慨。

    光和元年,献犁后。

    与臧洪在卢奴街头。

    看太平道贤师施符水,让人跪拜首过。

    两人的那番议论还引来太平道信徒的围攻。

    当时可把臧洪吓坏了。

    相反当时的董先却很沉着。

    往事历历在目。

    但时间已过。

    董先把住臧洪的小臂。

    邀请入营帐宴饮。

    一同聊起过往。

    当年董先入太学时。

    臧洪被封即丘长。

    临别时还曾见过一面。

    当时人多。

    未曾好好深谈。

    这些年来,虽然两人通信不断。

    但怎么比得上见面聊得爽快呢?

    他乡遇故知。

    正是人生四大喜之一。

    但眼下还没有科举,所以要扣除金榜题名时。

    只剩三大喜。

    收获人生三分之一的喜悦。

    对董先如此。

    对臧洪同样如此。

    而酸枣众人也都与臧洪谈得来,彼此也引为知己。

    张邈本就有谋划,见张超到了。

    于是就下定决心。

    开始着手在酸枣。

    设坛场准备订盟。

    二月二十二日,壬辰,白虹贯日。

    正式盟誓的日子。

    董先看见高高的祭坛上。

    空无一人。

    坛下的诸侯们。

    互相推脱辞让。

    谁也不敢登台主持盟誓。

    董先的年纪轻。

    他自然也不会去当这个出头鸟。

    所以抱着吃瓜的心态。

    欣赏这历史的一幕。

    但是这样总归不是办法。

    最后大家都推举臧洪。

    董先见了,心中暗诽。

    都是人精。

    他本想拉住臧洪。

    但臧洪的脾气。

    有时相当固执。

    董先就停下了。

    他相信臧洪也能看出诸侯的心思。

    但他依然上前。

    这或许就是臧洪的历史使命。

    董先在坛下看着臧洪整理衣服,登坛歃血盟誓。

    只听见臧洪用高亢激昂的语气,念着誓约:

    “朝廷不幸,纲纪混乱,贼臣董卓,趁机为害。”

    “灾祸落在天子身上,荼毒黔首。”

    “最可怕的是朝廷灭亡,天下败坏。”

    “如今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并州刺史董先、陈留郡守张邈、东郡郡守桥瑁、山阳郡守袁遗、东平相李瓒、济北相鲍信、颍川郡守李旻、陈相许玚、广陵郡守张超等人,集合义兵,共赴国难。”

    “凡我同盟的人,须齐心戮力,以尽臣子的忠节,杀头就杀头,绝无二心。”

    “如有违背盟誓,便让他一命归天,绝子断孙。”

    “皇天后土,祖宗神灵,实所共鉴。”

    董先看得出臧洪投入了感情。

    甚至自己都把自己感动了。

    他口水四溅,眼泪直流。

    让现场听的人都感同身受。

    上到郡守刺史,下到士卒民吏,没有人不精神振奋的。

    最后,按计划,众人推举袁绍为盟主。

    而袁绍也没闲着,他在河内遥誓。

    并自己给自己加封车骑将军一职。

    同时担任讨伐董卓的盟主。

    袁绍担任盟主,又自号车骑将军。

    这让袁术很不爽。

    按当初叔父袁隗的设想。

    由袁绍凭借党人女婿的名头,率领儒家士大夫。

    主要任务是治理政务。

    而袁术则以嫡出身份。

    出任后将军掌握军事。

    其根本还是一种平衡。

    就是不想让袁绍领兵。

    可如今袁绍自号车骑。

    明显是要压自己这个后将军一头。

    这如何让袁术能开心得起来。

    因此袁术他要让大家知道自己很不爽,后果很严重。

    但不管怎么说。

    直到此时,关东讨伐董卓正式形成。

    董先看关东这时的布局:

    还以司隶校尉兼车骑将军自称的渤海郡守袁绍、新任河内郡守王匡和他这个并州刺史的下属张辽、董奇、呼厨泉、关羽、关平、于扶罗率丁卯、己巳二旅屯驻河内。

    其中袁绍据怀县,董先据轵县、沁水、共县、山阳四县,王匡据野王等河内其余诸县。

    新任度辽将军耿祉和黎阳监营谒者赵威孙屯驻魏郡黎阳。

    新任兖州刺史刘岱、新任陈留郡守张邈、东郡郡守桥瑁、新任行破虏将军济北相鲍信、与其弟行韬裨将军鲍韬、东平相李瓒、新任山阳郡守的袁遗、前下密丞刘备、下密尉张飞、自表行河南尹杨原率主薄任峻、新任广陵太守张超率功曹臧洪和被袁绍临时任命为行奋武将军的曹操义军,还有董先率中山、常山、钜鹿三郡子弟屯驻陈留酸枣。

    新任冀州牧韩馥在邺城指挥魏郡郡守栗攀、甘陵相姚贡,前虎牙都尉刘勋与前钜鹿郡守张导张景明负责为河内、酸枣二地提供粮草和奔走交通。

    新任后将军袁术、南阳郡守张咨屯驻南阳。

    荆州刺史王叡、长沙郡守孙坚、江夏郡守刘祥、武陵郡守曹寅、丹杨郡守周昕与兄弟周喁、周昂为粮草后勤奔走交通。

    新任豫州刺史孔伷、颍川郡守李旻、新任陈相许玚与从御史中丞退下来的许靖屯驻颍川。

    陈王刘宠、沛相袁忠、鲁相陈逸、梁相张琰、汝南郡守徐璆为其粮草后勤奔走。

    青州刺史焦和、新任北海相孔融正被黄巾余贼侵扰,无法派兵与会。

    幽州牧刘虞、都亭侯降虏校尉辽东属国长史公孙瓒,因路途遥远,仅以粮草支援冀州。

    董先心想,这么大规模,远远不止十八路,也难怪董卓会担心。

    也难怪董卓要迁都。

    甚至不惜毁了雒阳。

    三月五日,乙巳。

    刘协的车驾进入长安。

    当天到未央宫参观。

    然后住在京兆府宿舍。

    之后才开始修缮宫室,挑选吉日住下。

    为了用人方便。

    刘协找到他母亲王美人的哥哥王斌。

    他让王斌带着妻子到长安。

    并赏赐第宅田业,拜为奉车都尉。

    另外还选前大司徒伏湛八世孙伏寿为贵人。

    入掖庭。

    总之朝堂内外之事皆由王允一手操控。

    董卓让他接替杨彪担任司徒。

    并且仍然兼任守尚书令。

    迁都到长安时。

    正当大家为财物犯愁时。

    王允在收集兰台、石室中最重要的图书秘籍。

    一并带到长安。

    到了长安后,全都分门别类保管好。

    还汇集历年规章和应采用的条文,一起全都上奏。

    这些经典图籍能得以保存下来,王允是有大贡献的。

    再加上他对外周旋众人之间。

    对内尽心尽力为天子刘协谋划。

    因此大家都很倚仗他。

    而王允也刻意讨好董卓。

    让董卓相信他。

    方便自己行事。

    当然了,王允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征辟了长陵人赵戩担任尚书,来协助自己。

    三月九日,己酉。

    董卓得知刘协已安顿下来。

    接下来就是要迁走雒阳百姓。

    他为了让各位安心西迁。

    采纳李儒的建议。

    让部曲烧雒阳城外百里。

    还趁机让自己的盗墓大队长吕布。

    去挖掘陵墓,窃取宝物。

    自己又率兵焚烧南北二宫,及宗庙、府库、民家。

    炼化铜人,尽收珍宝金银,粮草五铢。

    大火三日不灭。

    几乎将雒阳城内清除破坏殆尽。

    然后以莫须有之罪,将富户的财物全部没收。

    对于迁都的黔首,董卓为催促他们。

    派步骑兵一路驱赶逼迫。

    一路黔首互相践踏,又饥又饿,还不时被董卓部曲掠夺。

    这个过程中,死去的人不可计数。

    当然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完的。

    董卓将他们全部迁走。

    自己留在毕圭苑殿后。

    准备直面关东的风雨。

    曹操见酸枣日日不务正事。

    粮草天天消耗,心痛不已。

    这时候鲍信对曹操说:

    “有句话叫略不世出,能统领天下义士英雄,去拨乱反正的人正是你。”

    “如果不是真正合适的人,就算实力再强大也没有用。”

    “当初在雒阳,我就让本初趁董卓未立足之机将他控制在雒阳。但他不肯。”

    “这才有今天的祸患。”

    “如今就你敢以白身率先举义兵。”

    “所以我觉得你就是那个受到上天引导的人!”

    曹操听了鲍信的话。

    于是开始与鲍信亲近。

    他得知董卓烧毁雒阳意在把雒阳变为战场。

    于是他劝谏各位诸侯:

    “我们讨伐董卓义军相聚于此,目的是要诛杀董卓逆贼。”

    “现在各路军队都已会合,诸位还在疑虑什么呢?”

    “如果董卓获知起兵后,倚仗天子威势,占据险要地方,然后派兵东出。”

    “虽然他的行动不正义,但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威胁。”

    “如今他烧毁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

    “黔首不知该依靠何人,这正是天意要使他灭亡的契机。”

    “只需一战,便能安定天下,这样的机会不可失去呀。”

    董先听了曹操的话,知道曹操将有动作。

    于是他上去默默地握住曹操的手,并在心中做了决定。

    这曹操若领兵西进,进攻成皋。

    那他董先就领兵进攻荥阳。

    对董先来说,这荥阳得不得手,无所谓。

    重要的是这荥阳是物资中转重地。

    尤其是荥阳西面山中的敖仓。

    那个才是董先的目的。

    再说了董先与曹操二人自从光和五年除日那一面。

    至今已有七年整未曾相见。

    虽然偶尔有邮书互通有无。

    但也仅限认识而已。

    说实话,董先百工出身,商贾行世,并不让儒士尊重。

    除非他们活不下去了,或受董先大恩,不得不报。

    就像蔡邕那样。

    好吃好喝招待着。

    还用免费帮忙印刷书籍来利诱。

    最后更是牺牲色相,勉为其难准备娶蔡琰了。

    但这老头,最后还是说走就走。

    一点都不留恋,甚至还成为对头的人。

    而这曹操虽然与董先认识,但时隔七年。

    董先变化比较大。

    比如身高变化了,声音也变化了。

    他见董先听了自己发言,上来握住自己的手。

    于是心生好感。

    但两人并无多言。

    因为现场并没有更多的人理会曹操。

    不。

    除了董先之外。

    还有张邈。

    这个曹操的助推者。

    他安排部将卫兹,也就是资助曹操的卫兹协助曹操。

    另外那个鼓动曹操的鲍信,也让兄弟鲍韬率军跟随。

    此外大耳刘备、猛将兄张飞,也自愿跟随。

    他们觉得。

    自己正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曹操再一次领兵,意气风发。

    他率军七千出发。

    自己五千,卫兹和鲍韬各一千。

    他们锣鼓喧天,威风凛凛。

    在诸位诸侯的注视下向成睾出发。

    他要让大家知道。

    只有自己是那个真正想做事的人。

    而董先让阿三的摸金营擎着先锋军旗和三郡旗帜坐镇酸枣先锋军驻地,迷惑诸侯。

    自己则率鹰鹞营、桃花营和平乱旅趁夜离开酸枣。

    一共四营一万二千人。

    在虞翻四海四营百料船只和各州郡合股物流队的帮助下。

    他们将沿济水、鸿沟水进入旃然水。

    埋伏在荥阳城东十里地。

    这个距离刚好是董先冰鉴之眼的探测距离。

    董先跟随斥候前出探查。

    他开启冰鉴之眼审视四周。

    利用冰鉴之眼能识十里人心的功能,查看周边里聚人流。

    曹操太张扬。

    还未到汴水便被徐荣派出的斥候发现。

    他调来荥阳的叶雄一起准备从不同方向夹攻曹操。

    董先见叶雄率人从北门离开荥阳。

    大约一个时辰后。

    董先正想着如何进入荥阳。

    跟随南下的烈焰师军师娄圭主动献计。

    可以用瞒天过海之计。

    他先让董先把鹰鹞营和桃花营分成四组。

    防止有人离城求救。

    然后他让轲比能假装成叶雄手下的羌人。

    受叶雄指示,回城取东西。

    以此诈开城门。

    城门一开,埋伏的典韦和许褚便率董先的亲卫队快速控制城门。

    而太史慈随后率平乱旅突入城中扩大战果。

    董先从善如流,按照娄圭的计策执行。

    果然一切顺利。

    轲比能游牧的性子与羌人有几分相似。

    而且守城人也没料到叶雄才走一个时辰,就有人敢来偷城。

    城内叶雄只留五百人守卫,一处城门只有百人。

    根本不够典韦、许褚发挥。

    再加上太史慈立功心切。

    战斗很快平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