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68章 自己也没有把握

第0068章 自己也没有把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68§自己也没有把握

    《北汉书·诸私属志》:……娄圭字子伯,弱冠时坐藏亡命,被系当死,得逾狱出,捕者追之急,子伯乃变衣服如助捕者,吏不能觉,遂以得免。时先主在侧,助之隐匿。子伯少有猛志,尝叹息曰: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侪辈笑之,唯先主不笑。……

    董先只见三人相互搀扶逐渐靠近。

    中年男子身高体壮,妇人温柔大方。

    中间被扶的应该是他们的儿子。

    脚步虚浮,咳嗽连连。

    张机与来人是旧识。

    开口招呼:

    “黄兄,这是代地神医董先。”

    “莫看人家年纪小,灵丘疫病得以抑制,其功劳最大。”

    中年男子拱手行礼,便要向董先下跪。

    董先赶忙扶起。

    示意张机先询问患者姓名。

    看其神志如何。

    中年男子抢着代替回答。

    他名叫黄忠,儿子名叫黄叙。

    董先惊呆了。

    五虎上将,老当益壮的黄忠。

    竟然就这样出现在自己眼前。

    而且正当壮年。

    于是不由重视起来。

    穿越重生小说中,很多套路都是帮黄忠救子,得到黄忠投效的。

    该不会,到了我这里,就会不灵吧。

    接下来,张机问诊。

    黄忠或黄叙母亲代为回答。

    董先在一旁记录。

    不时会插嘴问些问题。

    “有什么不舒服的?”

    “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

    “还有呢?”

    “有时会痰涎带血,身热。”

    “多久了?”

    “近两年。”

    “都有哪些人看过此病?”

    “除了同郡人仲景贤弟,还有到谯县请华神医瞧过。”

    “他怎么说?”

    “他说,这是传尸病。意思是这病容易传染。”

    “有没有开药方。”

    “没。”

    张机觉得,黄叙的病:

    病位在肺,肺主呼吸,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水道通调不利,清肃失常,声嘶音哑。

    若肺金不能制肝木,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

    则会胸胁掣痛,性急易怒,还可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

    因而肺胃阴虚是病因,要清养肺胃。

    董先基本判断为肺结核。

    肺结核最有效的自然是西药,青霉素。

    还有这是一种消耗病。

    所以必须保证营养。

    但眼下没有青霉素。

    只能先养着。

    于是董先提出以麦冬、姜半夏、人参、炙甘草、粳米、大枣,阿胶、茜草为方。

    张机听了,不由大为赞赏。

    在董先开出的方中。

    用麦冬滋养肺胃,清降虚火为君;

    人参益气生津为臣;

    半夏降逆化痰为佐;

    甘草、大枣、粳米益胃气,生津液为使。

    诸药合用,使肺胃气阴得复,则虚火平,逆气降,痰涎清,收敛复旧。

    能不能治好,不敢说,但不使病情恶化,应该是可以的。

    黄忠夫妇听了,再次拉着要让黄叙一起下跪。

    拜谢董先救命之恩。

    但又被董先阻止了。

    这肺结核岂有这么简单就能治好的。

    一直到前世解放前,还有吃人血馒头的偏方。

    也不见得有效。

    按董先前世在图书馆的阅读经历。

    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很多。

    各有侧重。

    用药不一。

    比如:

    以滋阴润肺为主,用月华丸。

    以滋阴降火为主,用百合固金丸和合秦艽鳖甲散。

    以益气养阴为主,用保真汤和参苓白术散。

    以滋阴补阳为主,用补天大造丸。

    甚至国医大师朱良春,用全蝎为主的抗痨散。

    还有以地榆葎草汤、外敷肺痨膏配合保肺丸来治疗。

    杨介宾、龚士澄、侯济民、姜春华等老中医,也有都有所成绩。

    究竟哪一种能治得好,董先也没把握。

    只能慢慢试。

    董先告诉黄忠夫妇。

    黄叙的病,自己也没有把握。

    这病急不得,而且用药麻烦,需要的药费也很多,让他们要从长计议。

    黄忠也听了,光这一味人参,就让他们很头痛。

    董先既然给了问题,当然也不会为难五虎上将。

    于是提出,雇佣黄忠夫妇,以月钱抵黄叙治疗费用。

    黄忠夫妇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张仲景也知道,这药中,光人参就很昂贵。

    虽然董先这样的做法有些趁人之危。

    但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于是董先趁热打铁。

    让张仲景做保,与黄忠夫妇签下长约。

    看黄忠已经入毂。

    董先开始交代注意事项。

    一要让黄叙镇静,不要紧张害怕,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好转。

    二要让黄叙躺着休息,注意保暖。

    三要保持呼吸通畅。

    四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尤其是黄忠夫妇照顾的时候,也要穿上隔离衣,戴上口罩。

    张机也想看看董先如何治疗。

    于是提出是否可以跟随一起治疗。

    董先当然同意了。

    但仅仅只有张机一人是不够的。

    董先让成发邮书,请李医匠和白歧南下。

    他觉得这青霉素还是要研究起来。

    万一成功了呢?

    这个可是世代功绩。

    这张机刚好也可以一起研究。

    青霉素又叫盘尼西林。

    它曾经在治疗肺结核病中起到很大作用,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主要治疗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比如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皮肤感染,丹毒等。

    缺点是要做皮试,保证没有过敏反应才能用。

    而青霉素的培养过程,比较烦琐。

    而且这个过程,需要尽量无菌,需要很多器材支持。

    董先考虑到这个对整个民族有利,于是决定有时间要把制取过程写下来。

    从让桔子等果物发霉,然后把霉层放到谷味汤汁中,盖上盖进行培养。

    这个就要求培养很多份。

    有的能成,有的不能成。

    再来把成功的培养液通过纸漏斗进行过滤。

    并在过滤液中注入豆油,搅拌均匀,使它分层。

    最上层是溶于油的脂溶性物质。

    中间层是不溶于油也不溶于水的物质。

    最下层是溶于水的物质。

    青霉素是水溶性的。

    只需提前在容器最下面开个出口即可分离出水溶性物质。

    所需容器同样要进行研制。

    接下来要从水溶性物质中剔除不纯物质。

    这时就要用到煮沸消毒过的活性炭粉。

    把水溶性物质倒入炭粉中,进行搅拌。

    等炭粉把青霉素吸收进去再注入煮沸过的纯净蒸馏水,不纯物质就会流出来。

    再倒入用醋做成的酸性水。

    青霉素是弱酸性不溶于酸性水。

    经过进一步报纯,最后倒入碱性的水。

    这样青霉素就会从炭粉中溶解出来。

    从下面流出来的就是高纯度的青霉素溶液了。

    而如何验证呢?

    这就需要进行脓疮培养。

    因为里面含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个同样要培养很多份备用。

    与青霉素的培养一样。

    要同时培养验证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验证时,把青霉素溶液分成一尺长?

    因为溶液浓度不均匀。

    把不同浓度的青霉素溶液滴入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脂中。

    如果周围有扩散就意味着有效果。

    再来就是把制成的青霉素溶液用纸的毛细虹吸原理进一步精制成溶度更高的青霉素。

    方法是把之前制成的溶液涂在草纸一端上,风干。

    然后把纸处理过的一端浸在以酸二碱八为比例调制的溶液中。

    另一端则垂直挂起。

    酸二碱八的溶液会通过毛细管现象渗透到纸上。

    这时,干燥后的青霉素和青霉素溶液中的不纯物质会分离出来。

    因为不同物质在虹吸的高度不同,而青霉素的高度大约在上三分之一处。

    这个高度的青霉素即可使用。

    使用时,可以剪下含青霉素的纸片,先放在患者皮肤上。

    若是会过敏,则接触的皮肤会变红。

    到时及时观察,用水冲洗干净,并大量饮水排出即可。

    若没过敏,则可服用。

    董先决定了以后,立刻开始干活。

    一方面,他交代司隶商队长莫辰配合张机治疗黄叙。

    但要注意自我防护。

    主要是要协助收集购买相关药材。

    另一方成,开始为青霉素的研究做准备。

    比如培养的器皿,一定要瓷器或琉璃才行。

    还有需要碱。

    前世中董先知道桐柏县是天然碱都。

    也就是现在的南阳平氏县。

    这个需要按中国矿业地图画出来。

    然后交给南方商团长束显和荆州商队长莫酉安排开采。

    到时还可以顺便解决洗洁膏配方泄露的事情。

    从洗洁膏升级为肥皂,甚至香皂。

    这样洗洁膏的市场就会变小,利润变薄。

    当然这个也不是这么快就能出成果的。

    没个一年两年是不行的。

    关键是明年南阳也是主战场。

    到时刚好撤入山中。

    想好后,董先立刻让武跑一趟荆州。

    把束显和莫酉请来。

    看着董先投入救治儿子的工作中。

    这让黄忠夫妇都觉得不好意思。

    他们还不知道董先雇佣他们干什么。

    只能一边照顾自己的儿子,一边给董先、张机打下手。

    董先很忙,刘宏也没闲着。

    四百尺观发挥了作用。

    日南边境外国,派来了译人使者,向朝廷贡献礼物。

    刘宏特意站在四百尺观上接见。

    其实他也听不清对方说什么。

    只是这礼物还算新奇。

    竟是一块要五个人才能移动的沉香木。

    据说沉香木的功效很多。

    可以防蚊、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镇静安神等等。

    光和六年,大雁从南往北飞过。

    荆州商队长莫酉提前到达。

    在接受新的任务之余。

    他向董先提起一个消息。

    堵阳韩暨找上门,想请董氏协助为父报仇。

    他愿此生为奴,以报答复仇之恩。

    莫酉还说,韩暨的仇人正是之前买马把借钱硬生生说成合股的陈茂。

    之后更是从中做梗,经常诬陷诋毁董氏货品。

    董先了解前因后果后。

    沉思片刻,这才答应下来。

    一来韩暨也算有名,虽然没被董先列入锦囊。

    但人家才能任曹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

    尤其是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果能招揽他,那么百工堂的事,董先就更加放心了。

    二来这陈茂真当自己是吃素的呀。

    总是慈眉善目行不通。

    那就来次怒目金刚吧。

    杀一儆百,就当立威。

    反正青霉素制作人手,李医匠、白歧他们也还未到齐。

    不如带上典韦,走上一遭。

    因为此事隐密。

    所知之人越少越好。

    雨水三候,董先、典韦、莫酉三人快马出发。

    从雒阳到堵阳。

    不到五百里。

    三人手续齐全。

    二月惊蜇初候,

    三人已经到达堵阳县城外的董氏综合经营场所落脚。

    不得不说。

    在各县城外有这么一处自己的地方就是方便。

    基本上一天之内便有落脚休息之处。

    各地经营场所,认准董先专有印信,为他提供免费服务,满足需求。

    当然了,这些最后也是从属于董先的那四成盈利中扣除。

    堵阳县董氏综合经营场所位在方城山下。

    正好位于来往的交通要道。

    驿道边上还有亭舍。

    正是当年董先所要求的。

    把综合经营场所建在亭舍边上。

    比较有治安保障。

    董先让莫酉把韩暨找来。

    他要亲眼见见这苦主。

    等候期间。

    看见不远处的亭舍突然忙碌起来。

    董先于是让经营场所的肆者前去探查。

    肆者回来禀报。

    说是有人越狱。

    朝这个方向而来。

    所以要求亭舍设卡检查。

    董先也不以为意。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他继续在二楼倚窗观景。

    突然董先看到一位赭衣青年人,脚步迅速,身形敏捷。

    而后面有数位亭卒正在追逐。

    相隔近百步。

    这位赭衣青年,见经营场所门打开着。

    便匆忙钻了进来。

    而且还一路直奔内宅。

    要知道,董氏综合经营场所。

    前铺,中住,后坊。

    这中间正是住宿之地。

    董先有些好奇。

    也想知道这位赭衣青年到内宅想要做什么。

    于是跟了过去,偷偷盯着。

    典韦见董先跟着,自然也跟着过去。

    董先看到这个青年,一边进入住宿之处。

    一边脱去身上的赭色衣物,扔进内宅井中。

    然后从院中晾晒的竹竿上,拿起衣物就穿。

    一点也不在乎衣物未曾晒干。

    最后,这位青年居然大摇大摆地回到驿道之上。

    董先和典韦看得目瞪口呆。

    此时亭卒已至。

    这个青年,还对亭卒指指点点。

    看起来好像在帮助亭卒。

    等亭卒走后,青年立刻往方城山的方向镇定地走去。

    董先看了,哑然失笑。

    于是他让典韦把这个青年捉到内院。

    自己想问个明白。

    说不定还能立功。

    这个青年,神色镇定。

    在帮助完亭卒之后。

    正要离开。

    典韦适时出现。

    他眼见不妙,想要跑。

    但却被典韦一把捉住,径直拖进经营场所。

    典韦八尺多高,身强力壮。

    青年不是对手。

    他眼见逃跑无望,也不挣扎,表现顺从。

    未免引起路人注意。

    董先那边让典韦去捉青年,这边让肆者从井中捞出赭色衣物。

    正在落脚的房间等候。

    典韦把青年扔进房内。

    让他跪坐在董先面前。

    但董先却让典韦先出去。

    典韦有些担心。

    董先摇了摇头,示意典韦守在门外。

    屋内只留下自己和这位青年。

    但这位青年人未免太过瘦弱。

    个子只跟董先一般高矮。

    董先指着地上的赭色衣物,开口问道:

    “你是何人?”

    青年也不惧,反问:

    “你又是何人?”

    董先并不回答,反而直言:

    “信不信我把你和这身衣物一起,送到亭舍!”

    青年大笑:

    “若你有此意,早就送了,何必让那壮士,把我扭送进屋。”

    董先见无法吓住他,于是转而说:

    “适才我有让人打听,我猜你便是越狱之人。”

    青年又笑:

    “你知道我是越狱之人,却还把我藏匿屋内,岂不跟我所犯之法一样?”

    董先也笑了:

    “原来你是因为藏匿犯人而被捕呀!”

    随后又郑重地对青年说:

    “我是董先,前几年,召集过游侠北上守边护民,有几位曾犯过死罪的,也因此被赦。”

    “不知你可愿意,跟我北上,到时我寻机为你纳缣赎罪?”

    青年见董先坦诚相告,于是也收起笑意:

    “某姓娄名圭,表字子伯。我也曾听过你的事迹。”

    “男儿在世,就应该像你一样,有数万兵,千匹骑跟着!”

    “但是,既然你们在北境做得好好的,为何南下呀?”

    董先见对方放下警惕,于是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当说:

    “杀人!”

    娄圭见董先用最轻松的语气说着最狠的话。

    不由难以判断董先说的是真是假。

    这时莫酉把韩暨接过来了。

    二人看到房内还有一个身穿湿衣的陌生青年,不由有些呆滞。

    董先见状拿了自己的衣服让娄圭先换上。

    二月的南阳还是很冷的。

    等莫酉向董先引荐完韩暨后。

    董先让莫酉把马留下,然后去办理平氏县采碱矿的事。

    莫酉是要在荆州抛头露面的人。

    所以这些事,他不方便参与。

    而马匹是董先一行七人骑着南下的。

    数量有限。

    等莫酉离开。

    房内的董先看看娄圭,又看看韩暨。

    二人不明所以。

    董先向二人介绍。

    韩暨初看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觉得是不是在开玩笑。

    可听到这娄圭竟然也是逃犯,不由高看一眼。

    董先让韩暨讲述复仇打算。

    娄圭这才知道,这董先并不是在开玩笑。

    不由也郑重起来。

    而且知道董先也不认识韩暨。

    只是因为韩暨一言,竟千里奔袭,为之复仇。

    这等豪气,令娄圭不由心驰神往。

    韩暨见董先问起。

    便把复仇计划托盘而出。

    对韩暨而言。

    他需要的正是像典韦那样的壮士。

    而很明显,典韦听从董先的话。

    不然就不会守在门口。

    而娄圭则为之查缺补遗。

    三人完善复仇计划后。

    便把典韦召了进来。

    让典韦听从娄圭指挥。

    跟随韩暨,去为韩暨报父仇。

    而董先则为大家备好后路。

    等大仇报完,三人持董先写的指令,立即快马北上。

    沿途凭指令,可以到各地综合经营场所得到补给。

    到了灵丘,直接上桃山,找田晏、夏育或蔡邕、魏劭。

    韩暨和娄圭看到董先准备的马匹,本想说自己不会骑乘。

    但谁知典韦硬是将他们扶上马。

    然后教他们借助骑兵三件套,试着驾驭。

    这时韩暨和娄圭才算服气。

    这么简单的东西,竟然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两人不禁对董先更加好奇。

    随后四人按计划分头进行。

    董先见事情安排妥当,便给足盘缠。

    自己返回雒阳。

    来时五日,去时没十日到不了。

    正当董先慢慢悠悠回雒阳之时。

    穿着青色衣服,佩戴着青色玉的刘宏住在东向明堂的正室。

    他终于下定决心,复置长陵县,犹如丰、沛。

    这长陵,便是汉高祖陵墓所在。

    恢复县制,同时免税。

    这也算是孝子贤孙了吧。

    等董先到雒阳的时候,已经是春分了。

    南下时三匹马,回来时,三匹马都没了。

    南下时三个人,回来时,只有董先一人。

    但没人去问。

    问了也不知道。

    这种违法犯罪的事。

    董先还是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不过,既然典韦回灵丘了。

    那么是不是也该让益回去了呢?

    不过眼下董先没时间管这些。

    因为李医匠白歧已经到了。

    他们得到成的通知,立刻快马南下。

    并且还带来董固他们安排人员返乡,安置家人的消息。

    按由近及远,先去先返的原则。

    以保证人手充足。

    每月安排三分之一的外乡人返乡。

    愿意北上的,安置在刁源泉、甸子梁、嵬白山等处。

    前后四个月应该就能完成返乡探亲的工作。

    董先自然没忘记培养青霉素这件重要的事。

    但有个问题,北邙山没办法烧做培养的器皿。

    只好让他们回灵丘试验。

    董先把早已写好的青霉素的培养试验方法,郑重地交给李医匠。

    告诉他要好好做。

    做成了,可是能名垂千古。

    李医匠自然相信董先的眼光。

    他接过写满的纸,放在贴身的衣服里。

    张机决定辞去郎中一职。

    他要跟随李医匠等人一道北上,去见证董先口中的青霉素面世。

    还有黄叙的病一直是他在治疗,又是郡里人,不能就此撒手不管。

    张机觉得自己有责任跟进。

    于是在董先的帮助下,也为他办了停薪留职。

    董先自然不能这么让他们走。

    把自己抄写下来的有关肺结核中医疗法交给李医匠和张机。

    让他们慢慢试验。

    黄忠见典韦不在董先身边,于是自告奋勇护卫董先。

    而妻子则陪黄叙北上灵丘治病。

    董先见状,趁机提出雇黄忠妻子为灵丘李医匠助手,协助照顾黄叙,炮制药材。

    毕竟青霉素的研究,还是有一个女的参加比较好。

    女性心细,观察入微。

    又是治疗自己儿子。

    应该不会大意。

    黄忠心里更为感激。

    哪有人雇自己照顾自己儿子的。

    董先这个天大的人情,自己算是欠下了。

    而董先雇黄忠为灵丘先锋部曲院校的弓术教习。

    在典韦不在时,暂时跟在自己身边。

    然后董先还询问黄忠和其妻子的意思。

    将来黄叙病好了,可愿送他到灵丘桃山书院。

    前议郎蔡邕在那里。

    人家黄忠夫妻可不管蔡不蔡邕的。

    他看中的是黄叙病能好!

    于是点头如捣蒜。

    当场同意。

    董先默默松了一口气。

    这五虎上将,已到手三位。

    对不起了大耳兄弟!

    看着一众人刚到雒阳又要回灵丘。

    而自己却还不能回去。

    董先不由有些伤神。

    他还询问了一些灵丘的事情。

    提醒大家回去后,要注意的事项。

    并让董固一个月至少要邮书一次。

    告知灵丘各项事务的进展情况。

    只剩一年,压力山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