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110章 是个重情义的人

第0110章 是个重情义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110§ 是个重情义的人

    《北汉书·诸私属传》:……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先主师长程顺族侄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昱与县中大姓薛房等,以计驱吏卒黔首守城,东阿由此得全。中平末,先主访东阿,师顺灵堂前与昱深谈。昱由此归附先主。……

    六月的董先下太原。

    六月的沮授闯关东。

    六月的并州实行新政。

    六月的扶余换了天。

    但六月的雒阳却没那么幸运。

    因为雨一直下!

    大将军何进为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宦者刻意保持疏远。

    其实正因为何进在袁绍等人的蛊惑之下。

    已经动了杀害宦者的心意。

    所以才会处处防范。

    唯恐被害。

    而宦者也越来越觉得气氛有些不对。

    再加上宦者在郡国的亲属屡被党人士人骚扰。

    经常无故被怀疑。

    有些人已经因此被抓入狱受审。

    于是宦者转而贿赂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和车骑将军何苗。

    舞阳君和何苗因为收了宦者的贿赂。

    也知道何进有杀宦者的想法。

    于是也为宦者说情,帮着劝说何太后:

    “大将军要杀皇帝身边的近侍,想要控制朝政,削弱国家权威。”

    “最近有很多宦者的亲属被郡国党人所控制。”

    何太后对何苗与舞阳君的话所触动。

    这何进毕竟不是同一个父亲生的。

    想法受士人影响太大。

    自己身在宫中。

    若没有近侍,那么岂不是没了依靠。

    到时只能完全依靠何进啦?

    这样对辩儿也不是好事。

    天子的权威还是要靠权力平衡。

    如今何进势大。

    自己虽有何苗和舞阳君,但若是没了宦者。

    自己也将和董太皇太后的结局一样。

    况且这些宦者在禁中有的已经待了数十年。

    有的还受封为列侯。

    都是贵宠无比。

    在宫内宫外经营这数十年。

    多多少少也有所联系。

    还记得何进刚入朝之时。

    其实对宦者也是很敬重忌惮的。

    虽然这些年攀附士人,为自己博取声名。

    但也不应该忘了究竟是谁帮助自己。

    让自己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何太后越想越觉得有理。

    这宦者之事。

    不能任由何进胡来。

    世上的事瞒谁都瞒不住司机。

    奉车都尉董旻按董卓指令与各人交好。

    司机一起聊天。

    自然能知道很多事情。

    比如何苗和舞阳君劝说何太后的事。

    就故意让何进府中的人知道。

    何进部曲吴匡素来性急暴躁。

    一听就出口成章。

    怀疑何苗与阉宦串谋,与兄长何进不同心。

    何进得知何太后并不支持自己。

    于是也不敢擅自行动。

    于是雒阳局面,呈现僵持状态。

    董先处理完太原的事。

    决定去上党见见张杨。

    前天上党军管营营长浩周和营教员崔林联名来信。

    说现任蹇硕上军校尉的假司马张杨在上党募兵。

    虽然宦者蹇硕死了。

    但上党郡守濮阳潜是陈留人。

    知道同郡人蔡邕乃是被宦者曹节、王甫所害。

    再加上之前另一同郡人夏馥被宦者迫害逃入林虑山自毁前程的事。

    对宦者本来就印象不好。

    所以包括濮阳潜在内的人都不卖张杨面子。

    丝毫不给张杨好脸色。

    导致张杨募兵一直没有进展。

    而董先帮助接纳蔡邕。

    桃山书院的名头已经不小。

    何况还有印刷课本。

    这让濮阳潜想要去看看。

    当董先下属持刺史丁原的书信过来。

    又有令狐氏支持。

    这上党便愿意接受上党军管营的接管。

    于是他让娘子关尉困住张杨及他从家乡云中募来的近百人。

    浩周怕娘子关尉控制不住。

    还特意请黑山师褚燕帮忙。

    调了井陉旅旅长左子良率井陉中营。

    前往支援。

    但张杨不愧是张杨。

    他以原并州武猛从事,现朝廷西园上军校尉麾下假司马自居。

    誓言绝不投降。

    这下球给到左子良和娘子关尉这边。

    人家黑山师褚燕,好歹也是平难中郎将了。

    而娘子关尉更是妥妥的上党小吏。

    两边同为朝廷效力。

    怎么滴,想打人家?

    这两方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

    场面变得很尴尬。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

    董先接信。

    一边让他们适当留给张杨一些补给。

    以免张杨急了,劫掠土著乡民。

    一边决定亲自到上党劝说张杨。

    总之还是不能让张杨离开上党。

    说实在话。

    历史上的张杨也是被人劝说。

    这才投向袁绍。

    这个人就是现任的虎牙都尉刘勋。

    只不过他现在还在三辅。

    打定主意后。

    董先便让人准备一下。

    尽快出发。

    说实话。

    如今六月底了。

    离八月乱局。

    留给董先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

    所以董先要抓紧行动。

    郭嘉张宁他们也不知道近况如何。

    还有那些锦囊中人。

    是时候再催更一波了。

    不管来不来。

    至少让你们知道我有神机妙算的优点。

    董先临了出发。

    却遇大雨滂沱。

    于是王柔、郇班劝说:

    “进贤老弟,如今雨势正猛。”

    “不如等雨停再走。”

    “我们也可趁此机会。奏乐宴饮。”

    “联络与太原士民的感情。”

    董先听了,严辞拒绝:

    “先已经与人相约上党。今天若不出发。便要爽约了。”

    “信誉,是至高无上的法宝。”

    “彊域靠士卒保卫,做人靠信誉维护。”

    “若是不讲信誉,则无法使人服从。”

    “就像没有士卒,无法保卫缰域一样。”

    “所有成就王道的人,从不欺骗天下。”

    “成就霸业的人,从不欺骗四方。”

    “善于治国理政的人,从不欺骗他的子民。”

    “善于治理家家的人,从不欺骗亲人。”

    “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

    “父母子女,互相不知,朋友兄弟,互相不信。”

    “总想着法子,欺骗邻居,欺骗客人,甚至欺骗兄弟等亲人。”

    “如此上下离心,必将一败涂地。”

    “而靠欺骗得来的那点便宜,也将远远少于所失去的利益。”

    “当年齐桓公不愿背盟。晋文公不贪图原地。”

    “魏文侯遵守约定。秦孝公徙木立信。”

    “这四人虽称不上完美。”

    “但他们身处大争之世,还能想着要树立信誉,以收民心。”

    “更何况今天呢。”

    说完董先看了王柔郇班一眼。

    便率领蔡琰、成、武、典韦、许褚等人。

    坚持冒着大雨出发。

    这让在场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而董先以信立身的坚持也将随着他们的见闻。

    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七月,立秋二候。

    一路青山绿水,董先等人如约进入上党界内。

    上党军管营教员崔林遣人来报。

    因双方都认同同属朝廷,所以并没有打起来。

    只是张杨已率人马退到沾县城东的沾山。

    董先只能又赶往沾山。

    按之前董先的部署。

    这张杨是不能出上党的。

    所以浩周协调濮阳潜和娘子关尉。

    堵住张杨东出的希望。

    可是近百人也需要补给。

    于是只能重回上党。

    围堵的人手中。

    只有左子良的井陉中营可以机动。

    其他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擅离。

    一路上左子良按董先的吩咐。

    每次时间一到,左子良便安排人把补给送到张杨驻地前。

    然后离开。

    而张杨见到后,便让人取回。

    双方一送一取,渐渐的,好像也形成默契。

    就这样,左子良以补给做引。

    张杨在左子良的护送下。

    先是到了上艾。

    然后进入沾县界内。

    近百人,按天领取补给。

    张杨也用得心安理得。

    最后张杨干脆扎营沾山。

    沾山又名少山,还有河逢山或揭戻山。

    高约八百丈。

    张杨率人退入山中。

    依山险据守。

    近百人守在山上。

    一时之间,竟也能让人无可奈何。

    沾山大黾谷是清漳水的源头。

    恰逢雨势大,又连下十余日。

    山体滑坡,山路被淹。

    无论对山里还是山外的人,都相当危险。

    董先让左子良撤出人马,以保安全。

    只留下斥候在山周监控。

    左子良一撤离。

    董先便让亲卫队接手。

    只不过,他想改怀柔以威慑。

    用实力说服张杨。

    同时他又不希望将张杨逼到对立面。

    说来董先和张杨也曾在平城外有并肩作战的经历。

    光和三年,董先受邀赴平城。

    和连率人来攻。

    正是丁原率八百并州狼骑突袭和连后军。

    这才为董先解了危局。

    那一战,左子良的嘴唇上又留下一处箭伤。

    但终归保下命来。

    念此恩。

    这才有左子良一路心甘情愿留下补给,不曾掺假耍诈的行为。

    夏季刚过。

    可能是连日阴雨。

    已经让人提前感受到秋意的凉爽。

    沾山上。

    张杨虽然暂时不用担心补给的问题。

    但这雨没有停下的意思。

    长期这么下,对自己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也有些焦急。

    处暑前。

    董先让左子良给张杨传递会面的消息。

    双方各自安排四人会面。

    沾山脚下。

    董先带着典韦、许褚和左子良早早等候。

    山坡上。

    张杨的人还在观察。

    担心上了董先的当。

    等他们查看后面没有埋伏后。

    张杨这才下山。

    他率自己的部将薛洪、缪尚、杨丑一同赴约。

    董先见张杨应约前来。

    也不拐弯抹角。

    他直截了当地说道:

    “张司马,丁使君已赴雒阳。临去之前,将并州之事交托给我。这事你可知晓?”

    边说边把带有丁原印信的邮书展示给张杨看。

    张杨看了一眼,回应道:

    “如今我已不在丁使君麾下,如何能奉丁使君之令?”

    董先早料到有此一答,说道:

    “雒阳上军校尉蹇硕已被大将军何进所诛,这事你可有耳闻?”

    张杨点了点头:

    “确有耳闻,可蹇硕的上军已被大将军接管。怎么说也轮不到由你来插手上军司马之事!”

    董先也点了点头:

    “张司马,蹇硕死前,曾言先帝改立陈留王之事,而后方招此祸。”

    “接连两月,骠骑将军董重,董太皇太后身故。京师之外,宦者亲属受冤入狱者不知多少。”

    “这些你可曾听闻?”

    张杨有些疑惑。

    这董先跟我说这些做什么。

    我只是一个领兵的司马。

    他回应:

    “这与我何干?”

    董先见张杨如此迟钝,于是进一步点明:

    “雒阳此刻正在酝酿一场大祸,我让人阻止你,是为了避免并州子弟卷入是非之地。”

    “以平城令、并州刺史别驾的身份接管并州。”

    “这是丁使君的托付,也是他的信任。”

    “既然我接下这封邮书,就会履行承诺。”

    “若你执意前往雒阳。”

    “看在你我二人曾有并肩作战的情谊,我不会为难你。”

    “但并州子弟不行。”

    “为了他们的家人,应该给他们一次生的机会!”

    “就如同这阴雨天,考虑到你们在沾山内生活诸多不便。”

    “我才提出今日之会。”

    “我不是不能攻山,不是不能断了你们的粮草。”

    “只是考虑到你率领的也是并州子弟。”

    “到时受苦的依然是并州子弟。”

    说完董先一挥手。

    边上的许褚拿出燧发枪,对着不远的树木就是一枪。

    树木当场折断。

    巨响与火光,令与会各人印象深刻。

    张杨犹豫了。

    后面的薛洪、缪尚、杨丑三人也被震憾了。

    看到张杨四人的脸色。

    董先温言道:

    “张司马,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勇猛的人。”

    “并不害怕这些。”

    “况且你也曾是丁使君的得力干将。”

    “当年无论是繁畤初见,还是平城救援,或者是火烧王庭及阻击和连。”

    “我们也算是有战友之谊。”

    “而跟随你的并州子弟,也是如此。”

    “多年的同袍之情,如何舍得让他们身陷危局呢!”

    “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不管雒阳何人来信,你只需借口未完成使命,暂不回返即可!”

    “不出半年,若未出现我所说的事情。”

    “到时你再回雒阳。”

    “这半年,你可率人并入左营长的军中,作为左营长别部独立驻扎。”

    “一来不用在山上苦熬。”

    “二来补给也有保障。”

    “三来也让并州子弟松口气,过点好日子。”

    “如此一来,既可保全并州子弟的性命,你也可以交差。”

    “如何?”

    薛洪等人听了,于是悄悄碰了碰张杨。

    张杨知道他们的意思。

    其实张杨性格相当温和。

    是个重情义的人。

    但有时会一根筋。

    历史上,他面对下属反叛,仅仅听了对方哭着认错,便原谅了对方。

    而在献帝东归之时,他主持维修雒阳宫殿,却坚持要命名为杨安殿。

    谁说都不管用。

    这就很能说明他的优缺点了。

    但张杨还是没有马上答应。

    他说要回山上问问这些弟兄。

    但谁没事想打仗。

    尤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结果可想而知。

    这群在山上淋了好几天雨的兵卒自然选择董先给的路。

    处置好张杨,又有来信。

    说是东阿程立遣人告知少主。

    其师程顺,所剩时日不多。

    让少主抽时间赴东阿一趟。

    见师长最后一面。

    董先见状,自然不能不去。

    这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若不去。

    会遭人唾弃的。

    只是这一去东阿。

    不知要多久。

    不知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布局。

    考虑到这点,董先决定把想法及安排用锦囊告知各位计划中人。

    比如黑山师褚燕,青虹师强兵,以及身在雒阳的鹰鹞营营长列侯王政。

    至于自己。

    如今乱局已显。

    董先不敢托大。

    这亲卫连是一定要跟随的。

    但那些强弩甲具就要外罩布衣遮挡。

    免得太显眼。

    幸好上党周边各关都已被军管营控制。

    出了太行,只要不走大道,不经亭部。

    再加自己有冰鉴之眼。

    能发现方圆十里的人心。

    不用来识人,用来探测人迹。

    应该问题也不大。

    至于这补给。

    虽然人手已撤入土楼坞堡。

    但沿途接应一下还是可以的。

    董先让人快马先行安排。

    自己则与亲卫连一起行动。

    上党郡守出面,为董先一行人办理过所路传。

    确保把风险降到最低。

    董先一行人日夜兼程。

    但终究迟了一步。

    当董先到达东阿时。

    恩师程顺已辞世。

    董先回想起与程顺的相遇。

    那个清瘦老者。

    严厉冷竣的声音。

    还有那没有由来的信任。

    只因自己的回答,便放心让自己自学。

    那是光和二年八月。

    从相识到分开。

    正好十年。

    十年来,虽然相处不多。

    但程顺尽到为人师的责任。

    一来如约让董先步入儒士行列。

    二来举荐董先入太学进修。

    而董先一路护送恩师回乡安养。

    并在不时有邮书问候。

    还有各自新的小礼物。

    让程顺享受生活。

    十年的师生情谊。

    让董先不由潸然泪下。

    据程立转述。

    程顺走得很安详。

    尤其是这些年董先阻击和连和为南匈奴复国之事。

    走前还念叨,如果有程立的辅佐,想必成绩会更好。

    程顺临终前还让程立择机带领程氏族人去投靠董先。

    至少让一小部分人先去。

    为程氏取得在北境的立足之地。

    董先听了自然很高兴。

    这程立可是一位狠人。

    而且是一位可交托后背的狠人。

    但董先听程立的语气。

    似乎对程顺的判断有些怀疑。

    头七祭日。

    程顺灵堂。

    程顺身为太学文学师。

    后出为郡国文学吏。

    其地位在东阿程氏相当尊崇。

    族人都很重视他的意见。

    而且中平元年。

    董先的那封邮书。

    使众多程氏族人受益。

    但终究与董先的接触太少。

    程氏族人也想让程立探探董先的口风。

    看看董先是否有程顺说的那么能干。

    虽然当时程立并未听从,前去避难。

    但也为董先的敏锐判断而折服。

    程氏族人默契地留下程立与董先二人。

    如今两人在程顺灵堂守灵。

    未免尴尬。

    两人开始聊天。

    程立年纪大,他率先发问:

    “听族叔生前说,你已取字进贤?”

    这是董先四月回灵丘时,由蔡邕取的字。

    然后董先本着尊重各位老师的出发点。

    向各位老师写邮书汇报。

    不只给程顺写了。

    还有灵丘的启蒙老师燕文和会稽东部都尉刘洪写了。

    只不过刘洪年初被刘宏召回雒阳。

    因为刘洪这些年对公元纪年历法的研究实践。

    觉得比较准确。

    于是跟刘宏汇报。

    刘宏招他回雒阳正是为了讨论新的纪年历法。

    哪知刘洪才到雒阳,这刘宏就死了。

    他一死,这事就被耽搁了。

    何进上台后,就让刘洪任职山阳郡守了。

    当然这是题外话。

    董先只是想了一下,于是轻声回答:

    “回程叔,是由另一位恩师所取。”

    “早年家中突遭变故,幸得诸多恩师垂怜,见先已弱冠,便为先取字进贤。”

    “意在鼓励先,登高望远,服务乡里,造福黔首。”

    程立听了,点了点头,问道:

    “中平元年,你是如何断定天下将乱的?”

    董先想了想。

    他知道。

    这是程立在考校自己。

    程顺遗言是一回事。

    但他愿不愿意是另一回事。

    就好比当年。

    程氏族人都去避难了。

    可偏偏就程立愿意留在城中。

    黄巾兵起。

    东阿县丞王度响应黄巾叛军。

    烧了仓库。

    东阿县令跳墙逃走。

    城中官吏黔首纷纷向东逃往渠丘山。

    程立派人侦察王度的情况。

    得知王度只得到一座空城。

    无人据守,还出城驻扎。

    于是程立果断地对城中薛氏家主薛房等人说:

    “现在王度等贼军虽得到城郭,但却无法据守。”

    “其成败便可以知道了。”

    “他们不过想要劫掠财物,并没有训练军队扩大队伍的志向。”

    “现在我们可以返回城内坚守?”

    “凭借又高又厚的城墙,和积存的谷米,一同坚守。”

    “相信王度等贼军一定不能持久,到时便可一攻可破。”

    薛房等人认为他说得对。

    但东阿的吏卒黔首害怕,不肯服从,并说:

    “贼在西,我们向东便可逃走。”

    程立对薛房说:

    “愚民不可和他们商议大事。”

    于是他秘密派遣几人骑马到东山上举起黄巾的旗帜。

    让薛房等逃难的人看到,并大喊说:

    “贼军来了!”

    随即率薛房等人下山,直奔城中。

    结果吏卒黔首看到有贼军旗帜,害怕之下,也跟着他们回到城内。

    最后,大家在程立的带领下,找回县令,共同守城。

    等王度率贼军来攻城时,已经攻不下来。

    便想要离去时。

    程立又率领城中吏卒黔首打开城门,进行追击。

    王度等人被打败逃走。

    东阿县也因此得以保全。

    这可是程立目前为止,做过最骄傲的事。

    可正因为有董先的提前警示。

    让他心里有所准备。

    所以才能冷静筹划。

    不会慌乱紧张。

    这才救下城中吏卒黔首。

    程立就是这样,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既沉着冷静,又能抓住时机果断出手。

    也因东阿护城之事,被程顺看中,便想推荐给董先使用。

    在程顺看来。

    保护东阿,程立自然居功至伟。

    但别忘了薛房是董氏在东阿的合股伙伴。

    程顺可以接到警示邮书。

    那薛房又何曾没有。

    正因为有董先的提醒。

    这薛房才会听从程立的调遣。

    这才让原本没啥人缘的程立。

    能顺利执行计谋。

    程顺年纪大,经历多,看得也透。

    他也很明白,程立功劳的背后另有故事。

    这么多年下来。

    他也知道。

    这族侄别的都好,就是不好相处。

    所以一直以来,都没什么人敢用。

    可偏偏董先初次相见之时,便对他感兴趣。

    程顺这才留下遗言,希望董先能包容一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