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62章 这两边互相为难

第0062章 这两边互相为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62§ 这两边互相为难

    《北汉书·先主纪》::……光和五年,春,先主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助嫁娶,以家钱籴米粟赐癃盲。黔首称贤。……

    光和四年就这么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光和五年在董先浑浑噩噩中走来了。

    董先这一重伤,来来回回折腾了近三个月。

    光和五年二月春分。

    等董先恢复正常时,人已经瘦了一大圈。

    有先锋社这帮忠心的属下协助处理。

    一切按部就班。

    小事由董建、莫瑶、董固、马财商量着决定。

    有需要决策的大事情。

    比如像向外郡派驻五营的事。

    就需要在董先那一时半会的清醒中汇报。

    其余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让董先休息养伤。

    但二月的大疫,突如其来,让李医匠焦头烂额。

    短短十几天,已经有很多人受到波及。

    甚至董玉珠也没能逃出。

    就在董先完全清醒的前一天。

    面对李匠医的询问。

    刚清醒的董先就要协助解决疫疠。

    高热、畏寒、乏力、头痛、头晕、咽痛、鼻塞、流涕、全身酸痛;

    董先根据这几个关键点,初步判断这是一场流行性感冒。

    伤风感冒,用桂枝汤。

    但湿热、毒热内盛者,发热恶寒无汗者慎用。

    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则用麻黄汤。

    但津液不足,有咽干舌燥,口渴思冷、身重心悸、脉微、脉迟者慎用。

    这些可都是张仲景老师《伤寒论》中提到的。

    可以一试。

    另外,董先还让李医匠和先锋部曲宣传卫生防病措施。

    比如灭杀苍蝇、蚊子、老鼠、蟑螂四害、清除积水、找害虫虫卵、避免集会、开窗通风、加强锻炼、戴面罩、洗手、喝温汤、消毒用具等等。

    光和二年的魔性标语再次出现在灵丘的大小街巷,乡落里聚。

    清醒后的董固向董先系统地汇报了这三个多月以来发生的事情。

    董先这才知道这些日子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首先是先锋社问题。

    之前有游侠或已进行先锋部曲院校的人看到董先昏迷,觉得再继续跟随未来渺茫,而决定离去。

    于是董固、马财、铁军、强兵等人在先锋部曲内部成立先锋社。

    目的在于继承董先理念,继续把先锋部曲维持下去。

    并共同推举由董先任社长。

    听到这个信息,董先打起把先锋社建在连上的主意。

    自己属先锋总社,下面按层级为先锋营社,先锋连社。

    连社听从营社的领导,营社听从总社的领导。

    以各层级教员为主,系统掌控各单位。

    之前设计的教员角色主要就是后勤保障、预备队这块。

    刚好可以无缝对接。

    在董先与董固交流想法以后。

    董固不得不承认,这少主总能给他惊喜。

    原本只是敌我识别,团结同志的方法。

    如今被改装成另一条控制部曲的手段。

    其次是人口。

    这趟带回来的王庭奴隶有二千余人。

    买回的鲜卑俘虏也有三千人,加上之前战胜买的,如今已有超过五千鲜卑奴婢。

    如果再加上灵丘各私矿、董家沟、百工堂、农庄、内部物流的签约匠人,佃户、奴婢和孤儿等人。

    规模就达到近一万人。

    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劳动人手的自给自足。

    另外还有灵丘五营部曲,一万五千人。

    一人一年分五石粮,一年就要十二万五千石。

    目前灵丘董先的仓库地窖共存黄金一百四十万斤,铜钱仅剩一百五十亿钱,粮食五百万石。

    去年府君日的目标买三百万石超额完成。

    董先想到自己病才刚好,一醒来就要为这近三万人解决吃的问题。

    就觉得自己在灵丘的势力不能再继续扩张了。

    这个规模就好了。

    接下来要优化。

    灵丘只保持精锐。

    另外,董固还提到当时把董先从鲜卑马蹄下拉出来的五名王庭奴隶。

    两名是被掳的南人,叫王政和李弘。

    另外三名是丁零人,分别叫檀柘、秃瑰、劭提。

    此外还有两名游侠义士郭磊和赵兴,在后来返程路上,也协助参与救治董先。

    因为算是董先的救命恩人,所以董固也不知道如何处置。

    董先让人把他们带到跟前。

    开启冰鉴之眼,七人已是亮蓝色,初步为董先阵营。

    于是董先让他们全部进入桃花山先锋部曲院校。

    至于已经选择离开的人。

    比如颜良、文丑、徐晃、张郃、甘宁等人。

    董先让董固继续保持跟他们的联系。

    人总要为自己考虑。

    董先并不怪他们的离开。

    说实在话,如果自己真死了。

    他们没理由为自己守着。

    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这很正常。

    况且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故乡亲人。

    不能只因为与自己理念相合就要抛乡舍亲。

    但选择留下来的人,这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

    董先自然会更加珍惜。

    董固还提起,张辽、曹性、田豫的事。

    在不确定的时候,还选择投向自己。

    董先同样也将他们安排到桃花山学习。

    另外,董固还提起刘备带走游侠的事。

    董先不由感叹,这刘大耳的人格魅力太强。

    只呆了一个多月,就能忽悠走那么多游侠。

    好在已经决定保持灵丘现有规模。

    如果边郡到时不要先锋义从了。

    光养这三万部曲一年就要四亿钱。

    时间一长,自己很可能就养不起了。

    这个时候,私人部曲,就像门客一样,要管吃、管住、管给钱花。

    就像董先签长约的也是一样。

    等乱世来临,天下大乱,到时只要管吃穿住就行了。

    要不是自募部曲需要花这么多钱。

    那曹阿瞒和董卓也不至于要挖墓,设摸金校尉了。

    对了,这个也可以考虑一下。

    乱世来临,让他们盗也是盗。

    不如自己先下手。

    况且自己这边还有盗墓阿三!

    此外还有十二处港口以及合浦徐闻珠崖儋州和玄菟高显买地的事。

    经历半年多的办理,都已经差不多了。

    董先指示可以先安排人先去整理。

    珠崖儋州买地十万亩,耗钱一千万。

    董固建议从农庄派人。

    两人商议决定,由门头农庄李渔带十五名奴婢先行准备。

    需要用人,可在当地雇佣土著协助。

    董先为防意外,还为李渔等人写了一份注意事项。

    比如注意预防蚊虫、清除钉螺、不喝生水、尊重当地风俗等等。

    而玄菟高县的人选,则由梁辰领队,带领五名奴婢,那里最北,方便他隐姓埋名。

    董先同样为梁辰写了一份注意事项。

    除了火炕火墙,多备柴火,蔬菜饺子准备猫冬等生活事项。

    以及虎患边患,二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项外。

    还多加了两条。

    一是要备几副玉匣,要与扶余六加交好,并借商队北上扶余,调查探明情况。

    二是要交好当地各大氏族,重点是公孙家。

    董先把李渔和梁辰南北行动,订为退路计划。

    预算为一亿。

    而褚燕太平经项目,如今已过大半。

    按董固说法,明年府君日前便可交完。

    二十五万册,近八万多石。

    原料也要五六十万石。

    不含在外郡县的造纸人手,光灵丘就有数千人为这个项目服务。

    如今总算要完成了。

    这褚燕一直坚守在灵丘,是时候也该让他挪一挪了。

    刚好眼下灵丘人多。

    按历史轨迹,褚燕是要在太行活动的。

    不如派他前出太行,在山中寻找矿产和山洞。

    并寻机控制无人之地。

    就好比捕虎圈地一样。

    遇到好的地点,也可以买下来。

    同时还可以为灵丘减负。

    为此董先为褚燕也写了一份注意事项。

    除了继续负责太平经项目之外。

    还有就是太行八陉的信息情报收集。

    太行山中地理舆图绘制。

    这个潜伏太行的计划。

    董先给的预算是三亿。

    董先还根据自身情况,对人手进行调整。

    自己卸下戊辰营长一职。

    由苌霸洪接任营长。

    由刘雄鸣任营教员,张阿雷任营军师。

    并从强兵的乙丑营调来李伯屈和左子良任副营长。

    这左子良在阻击鲜卑过程,右上嘴唇又被射中。

    这已经是第三次被射中了。

    以至于现在右边嘴唇已经长不出胡子了。

    先锋部曲戏称他为左髭!

    意思是只有左边长胡子。

    伤好后,左子良已归建。

    但这次再被调用,显示董先对熹平六年和自己一起因义下跪的人的重视。

    而强兵营的空缺则由新来投奔的张辽和曹性担任。

    他们经过这几个月的适应,早已和大家融成一体。

    加上本身又有强悍勇武为支撑。

    因此被田晏夏育举荐。

    董先还特意将新改编的戊辰营安排给褚燕的丙寅营做助手,协助他调查太行山脉。

    并协助履行太平经项目剩余部分的运输。

    另外,董先还让褚燕留意太平道未受召唤不得过太行的履约情况。

    从光和元年对赌天下,接到印刷太平经项目起,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

    是时候提前做点准备!

    丙寅营和戊辰营调走。

    那么部署就要重新调整。

    铁军的甲子营依然驻守甸子梁,训练骑兵和驯养马匹,负责太那水、可老水、刁源泉的安全。

    强兵的乙丑营改驻嵬白山,接手褚燕丙寅营原先的业务,负责嵬白山太平道两万匠人的秩序。

    黄龙的丁卯营则驻守董家沟,负责门头农庄、捕虎圈地、桃山书院、嘉牙亭农庄、常山关北驿道的安全。

    并协助董武维护灵丘治安。

    接下来董固提起董玉珠大疫期间病死的事。

    这让董先心中一痛。

    自从董建与灵丘董氏的公开决裂。

    他们的联系就减少了。

    最后一次正式的见面,竟是光和二年正旦,而且和以往不同,两人不同席。

    当时董玉珠表情就怪怪的,自己也来不及解释。

    那时董玉珠和自己都满十岁。

    但董玉珠要入内宅学习妇礼。

    而自己又忙于诸事。

    从那时起,两人已经很少正式见面了。

    想起这些,董先眼睛不由泛起泪光。

    这最后一面竟然也见不到。

    但祭拜却还是要去的。

    于是董先让董固安排,要到董玉珠坟前。

    三月清明,在董氏祖祭完成之后。

    董先和董固按计划实施去祭拜董玉珠。

    董玉珠坟前。

    十分简陋。

    一来她未及笄,二来又是女子。

    所以凡事从简。

    董先在董固的陪同下来到墓前。

    可是在墓前的还有两人。

    正是董玉珠的嫡亲兄弟。

    董富和董利。

    “竖子,你还敢来!”

    董富一边作势欲扑,一边咬牙切齿怒吼。

    董利连忙紧紧抱住。

    董富已经十五岁了,身高七尺多。

    董利也十四了,个子和嫡兄长一样高。

    董先有些纳闷:

    “二位嫡从兄长,为何我不能来?”

    董富继续高声大骂:

    “你为何不能来,玉珠妹妹高热数日不退,呓语全是你,你可知晓?”

    “你为何早不来晚不来,现在才来?”

    “你要知道,你若能早点醒来,玉珠妹妹便不会死!”

    “偏偏她死了,你才醒来!能晚几天,等你醒了就有救了。”

    “可是偏偏她死了”

    “我恨不得用自己来换她一条命!”

    “我和阿利就在边上,也被染上疫疠。”

    “可偏偏我和阿利被治好了,那李医匠说是按你的方子治好的。”

    “你为何不早点醒来?你为何不早点醒来!”

    “你能治好的,为何不治?”

    “你还我玉珠妹妹!”

    董先听着董富语无伦次的控诉。

    心中悲痛万分。

    今生的记忆,知道这董玉珠与众不同。

    不管自己如何,总会站在自己一边。

    支持自己,鼓励自己。

    但这说没了就没了。

    董先怔怔地流下眼泪。

    董富看着董先,大骂:

    “你这竖子,别猫哭耗子了!”

    “你给我走,玉珠妹妹不会想见到你的!”

    “她走前,千念万念,都是希望你能醒来,不要有事!”

    “可你,到了现在才来。”

    “你没脸见她!”

    “我不许你来见她!”

    董利看着像发疯一样的哥哥。

    知道这唯一的妹妹在哥哥心中的份量。

    虽然董玉珠总是违逆董富的话,与董富唱反调。

    但董富只会把怒气撒到董先身上。

    从来也舍不得说妹妹一句重话。

    董玉珠的死,被董富怪在董先头上。

    这怒气,这怨恨,怕是不好化解了。

    董先含着泪,啥也不说。

    说啥也没用。

    人已经走了。

    生前没有好好对待。

    死后又有什么用呢?

    总之是自己忽视了。

    以为玉珠姊姊到了内宅,一切就按部就班。

    没有自己啥事了。

    谁知道这大疫居然夺去了一个自己内心的那丝柔软。

    在病榻上躺了三个多月。

    身影更加削瘦。

    如今更是摇摇欲坠。

    董固上前搀扶。

    两人踉踉跄跄离开了董玉珠的坟。

    只留下董富继续在后边指指点点,骂骂咧咧!

    回到土楼的董先把自己关在屋里。

    他想静静。

    小秘蔡琰静静守在门外。

    她从来没有见过董先这么伤心。

    以至于自己也很想跟着哭。

    但她又不知道怎么办。

    只是单纯地想着。

    如果小哥哥想找人说话。

    自己就在身边。

    董建和莫瑶也无能为力。

    看着董先为董玉珠之死而悲伤。

    他们自然知道每当董先被欺负时,总是董玉珠在一边支持。

    也能明白醒来的董先有多懊悔。

    早点醒来便能救下。

    可偏偏晚了几天。

    大疫,带走的不仅仅是董玉珠的性命。

    还有许劭兄长许虔,谏议大夫何休。

    因为大疫而起的谣言,更是影响众多的人。

    刘宏听到疫后的谣言,便下诏:

    让各位公卿根据谣言,来检举那些为害百姓的刺史和郡守。

    时任太尉许戫和司空张济,他们收受贿赂,听从张让、赵忠等宦者的指示。

    对那些宦者子弟或门客,尽管有贪赃枉法、声名狼藉之实,但却全不过问。

    反而却没有依据地检举了边远郡县,有政绩的官员二十六人。

    这时身为司徒的陈耽上书说:

    这次检举,都在包庇私党,正所谓放走鸱枭,而囚禁凤凰。

    而身为议郎的曹操也跟随上奏:

    曾经窦武也很正直,却遭到陷害,朝廷上有些奸臣,让好人被排挤。

    奏章上言辞恳切。

    但刘宏听不进去。

    三月上巳。

    灵丘诸水畔。

    邑民结伴戏水踏春。

    另外也为相看另一半。

    在屋内郁闷了十几天的董先在小秘蔡琰强烈的要求下,也走出小屋。

    一个近七尺身高,一个不足六尺。

    两人都纤细瘦弱。

    在阳光下,拉出两道细长的身影。

    蔡琰也不知该如何劝解董先。

    两人一路无语。

    戊辰营的副营长典韦和成、武远远跟随在他们的后边,保护营长董先安全。

    蔡琰早就接到父亲蔡邕让人传来的口信。

    说是今年桃花山上桃花盛开之时。

    桃山书院就可正式开院。

    书院有为他这个祭酒设的精舍。

    还内有奴婢服侍,外有魏劭、李义和众多孤儿协助。

    到时让蔡琰回到老父亲身边,以免耽误学业。

    蔡琰一直以董先伤重未愈为由推拖。

    但她也知道,随着自己十岁的到来。

    要离开董先身边的日子也一天一天临近。

    蔡琰有些担心。

    担心董先走不出对董玉珠之死的悲痛。

    蔡琰对董先有着复杂的感情。

    那是起于光和二年冬,汪陶县外的那个无名小邑。

    当时鲜卑骑兵在他们面前连杀数人。

    鲜血与一路的鞭打,让蔡琰没了安全感。

    哪怕是父亲蔡邕也给不了。

    是董先带人搭救了她们。

    从董先出现在她面前的那一刻。

    这个小哥哥便是她心目中的神。

    不为别的,只为他能救她。

    随后董先更是带着他们躲进莫氏坞壁。

    并在坞壁抗击鲜卑。

    繁畤城下大捷后,便跟随董先来到灵丘。

    生活在董先母亲莫瑶身边。

    董先还为自己起了外号小秘。

    那些能在董先身边的日子,是充满安全感的。

    虽然董先也仅仅比自己大三岁而已。

    每次董先外出,自己都会从恶梦中惊醒。

    好像那凶神恶煞的鲜卑骑兵再次出现。

    为此她总是偷偷为董先祈祷。

    好在每次董先都能好好回来。

    直到去年光和四年冬天。

    重伤的董先回到灵丘。

    时而昏厥,时而清醒。

    这让蔡琰那久违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安全感,除了董先能带给她。

    其他人都不行。

    于是蔡琰陪着莫瑶,协助照顾董先,一连三月。

    可是好不容易等到董先醒来。

    却又见董先为董玉珠之死而悲痛伤心。

    独自关在小屋,也不知道在干啥。

    眼下终于愿意陪自己走出小屋。

    自己终于能为小哥哥做点事了。

    蔡琰真想就这么陪着,一路走下去。

    哪怕一路无言!

    看到太那水畔的莺莺燕燕。

    董先突然感叹,不能再消极下去,是时候为部曲门客,张罗一下终身大事了。

    于是董先让成找来董固。

    他要为先锋部曲和举办相亲大会。

    麾下单身适龄男女皆可参加。

    相亲大会之后,协助编户。

    现在董建董先两父子在灵丘有很多地。

    他们只要找到矿,那便要在矿边买上几千亩的地。

    这个跟捕虎圈地不太一样。

    反正他们终身免除税赋。

    已经不在乎财产太多的问题。

    而户下女婢如果找到了另一半。

    也可被释放奴籍。

    相亲大会还邀请叔叔董武做为见证者。

    为了方便送蔡琰回蔡邕身边。

    董先和董固商议,把相亲大会的地点放在桃花山。

    刚好在桃花盛开的时节。

    蔡邕桃山书院开院之时。

    南草甸离桃花山也不远。

    可以容纳那么多人。

    就在董先和董固商议的时候。

    益跑来通报。

    李医匠有事找。

    董先见相亲之事已定。

    便交由董固负责。

    自己带人跟着益去找李医匠。

    李医匠是因为有一患者携母就医。

    来人是右北平田氏的嫡子田畴。

    去年父亲田畸曾来过灵丘。

    对灵丘之事有一些了解。

    刚好今年疫病,母亲染疫。

    于是田畴便自靠奋勇,在田家奴婢的陪同下,赶赴灵丘。

    但根据李医匠的诊断,除了疫病之外,这田畴之母似乎还有消渴之症。

    但自己却不能确定。

    所以这才向董先求援。

    董先自己也才刚刚病愈。

    但医者仁心。

    又何况是田畴亲自前来。

    对这种忠贞之士,董先自然不愿错过。

    众人来到李医匠接待病人的庐舍。

    董先只见一俊朗少年早已侍立门外。

    这田畴还比董先大一岁。

    董先以弟礼相迎。

    三人进门。

    田畴见李医匠带来一个比自己还年轻,而且摇摇欲坠的少年。

    不由有些错愕。

    田畴之母卧在病榻。

    疫病已经清除。

    但这消渴之症,李医匠没有把握。

    其实早在与李医匠合股时,就有两味消渴方药。

    四汁膏和消渴汤。

    但李医匠一来怕疫病影响,二来怕不同药物会有反作用,三来怕自己诊断错误。

    所以迟迟不敢用药。

    《神农本草经》也有勿用相恶、相反者的提示。

    更不要说十八反十九畏了。

    董先自然知道。

    关键在于确定田母是否有消渴之症。

    消渴症,主要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

    但因为与疫病同发。

    所以前面几项都不明显。

    唯有这尿甜一项。

    最为方便。

    当董先把诊断要领告诉两人后。

    两人都沉默了。

    古有勾践尝粪问疾。

    可当轮到要亲做此事时,还是很难。

    李医匠可以以非亲隐私为由。

    但田畴不行。

    于是董先自告奋勇,想为田畴之母尝尿。

    最终田畴还是拒绝了。

    他看董先也由原先的错愕,变成佩服。

    他知道这事还真不好假手于人。

    不过董先的心意他领了。

    约定等他加冠之后便来相随。

    董先开启冰鉴之眼。

    看到田畴已呈现蓝紫色。

    加上历史上田畴忠义之举。

    董先前来会诊的目的基本达成。

    再接下来一切按部就班。

    董先以子侄之礼服侍田母。

    这让田畴共事之心更加坚定。

    几天下来。

    冰鉴之眼已显示亮红。

    诏阁城东。

    田畴携母返回。

    董先亲送。

    “阿虎,待我弱冠之日,相约诏阁!”

    “田兄,弟定扫榻以待!”

    董先知道,有此约定,田畴定会赴约。

    而田畴短短十余日。

    见证了董先的土楼和桃山。

    知道这位贤弟所图不小。

    但都是于民有利,于国有功之事。

    所以也想参与其中。

    只是眼下自己学无所成。

    如此加入,并没什么帮助。

    这才相约加冠之时。

    两人在董先主导下上演了一出十八相送。

    一直送到灵丘城西的孤山脚下,这才分开。

    三月,陈耽被罢。

    田丰也很郁闷。

    但生活还在继续。

    田丰在写给沮授的信中,明确提及对朝廷的失望。

    沮授虽在边县,但同样也感同身受。

    这次窦统也因谣被纠。

    田丰建议雁门郡吏民可以诣阙陈诉。

    这意思是指可以越级到天子脚下申冤陈诉。

    同样郁闷的还有刘洪。

    治历郎梁国宗整数次上书,为自己的《九道术》辩解。

    这梁国宗氏,一门有多位研究历法之人。

    除了宗整,还有宗绀,及宗绀的孙子宗诚。

    人家这是家学,可是偏偏张询在人家九道术的基础上加以改正。

    两者的九道术与实际观测均有误差。

    所以太史部始终不予采用。

    这事又闹到了刘宏跟前。

    这刘宏正事不干,但这偏门奇巧之事,却十分上心。

    上次为此事调了刘洪到太常当部属。

    如今不知情况如何?

    加上张洵等人已经答复。

    但如何验证,再次交给刘洪。

    这件事,从熹平年间便开始,光和二年互不相让,一直到今天,还没个头。

    近十年了,同一个系统,一边说另一边不好。

    这两边互相为难!

    这下让想单纯学术研究的刘洪头痛郁闷。

    但有人却忙得不亦乐乎。

    桃花山上桃花开了。

    益央求董先,让典韦陪自己去一趟。

    董先问原因。

    但益却不肯说。

    只说等好了,一定先给董先尝尝。

    董先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同意了!

    明明过些日子也要去的。

    可以一起的呀!

    但益偏偏想跟典韦提前去。

    想不明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