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11章 就这么一直拖着

第0111章 就这么一直拖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11§ 就这么一直拖着

    《东汉书·窦何列传》:……大将军何进新当重任,素敬惮宦者,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司隶校尉袁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主簿陈琳入谏。进不听。典军校尉曹操闻而笑之。故事久不决。……

    面对年纪比自己父亲还大的程立。

    说实话,董先有些心虚。

    但人家已出招。

    自己如何不应。

    于是董先回答:

    “当年我人在雒阳为郎,并在时任谷城门侯的刘师长门下学习术算。”

    “一路走来,太平道信徒前呼后拥,处处皆有叩头思过之人。”

    “尤其是这其中有人组织。”

    “再加上土地兼并,失地流民众多,劳役税赋压迫。”

    “我身在雒阳,得知有数万人由荆北上。”

    “由此猜测,将有大事发生。这才写下邮书,提醒恩师率族人避难。”

    董先这番说词。

    其实没有新意。

    回想起来,这些年都是如此。

    唯一有一点不同。

    就是讲到身在雒阳,有数万人短时间北上。

    其实当时由荆北上的很多人是在给董先送粮食当货款。

    但董先的这一推断也让程立不得不佩服。

    程立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信息。

    他问道:

    “既然是中平元年前才发现有大事将发生。”

    “那进贤何以在光和初便让人着手打造避难土楼坞堡?”

    “是提前预测有需要避难的一天?”

    “还是另有隐情?”

    对呀,这各郡的避难土楼坞堡又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是中平元年前看到有数万人北上,这才觉得有大事要发生。

    可是你又怎么能在光和四年初就让人兴建避难土楼坞堡呢?

    而且位置选的又偏僻,非交通要道,也非战略要地,甚至是鸟不拉屎,去一趟都麻烦的地方。

    但偏偏在那种地方之中,选择易守难攻的点建避难土楼坞堡。

    如果人家要去打你的土楼坞堡,要耗时绕路不说,还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去攻打。

    最关键的是还不一定打得下来。

    要建这样的土楼坞堡,可是要花不少时间的。

    程立问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董先看。

    就像老鹰看着自己的猎物一样。

    董先听了程立的发问。

    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鼻头。

    掩住嘴巴,好像想擦掉留在嘴角的口水。

    然后回答:

    “敢叫程叔知道。我董氏集团综合经营场所遍及各州部郡县城池之外。”

    “且均位于驿道亭部。”

    “但经营场所人来人往,多有不便。”

    “当年买卖马驴之时,怕驴马众多引来觊觎。”

    “再加上牧养马驴,需要的位置不小。”

    “在热闹之地皆属有主。”

    “故此只能寻那偏僻远郊无主之地。”

    “一来便宜,二来无人打扰。”

    “买卖马驴所获颇丰,转运钱粮非一时一日之功。”

    “故而需要筑堡保护。”

    “自那时起,便想着利用那些地,来保存所赚的钱粮,预备转运之用。”

    “也因此这坞堡筑造得坚固了些,防守布置也完备了些。”

    程立看了董先的小动作,不由有些怀疑。

    但董先的解释又说得过去。

    一时也无从挑出毛病。

    于是程立又问:

    “当时你可还给旁人传过示警邮书?”

    董先听了,有些笑意,也有些骄傲:

    “这是自然。”

    “与我董氏有过交集,相处融洽者,均有提前示警。”

    “只不过有些是由我发的邮书,有的是交由各地商团商队示警。”

    这些年来,董先每到危险时刻,总会这样操作。

    不仅是商业伙伴,还有那些锦囊中人,以及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伙伴。

    这些人与董先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有好处时想着他们,能施恩时便施点恩。

    遇他们困难时,力所能及地出手相助。

    甚至当自己的预测实现之时,还可以增加一点神秘感。

    这也是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效忠董氏集团的原因。

    也是董先出于结善缘的处世原则。

    程立听了,回想起当年的情景。

    平常自己常与人意见不同。

    偏偏大姓薛房如此支持自己。

    除了县城中有他家财货之外。

    可能跟这董氏提前预警有关。

    他接着问道:

    “你对当今局势,又有何种判断?”

    董先听了,立刻回答:

    “天下即将大乱!”

    程立不由瞪了一眼:

    “噤声,进贤为何敢下此结论?”

    董先回答:

    “程叔可知,我朝士大夫与宦者,外戚与士大夫之间的权力争夺由来以久。”

    “我觉得背后即是皇权与士大夫的矛盾。”

    “士大夫想与天子共治天下。”

    “但天子不想受制于人。”

    “于是借由外戚、宦者与士大夫争权夺利。”

    “而士大夫则借党人之手。”

    “如今新帝即位,权力未稳,正是士大夫一举摧毁皇权根基的时刻。”

    “他们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程立问道:

    “那大将军,何太后,他们就会任由宦者和士大夫操弄?”

    董先想了想:

    “何太后与大将军本是宦者所助,才有今日。”

    “自然不会任由他们操弄。”

    “但大将军自中平元年起,却是由士大夫、党人所辅。”

    “党人与宦者早已互相仇视多年,为何会突然决定出手辅佐由宦者相助的大将军呢?”

    “先猜想,他们欲从内部瓦解大将军与禁中的关系。”

    “最终利用大将军的权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将军也好,何太后也好,都无法靠自己一人处理事务。”

    “若是手下可用之人皆是士大夫、党人所举荐。”

    “当时机一到,这些人都不奉大将军和何太后的命令行事。”

    “那大将军和何太后又能做什么事呢?”

    “当大将军和何太后发现身边的人不听命令,无法做事。”

    “那他们将怎么办?”

    “只好向外求援。”

    “这外军一旦进入京师。”

    “便是强者为尊的时候了。”

    “到时谁也不服谁,那只能以武力一争高下。”

    “所以我说这天下将要大乱。”

    “眼下我已听说,大将军已在召集外军拱卫京师了。”

    程立听了,不由陷入沉思。

    但没过多久,他抬起了头。

    他听了董先对中平元年提前预警的解释和对眼下局势的判断。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很明显是有共鸣的。

    因为他抚着两腮的长胡须。

    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董先见状,决定再加把火:

    “昔日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

    “谋士魏国江乙以主人和狗的故事来向楚王说明君主要听取不同意见的重要性。”

    “如今董氏集团遍布十三州部一百多个郡一千多个县与城池。”

    “有一百三十八个营,直接管理着四十二万人,还有近二百万人生活在董氏集团周边。”

    “这近二百万人,与董氏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管理这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只会说我喜欢听的话,要听到真诚的建议和批评也越来越难。”

    “希望程叔能成为我的江乙,时时提醒我,说些我不喜欢听的话。”

    “我想这也是恩师希望见到的结果。””

    说完董先起身站立,面向程立恭恭敬敬地大礼邀请。

    董先口中说的主人和狗的故事发生在孙膑围魏救赵之后。

    当时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

    但昭奚恤恃宠而骄,常阻拦他人面见楚王。

    当时魏国人江乙为楚王谋士。

    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对楚王说:

    “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他的狗向井里撒尿,被邻居看见了。”

    “于是想去他家告诉他,但却被狗堵在门口。”

    “现在国相昭奚恤经常阻挠别人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

    “况且只要遇到有说别人好话的人,你就表扬他,便亲近他;”

    “而对指出别人缺点问题的人,你总是批评他,便疏远他。”

    “然而世间百态,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儿子杀父亲的人,也有下臣杀君主的恶人。”

    “但你却无法不知道了。”

    “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只爱听好话,而不爱听指责呀!”

    当时的楚王听了以后,深有感触,于是养成从不同方面听取意见的习惯。

    程立听了,觉得董先的比方有些不对。

    但也表达了他的诚意,于是也站起身来回礼。

    同时对董先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立少年时,常做一梦。”

    “在梦中,立登上泰山,并以两手捧日。”

    “莫非这日便要应证在你的身上?!”

    董先听得一时兴起,不由按历史上的情节:

    “莫非程叔终究是要成为我的心腹。”

    “不如在立字上加一个日字。”

    程立听了。

    微微沉思。

    随后一脸正色道:

    “程昱多谢少主赐名!”

    说完大礼参拜。

    这下把董先激动坏了。

    一边说:

    “谢谢程叔信任。”

    一边手忙脚乱,想用双手扶起程昱。

    但无奈这程昱力气甚大。

    再加身高比董先还高二寸。

    正处壮年。

    董先一时竟无法扶起。

    只能任由程昱行礼完毕。

    但他借机开启冰鉴之眼,眼中显示,这程昱的光点已是亮红色。

    随后两人向程顺牌位禀告。

    在恩师牌位前给程昱一个先锋军后军师的职位。

    正式完成程顺遗愿。

    随后董先向程昱详细介绍了董氏集团的各种情况。

    并将自己的部署及目的透露给程昱。

    包括一些预测的事情。

    程昱听了董先的介绍。

    也知道自己职位的重要性。

    所谓后军师。

    自然是要搞好后方安全。

    消除前方的顾虑。

    为各方提供保障。

    程昱觉得。

    如今他就任后军师。

    要先找出白鹿山伏击的真相。

    这样才能消除后方的隐患。

    于是程昱指出:

    “听少主所言,这并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董氏立足之地。”

    “那太原、上党则是这重中之重。”

    “再加上之前太原已被白波师、黑山师梳理过一番。”

    “如今昱愿将东阿程氏愿意离乡的人,迁至太原和上党。”

    “一来充实当地人口。”

    “二来为少主监控当地那些士族。”

    “三来调查白鹿山伏击的幕后黑手。”

    董先听了程昱所言。

    自然不会不允。

    要知道改组后的先锋军设五位军师。

    目前仅任命了中军师沮授一人。

    谋划扶余,便是由沮授负责,并带人前出指挥主导的。

    可见董先的布局中。

    这先锋军才是组织指挥搞大事的机构。

    如今程昱身为后军师。

    自然也是要搞大事的。

    董先来到东阿。

    送别恩师程顺。

    还收下程昱为自己出谋划策。

    原本是兖州刺史刘岱别驾从事王彧,荐程昱于刘岱。

    如今变成董先老师程顺荐程昱于董先。

    同样是别驾从事,一个是兖州一个是并州。

    这程昱可是真正的文武双全,胆略过人。

    王彧说过,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曹操曾说过,这程昱之胆,过于贲育。

    这贲育指的是战国时的勇士孟贲和夏育。

    眼下历史虽有些许改变。

    但好在并没有改变太多。

    况且对董先来说。

    最重要的是雒阳的局势。

    要与历史发展大致相同。

    七月,甘陵王刘忠死了。

    十六,庚寅,刘宏的妈,前永乐太后,董太皇太后回老家安葬。

    来时风光无限。

    离时孤孤零零。

    一路凄风惨雨。

    就仿佛在预示大汉朝的结局。

    儿子死了。

    侄子也死了。

    如今自己也被媳妇逼迫至死。

    再加袁隗幕后操控舆论。

    于是天下人都归罪何进。

    何进一家人因此失去民心。

    众人纷纷求去。

    何进有些担忧。

    于是又开始新的人事调整。

    由朱俊为城门校尉。

    由贾诩为平津都尉。

    由刘表为北军中侯。

    将原来的平津都尉桓典调任为羽林中郎将。

    目的在于加强雒阳的控制。

    袁氏宅院。

    袁隗一点也没受阴雨影响。

    近来事情都很顺利。

    他很高兴。

    董太皇太后已故。

    雒阳尽在何氏掌控。

    在内何太后把持禁中。

    但何太后仅是一介女流。

    若断其阉宦手足。

    何惧之有。

    在外大将军何军重兵在握。

    但何进已失民心。

    惶惶不可终日。

    一个连军营都不敢出的人。

    有何可怕!

    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二十九代刘氏天下,只剩最后这两代人了。

    只是如何处理刘氏最后这两代人。

    这才是袁隗思考的重点。

    他想保证由袁氏来接手刘氏的江山。

    这必然要在最后这两代人上做文章。

    刘辩名义上是如今的天子。

    但有人不认。

    比如死去的蹇硕。

    他宣扬先帝有遣诏。

    要立皇子协为太子。

    而皇子协是董太后所养。

    董太皇太后又是被何氏逼迫至死。

    自己门生董卓与董太皇太后来往颇密。

    若是董卓知道这一真相。

    到时自己与之配合,行废立之举。

    那刘辩这一代天子就不足为患了。

    任由董卓立皇子协。

    再由袁氏以董卓所立不法为由。

    推翻皇子协。

    这样一来,刘氏最后这两代天子不就都没了。

    那么取而代之自然是高举正义的士大夫之首袁氏了。

    相信到时董卓会念在袁氏五次施恩的份上。

    响应配合袁氏的。

    不得不说袁隗这主意想得真的很美。

    如果按袁隗的想法。

    这袁氏天下,真不是梦。

    打定主意后,袁隗便让袁绍为何进出谋。

    这禁中宦者掌权太久。

    若是雒阳周边军士害怕。

    不敢得罪宦者。

    不如召外兵前来相助。

    就如同执金吾丁原之前处理骠骑将军董重一样。

    干脆利落。

    再说这何太后只是一介女流。

    经不起威吓。

    说不定到时就同意了。

    另外,这皇子协,虽封国虽在渤海。

    但渤海太远,不利于控制。

    不如改封陈留。

    离京师雒阳不远。

    一有风吹草动。

    便于就近处置。

    主簿陈琳得知。

    立刻劝阻何进:

    “《周易》上说即鹿无虞,谚语说掩目捕雀。”

    “这些弱小的动物尚且不能靠欺压来获得,更何况是国家大事呢?”

    “如今大将军总揽朝政,掌握兵权,如鱼得水,进退随心。”

    “若想成事,就好比用冶铁的洪炉来燎烧毛发,本来就易如反掌。”

    “只要迅速行动,行使权力,当机立断,合乎道义,我想大家都会赞同。”

    “可若你放弃行使大将军权柄,反而征召各地兵马进入京师。”

    “到时大军集合,强者为尊。”

    “你这样做反而会授人以柄,非但无法达成目标,只怕还会成为祸乱的开端。”

    但何进听不进去。

    他不采纳陈琳的建议。

    何进觉得袁绍的话,更有道理。

    就像屠羊宰豕一样。

    在强大的武力面前,一切都是渣渣。

    于是他和袁隗相议。

    并经何太后及刘辩同意。

    一来徙渤海王刘协为陈留王。

    二来因连日阴雨,罢免司徒丁宫。

    三来下令,让人到四处募兵,然后回雒阳拱卫京师。

    除了收拢之前毋丘毅和刘备张飞所招募的兵外。

    他还让大将军府掾王匡。

    到徐州征发五百强弩兵。

    并派遣骑都尉鲍信。

    到泰山募兵。

    还有就是召回已经外派募兵的人马。

    比如成廉。

    另外就是被接管的蹇硕上军。

    听说军中司马张杨正在外面。

    总之,手头上的那些人。

    有领兵才能的。

    就充分发挥领兵才能。

    就连袁绍也征募了千余私兵。

    这是年初蹇硕让何进西征时,何进耍的滑头。

    袁绍趁机到青兖征募而来。

    并悄悄藏于雒阳外头。

    随着何进忙着派遣人马,召来外军拱卫京师。

    一时间。

    雒阳为之沸腾。

    西园典军之中。

    曹操与族中兄弟听闻。

    十分不屑何进的做法。

    嘲笑道:

    “宦者,自古以来一直都有。”

    “只要国家不给他们权势和恩宠,他们又如何能走到如今这种地步呢?”

    “既然要治他们的罪,那只要诛杀首恶,用一个监狱的小吏就足够了。”

    “为什么要召集京师之外的大将呢?”

    “想完全诛杀,事情必然被宣扬出去,从而泄露。”

    “在我看来,他们的谋划必将失败。”

    面对何进召集外兵。

    众人纷纷做出选择。

    比如荀彧。

    就是那位被何颙评为王佐之才的荀彧。

    表字文若。

    颍川颍阴人。

    祖父荀淑曾任郎陵县令。

    生有八子,号称“八龙”。

    分别是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

    其中以荀爽最为出名。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国相。

    就是中平元年后,曹操接手的那个职位。

    当年济南国在荀绲手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

    可见这八龙之名,言过其实。

    而这荀彧入仕的转机就在何进当权之后。

    刘宏死后,何进大举提拔。

    颍川郡守阴修正是其中之一。

    而主簿荀彧这时才被阴修举为孝廉。

    刚赴雒阳任职守宫令一职没有多久。

    六百石的守宫令。

    主要负责御用的纸、笔、墨,以及尚书的各种用品。

    就是负责后勤保障。

    守宫令之前可是由小黄门担任。

    想要就会此职也没那么容易。

    但荀彧父亲荀绲为此,亲自为荀彧指认婚事。

    老婆正是宦者唐衡的女儿。

    这才换来守宫令一职。

    但此事却成为荀彧一直以来的心病。

    如今趁此机会。

    荀彧想要重新回到正轨。

    他见何进如此操作。

    借机申请外放地方。

    有颍川荀氏的大名。

    荀彧最终出任任城国亢父县令一职。

    选择离开的还有大将军东曹掾。

    剻越,剻异度。

    剻越乃是襄阳中庐人。

    身材魁伟、容貌威武,长于计略。

    他赞同何进诛杀阉宦。

    但却不满何进犹豫不决。

    明明手中就有现成的兵马。

    哪里还需要让人去另外招募?

    这分明是决心不强。

    以推三阻四来堵塞诛宦义士的口。

    如此一来,如何辅佐。

    于是选择退出雒阳。

    就任汝南汝阳县令。

    要知道这剻越可是秦末汉初蒯通的后代。

    他和族兄蒯良、族弟蒯祺皆因才能卓越而著称州郡。

    被人比成如同张良一样的人才。

    临别时剻越与曾经同为大将军掾,现任北军中侯的刘表话别。

    希望身为八俊之一的刘表能继续辅佐袁绍完成党人诛宦目标。

    七月处暑三候。

    田间的粮食作物已露出沉甸甸的穗子。

    又是即将丰收的季节。

    晋阳的成廉虽然选择了暂时观望。

    但何进的催促邮书再次到来。

    成廉有些犹豫。

    时间越久。

    他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人看到并州新政实施后。

    真的发田发地。

    于是当了逃兵。

    这三十五亩地可是白拿的。

    如何不让人心动。

    同样心动的还有张杨。

    他也接到何进的邮书。

    不过张杨的这近百人已被左子廉井陉中营包围驻扎。

    粮草同样是一日一付。

    自然连带张杨也没啥心情。

    粮都没了,连营都出不去。

    考虑那些有啥用呀。

    何太后面对何进召来的四方军卒。

    一点也不怕。

    自己的兄长,怎么会怕呢。

    再说了,自己的妹妹还是张让的媳妇呢。

    早就是一家人了。

    宦者倒是很害怕。

    他们不断地向何太后、何苗以及舞阳君靠拢。

    让他们为宦者在何进面前说好话。

    这何进也是耳根子软。

    就这么一直拖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