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69章 不可能事必躬亲

第0069章 不可能事必躬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69§ 不可能事必躬亲

    《北汉书·诸私属志》:……田丰,字元皓,钜鹿人,天姿朅杰,权略多奇。以正直不得志于朝廷。适先主雒阳为郎,以牡丹冬秀,获圣恩赏。先主以此令前司徒陈耽获释。耽乃丰之举主,丰感其恩,遂北上灵丘。时先主私奴赵嗣,买主求荣,丰强谏忤先主父。先主父恼,冷丰,先主得知,邮书父。父知进退,拜丰为家督。……

    广宗城内。

    张角正在说服张梁、张宝接受增订太平经。

    “阿梁、阿宝,原本就是想在太行留条后路。若是提早完成交易,那就失去进驻灵丘的借口。”

    “如今之前的交易既然已经完成,只有增订,才能继续待在灵丘。”

    “反正离甲子年仅剩一年,我们也不需要太多,保证天下太平弟子人手一份就行了。”

    “之前二十五万册,如今只要加印十万册就行了。”

    “这样又不用另起波澜,又可以继续留在灵丘。”

    张梁插嘴道:

    “兄长的意思我能理解,但为何要一次性付清。”

    “要知道这十万册,每册六万钱,就是六十亿钱。”

    “而张牛角传来的消息,还要换在粮食送到太行山。”

    “虽然可以按灵丘粮价二百钱一石。但也是三千万石。”

    张宝提醒:

    “冀州现在粮价八十钱一石。六十亿钱可以买七千五百万石。”

    “如果在豫荆扬三州购买,只需五十钱一石。这还是去年天旱,涨了十钱。”

    “这样算下来,我们还可以留下四千五百万石粮食。”

    “我们大事在即,这粮草不能少。”

    “如今相当于我们用太平经项目的钱,为自己买粮草。”

    “这应该是我们占便宜了!”

    张角点了点头,又解释:

    “现在这些粮食只是暂时放在灵丘,放在太行。”

    “我与那董先小儿约定,十年为期,到时若我得势,他的一切尽归我所有。”

    “如今太平道信徒遍布全境,又有印刷的太平经统一意志。”

    “那个赌约,我必胜无疑。”

    “再说,一旦大事起,灵丘的两万人,可以控制恒山以北。”

    “万一事有不济,我们可以借道北上草原。伺机南下。”

    “那董先小儿,都可以凭借数千人马,打下四场胜仗。”

    “我们数十万人马,如何胜不了草原外族?”

    张梁看张角意志坚定,知道再说无用。

    兄弟三人总算达成一致。

    好在这次不用运到灵丘。

    只需运到太行山沿线任何一个先锋部曲的驻点,找褚燕手下交接即可。

    这三千万石粮食,按董先每人每年分五石来算。

    可以养活六十万人生活十年。

    褚燕潜伏太行计划,已经执行一年。

    两营六千人。

    控制了太行山脉从南到北超过一百五十处可生存的地方。

    每个地方,最少也有两个班的兵力负责驻守,整修营地。

    而且大多都在太行八陉之中。

    但却远离关卡亭舍。

    有的本身就是溶洞,有的则是董先指示的矿山。

    有的是山谷,有的是平缓陂田。

    有的可据险而守,有的则可安营扎寨。

    总之只要找到,或买或租,统一以十五年为期。

    光明正大。

    北邙山上,京师雒阳边上,一亩一年租金也才十钱。

    太行山脉,一亩一年只要一钱。

    又不是买山地。

    只是租山而已。

    本来就没啥用。

    现在还能换钱。

    太行周边的郡县,都很高兴。

    平白无故得来的富贵。

    甚至这钱,可以少报多要。

    留下一点分润诸位同僚。

    没办法。

    这做官也要交钱。

    收入能多一点,是一点。

    太行山经过一年的经营。

    如今太平道也同意了增订条件。

    但要接收三千万石粮食。

    这对仅有六千人手的褚燕来说,任务太重。

    为了缓解褚燕人手不足。

    董固向董先建议,是否可以调些鲜卑奴婢到太行协助。

    董先接到董固邮书,也怕到时这些鲜卑奴婢临时起意。

    到时灵丘两万太平道人,外加五千鲜卑奴婢。

    这两万五千人一起发难,仅靠灵丘三营人马,不足平息。

    于是董先决定,让正在桃山先锋部曲院校学习,能与鲜卑人交谈的王政、李弘、檀柘等五人。

    在鲜卑奴婢中挑选服从的人,组成赀虏营。

    赀虏营的鲜卑奴婢并不发放月钱。

    只是提高了日常生活供给。

    自从这些鲜卑俘虏变成董先的奴婢。

    董先对他们主要采取限制活动范围,只提供必要供给。

    然后一切都是先锋部曲化的管理。

    像饭前一首歌,整队用餐之类的。

    平常还有放松娱乐时间。

    生病了还让医匠治病。

    当然了,若是他们反抗。

    那看守他们的人也不会客气。

    这诸葛连弩虽然不能拿在外面炫耀。

    但是对内,矿上管事没人会客气。

    也许汉族奴婢不能这么干。

    可外族奴婢,谁也不会说什么!

    只要射不死,就往死里射。

    而且董先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创造价值。

    自然要让他们好好活着。

    要让他们工作,就要教给他们一些基本劳动常识。

    这次鲜卑俘虏,他们原本上了马才是鲜卑战士。

    下了马还是需要牧马放羊。

    很多人并不是部落贵人。

    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七情六欲。

    知道自己多学习一些技能。

    将来便有依仗。

    来到董先这里。

    看到这里部曲林立。

    他们逃脱无望,慢慢地,便只能接受现状。

    日子久了,他们也知道,董先并没苛待他们,只是让他们劳动而已。

    一传十,十传百,大家也都安心劳作。

    因为他们知道董先把他们当人。

    并没有歧视他们,虐待他们。

    虽然他们失去以前自由自在的生活。

    但在这里也过得很充实。

    当听到董先要成立赀虏营后,大家知道这是他们的机会。

    一次进行身份转变的机会。

    于是大家都踊跃报名。

    于是由王政任营长,李弘任营教员,檀柘任营军师,秃瑰和劭提任副营长。

    以先锋部曲为骨干,以鲜卑俘虏为正兵辅卒的赀虏营就此成立。

    首任赀虏营管理团队,他们便是火烧王庭时,从鲜卑骑兵的马蹄下,救了董先一命的那五人。

    董先还让苌霸洪的戊辰营找机会协助训练赀虏营,灌输先锋部曲理念。

    同时还要以先锋部曲为骨干控制赀虏营内排以上的管理团队。

    分流一些较为顺从的到其它营任正兵辅卒。

    适当考察后再升到赀虏营任班排级管理。

    组建好后,由戊辰营陪同赀虏营进驻太行山。

    协助褚燕做好太行山脉的控制工作。

    连同赀虏营进驻太行的还有一封董先交给褚燕的锦囊秘信。

    让原本属于董先的戊辰营直接协助训练赀虏营。

    又有锦囊秘信给褚燕。

    这是何等的面子呀。

    众人觉得,这是董先在报救命之恩。

    好在理由也很充足,人家能和鲜卑人说上话。

    他们也只能服从。

    当然,这只是董先的第一步。

    减少灵丘不稳定的因素。

    第二步,还需要增加灵丘的防守兵力。

    成立灵丘第六个营,己巳营。

    由乐进任己巳营营长,周泰任己巳营营教员,张俨任营军师,王猛、郭鹏任副营长。

    原来甲子营副营长乐进和周泰的缺,由高诚和盖俊填补。

    己巳营人手主要从灵丘挑选。

    比如矿上奴婢、农庄佃户、百工堂匠人的家人,灵丘燕氏、李氏、董氏族人,以及那些愿意北上的雇佣亲属。

    用自己的人保卫自己的家。

    又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

    同时又可以组织起一支乡党。

    说不定关键时还能起点作用。

    己巳营的驻地也放在嵬白山农庄。

    新增三千人驻扎,也可以加强对两万人的威慑。

    安排好这些,董先才能稍微喘口气。

    现在才二月底。

    训练个半年,应该也能拿得出手吧。

    自己在雒阳应该不成问题。

    记得黄巾一乱,就立刻修缮雒阳八关。

    并设置八关都尉。

    不过也是杀得人头直落。

    实在不行,自己快马北上,直入太行,也是可行的。

    三月清明过后。

    雒阳工师下令检查铜铁库、皮革牛筋库、兽角象牙库、羽毛箭杆库、油脂粘胶朱砂油漆库的物资质量。

    要求不得混入次品。

    就连房阿建也收到警告:

    不要违背时令节气,不要制造过分奇巧的产品,以至于使天子产生讲奢侈图享受的念头。

    董先听了,不由哑然失笑。

    三月二十一日,辛未,大赦天下。

    董先再次收到董固来信。

    信中主要汇报这一个月的情况。

    吕范、刘氏已经把家安在桃花山上。

    并回丁卯营复职。

    韩暨、娄圭已到桃山书院学习。

    张机、黄忠夫人、黄叙已安置在门头农庄小院。

    典韦和益协助照看。

    第一批返家人员已经携亲属返回。

    但愿意北上灵丘的人不多。

    第二批返家人员已经出发。

    随着董氏集团家属增多。

    董固提议,根据意愿,把女性人手扩充到织纺团队、医药团队、餐饮团队。

    这样在解决她们的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能让她们对董氏集团有所了解。

    太行山,褚燕也开始接收太平道送粮。

    赀虏营已成,在戊辰营的带领下已入太行整编训练。

    己巳营只招到二千人,正在嵬白山农庄边沿扎营。

    之前让高柏悄悄打造的诸葛连弩也已送到灵丘各个重要基地。

    并开始让先锋社成员先行试用。

    已经安排人手,加强对重要基地、重要人员的安全保护。

    对于董固的提议,董先自然赞成。

    同时他还要求。

    储备一些生活物资在港口码头。

    到时送到珠崖儋州和高显县备用。

    夏四月,雒阳大旱。

    董先等不及董固来信。

    便邮书让灵丘视情改种旱稻。

    这种不需要频繁浇灌,适合旱季种植。

    同时,还建议开建陂田,多样化养殖。

    增加食物品种。

    尽可能少受旱灾影响。

    五月,董固来信,田丰已经携家北上桃山。

    最后一批返乡人员已经出发。

    各地府君日送灵丘的物资已经安排北上。

    三百二十处避难土楼坞堡,已经完成三层。

    最后一层正加紧修筑。

    按要求,方州郡共一百二十三个单位。

    每个单位组建一个部曲排,不到六千人已经完成。

    每座避难土楼坞堡已经安排一个班进驻管理保卫。

    董先让董固直接将这六千人整编为两个营。

    以西北和东南为营号

    营长和营教员暂由商团长担任。

    西北营由赵峰任营长,莫逊任营教员。

    东南营由祈干任营长,束显任营教员。

    承担负责管理外郡避难土楼坞堡、物流安全保卫、接迎成员亲人、保护关键岗位人员和重要基础设施等任务。

    既然土楼已完成三层,地窖部分已可以使用,部曲也已入驻。

    董先让董固通知各地,抓紧把各综合场所的财产转移到避难坞堡的地窖中。

    转移不了,就送到港口码头。

    到时一并送给李渔、梁辰接收。

    六月府君日。

    董固再次来信。

    去年商团商队户均销售八百钱。

    上缴盈利一成三亿五千万钱。

    另有一成盈利换成四十万石粮食和其它物资已经随北上人员运送到灵丘。

    探亲人员已全部返回。

    但其亲人只有一千余人愿意北上。

    不想北上的人员,已全部落实到各郡的避难坞堡。

    并建立门籍。

    遇到危难时,他们可以按门籍入住。

    己巳营已满编,正式进入训练。

    赀虏营已进驻太行山。

    由褚燕统一协调管理。

    一百五十个太行山驻点。

    每个驻点有一个排负责管理保护,并建设营地。

    另外,从二月底起,太平道已运送粮食一千万石。

    每个驻点先储粮万石,余粮运住灵丘。

    边郡五营,联合南匈奴左部、栗籍部;乌桓代郡那楼部、修武卢部、普富卢部、能臣氐部,上谷乌桓难楼部、无臣氐部。

    再次对塞垣外鲜卑进行联合劫掠。

    乌桓和鲜卑可是世仇。

    原本宁县以北都是乌桓世居的土地。

    结果被鲜卑所占。

    所以一听董先的先锋义从要出塞劫掠。

    他们立刻派人参加。

    反正在境外。

    又是四胜鲜卑的先锋义从。

    活好、口碑好,胜利有保障。

    从此在塞垣以北,便形成以先锋义从为锋,南匈奴和乌桓为两翼的劫掠分队。

    他们专挑弱小部落下手。

    逐步蚕食,逐步驱赶,逐步削弱鲜卑在塞垣外的势力。

    每次他们都能获鲜卑俘虏数十,牲畜上百。

    俘虏虽然多是妇孺老弱,还有被解救的夏人。

    但也为董先收获不少采矿的鲜卑俘虏和众多牲畜。

    同时还为董先麾下单身部曲,结下不少孽缘。

    黄叙病情稳定。

    青霉素培养有所进展。

    火石、石脂水、硝、硫,甘油、木炭粉储备充足。

    钳工培养顺利。

    已经基本能按图纸打磨钢制部件。

    百工堂军备组打造的丈八长戈、大盾、复合弓、鸣镝箭已按每班三套配备。

    正兵以上的护心镜、绑腿、食袋、防寒套装已配备到位。

    只是随身的配剑和辅兵的装备还有欠缺。

    回回炮和三弓床弩的技术人员已经派到商团商队。

    这要感谢太平经项目顺利完成。

    本来专注于太平经项目的太平道匠人可以转为军备组工作。

    珠崖和儋州,在李渔的带领下,十五名奴婢已开始招募佃户,开荒种植水稻五千亩。

    玄菟高显县,梁辰和五名奴婢还在适应北境天气。

    他们雇佣了十名当地匠人,协助自己。

    但如今也只挖了地窖储备物资,还建了带火炕、火墙的平房,准备猫冬生活。

    还有今年各地举荐的人才。

    西方商团长赵峰举荐天水薛夏。

    原因是当地姜、阎、任、赵四大氏族排挤他。

    但他不屈服。

    这事让凉州商队长莫丑知道了。

    按有能力都不甘屈于下的原则。

    便向西方商团长赵峰禀告。

    于是赵峰偷偷伸出橄榄枝。

    送他到灵丘桃山学习。

    东方商团长祈干举荐的是枣祗。

    枣祗是颍川阳翟人。

    对去年末董先在太学献给天子的冬季牡丹花很感兴趣。

    他想知道董先是怎么弄的。

    便四处问人。

    得知董先在灵丘有个桃山书院。

    里面也有讲农学。

    于是便向颍川综合经营场所咨询北上学习的事。

    当地的肆者急忙告诉豫州商队长莫午。

    这莫午得知后,便告诉祈干,由他亲自安排北送灵丘。

    南方商团长束显举荐的是南阳吕常。

    从堵阳与董先分开,束显便回南阳平氏准备开采碱矿事宜。

    招聘中吕常前来应聘。

    束显看他孔武有力,于是便举荐他到灵丘学习。

    最后是北方商团长莫逊。

    他刚好去平城给平城营送物资。

    营长赵云说是接到发小夏侯兰的信。

    有意北上。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熟人介绍比较可靠的想法。

    况且他也看得出董先对赵云的偏爱。

    能让赵云欠自己一份人情,莫逊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他就举荐了赵云的发小夏侯兰。

    董固按之前做法,为四人填写简历,根据他们意愿,送入桃山书院。

    有的学农,有的学经,有的进入先锋部典院校。

    另外,由于资金材料保障充足到位。

    十二港口发展顺利。

    在四海船队管理成员的努力下。

    现在每个港口占地万亩。

    他们按董先给予的淋卤板晒法制作海盐。

    已初具成效。

    过去二年,各港口按图纸打造十二艘尖底二千料船及平底百料渔船六十艘。

    二千料船,船长二十七丈,阔六丈。

    四桅六帆,五层二十八舱,锚重十石。

    甲板设舯楼,舷墙,艉楼,艏楼。

    并配四具三弓床弩,六具回回炮。

    及弩矢、石脂水、火石燃烧弹若干。

    每船配两个排,一个排负责驾驶,一个排负责作战。

    扣除船自重和人员武器外。

    一趟可运货一万石或载三千人。

    主要做为护渔运输之用。

    百料渔船,则按董先教的敲罟捕鱼法进行作业。

    捕上来的鱼,一部分直接换成粮食,一部分用海盐腌制。

    还有一部分则用树枝熏制成鱼干送灵丘配给先锋部曲。

    董先得到董固邮书后,直接让他通知四海船队进行整编。

    将四海船队整合成鲸蛟营。

    由管承任鲸蛟营营长,虞翻任营教员。

    周祝任营军师,胡里、曾帜任副营长。

    另外,让郭祖负责海盐项目,薛州负责捕渔项目,唐询负责维护、打造船只。

    同样鲸蛟营编制也是三千人。

    具体编制为二千料船两个排,渔船一个班,晒盐一个班,造船一个排。

    其余为管理、保障、技术、会计等岗位。

    鲸蛟营成营后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水路、海路,抓紧协助转移、运送物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董先麾下的先锋部曲。

    包括边郡五营,灵丘四营,太行三营,外郡两营以及新成立的鲸蛟营。

    已经增至十五个营,达到四万五千人。

    而灵丘董建私矿奴婢、百工堂、佃户、孤儿,桃山书院,门客、徙附、雇佣人员,这些也有近一万人。

    外郡各方州郡县商团、商队、物流队、港口码头盐场,包含各重点矿、各重点项目,已签长约一万多人。

    雇佣短约近一万五千人。

    整个董先集团,达到近八万人的规模。

    除了短约那一万五千人外。

    其他六万五千人都可享受每人每年五石的粮食配给。

    算下来,一年就要消耗三十三万石口粮和近七亿薪资。

    虽然这些已经算入成本,被扣除,不涉及盈利部分的分成。

    也不占仓储空间。

    但如果乱世一起,到时没了收入。

    这些费用、消耗就要从董先的口袋中掏了。

    他的压力可不小。

    同样作为大管家的董固和会计总监的马财两人,压力也不小。

    好在从这几年府君日上报的数据来看,总体还算不错。

    不要说灵丘本部的仓库储备了。

    那是董先最为关注的事项。

    就说各地商团商队这些年的储备。

    合计也有十几亿现金和一千多万石粮食储备。

    这还要感谢光和四年买卖马驴大赚的那笔钱。

    虽然为各郡兴建避难土楼坞堡和港口花了四十多亿。

    但这些年每年也有二亿多的进账。

    看着多,其实平摊下来也不多。

    要知道董先可有一千二百个综合经营场所。

    平均下来每个场所也才一百多万钱和一万石粮食而已。

    这叫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董先热衷于储备钱财粮草等物资。

    下属又怎么敢不储备呢?

    按董先的话,叫现金流。

    就好比,董先仓库中那一百四十万金一直不让动一样。

    还差半年,这光和六年就过去了。

    再过几个月,天下就有可能大乱。

    到时位于城外驿道亭舍边的综合经营场所肯定难以保全。

    而转移也需要时间。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慢慢转移人、财、粮、盐、药等防守所需物资。

    反正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也只持续一年。

    最多到时躲它一年。

    熬过那阵子后,工作再慢慢开展即可。

    不是有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对于董先来说也是一样的。

    没办法跟朝廷、太平道硬扛。

    那就只能明哲保身。

    打不起,躲得起。

    这就是董先的策略。

    别看现在每个避难坞堡只有十五名部曲。

    到时便可扩张成一个连的兵力。

    不用担心没人。

    等各地签约的人员及亲属迁入坞堡之后。

    每个避难坞堡便可入住上千人。

    对于外厚六步、高八丈,内有水井、仓库、人手,位处偏远郊外、易守难攻的避难土楼坞堡来说。

    有数百人推长梯,扔燃烧弹,射弓箭也就够了。

    到时还有三弓床弩和回回炮协助防守。

    另外,每郡的三座土楼还互为犄角,可以互相提供支援。

    想想若是有一天,敌人来攻打。

    本来土楼所占的地理位置就易守难攻。

    敌人有兵力,但也摆不开。

    主攻方向又遇上硬茬,左右两翼还可能会被骚扰攻击。

    这对任何敌人来说都是一场噩梦吧!

    董固来信还提起一件事。

    田丰对灵丘现有管理方式似乎有意见。

    尤其是董建在赵嗣泄露洗洁膏配方一事的处理上。

    灵丘董氏家主董畯,被县长张光和赵氏家主赵重逼迫,转而游说董建。

    而董建顾及家族颜面,并未严惩私奴。

    一来未没收赵嗣所得,二来还让赵嗣恢复民籍,让其从容撤离灵丘。

    田丰提出质疑,有错者,出卖主家利益,还能被善待,不用付出代价。

    这是在挖自己的墙角,是在损毁董先创下的根基。

    甚至在鼓励董先麾下的人,都可以以此谋得私利。

    他的直言令董建感到尴尬。

    因此两人相处得并不融洽。

    但顾及董先,两人并未翻脸。

    只是田丰成日流连灵丘各角落。

    而董建也不给田丰安排具体事务。

    这事董先也很头痛。

    家族企业,向来有此通病。

    两方都没错。

    只是田丰刚烈直言,而董建父慈子孝。

    不过田丰说的,对奸细叛徒的惩处,的确要提上日程。

    现在董先体量已经不小。

    虽然能承受一个赵嗣带来的损失。

    但决不能鼓励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负责这方面的人选。

    现在就有一个。

    田丰并不以董建是董先的父亲就不敢言。

    跟董固左右逢源的商人风格不一样。

    侍御史经历,在田丰身上打上陈耽刚烈直言的痕迹。

    这种得罪人的事,让田丰来做最好。

    自己身为主家,自然要跳出三界外。

    自己就一个人,不可能事必躬亲。

    不然就是另一个诸葛孔明了。

    于是董先决定跟父亲董建好好谈谈。

    他以捕鸟和捕鱼的网为例。

    告诉父亲,只有一个眼的网是抓不到鸟和鱼的。

    所以有用的人才要越多越好。

    但没用的人就像网眼破了个洞,看到了就要抓紧修补或剔除。

    如今有赵嗣前车之鉴。

    田丰所言不无道理。

    董先让父亲董建礼遇田丰。

    让田丰就任家督。

    专门负责如何监督检查下属,预防处置类似赵嗣这种事情。

    董建向来奉儿子的话为圭臬。

    他从善如流。

    立刻拿着董先的邮书向田丰赔礼道歉。

    并诚挚地请田丰协助。

    田丰看到董先写给父亲的信,又看到董建礼贤下士的态度。

    于是对董先更为满意。

    为了自己,劝说父亲。

    通情达理,心胸开阔。

    能纳谏言,用长避短。

    遇事果决,未雨绸缪。

    前有珠算,后有四战。

    再加上之前救举主,成全了自己的义。

    十八相送,力荐北上,以子侄礼遇自己。

    这样的人,或许才是自己的归宿。

    于是田丰开始研究如何预防避免,及发现后如何处置叛徒的方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