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并汉 > 第0061章 先锋义从驻五郡

第0061章 先锋义从驻五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0061§ 先锋义从驻五郡

    《并汉书》:……光和四年,冬,灵丘董先率先锋部曲北上,火烧王庭。国家诏令,令吏卒从军及北境义从皆复终身勿事,晋爵一级。灵丘公大夫董建,赐刘氏冠,举郎一人。并幽二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割青、冀、司隶赋调五亿,以给足之。时上谷、代、雁门、云中、朔方五郡请先锋部曲就郡,俗称先锋义从。……

    马城县。

    马城县长叶昭,站在城头墙上,双眼紧盯着歠仇水两岸。

    不是他不想出战,只是有刺史在此,轮不到他做决定。

    南岸,幽州刺史陶谦带着上谷郡守张平仲亲率郡卒靠前指挥。

    原本上马城并不属于上谷郡。

    但陶谦考虑到歠仇水东岸已有乌桓营。

    所以他建议把上谷郡卒集中在歠仇水西岸。

    他们集中了上谷郡的强弩。

    在歠仇水西岸摆开阵型。

    看到鲜卑骑兵过来。

    便下令攻击。

    强弩在手,天下我有。

    无情的弩矢飞向仓皇逃窜的鲜卑骑兵。

    明显压制了他们逃跑的路线。

    以有备对无备。

    这鲜卑又岂有获胜的道理。

    程普和韩当奋勇杀敌。

    尤其是上谷郡守张平仲,中了箭还奋勇杀敌。

    郡守都如此了,郡下吏卒更不敢怠慢。

    杀得西部鲜卑作鸟兽散。

    北岸,护乌桓校尉令狐明指挥乌桓营奋勇冲杀。

    乌桓铁骑,并不输给鲜卑骑兵。

    有乌桓营压阵,再加乌桓义从相助。

    对在陶谦这里讨不到好处的鲜卑骑兵来说。

    又是一场灭顶之灾。

    后有黄龙追兵,前有上谷郡卒与乌桓义从。

    鲜卑逃兵从未想过,以前胆小只敢龟缩在城中的南人吏卒。

    突然如此悍勇。

    再加上连日奔逃,士气全无。

    逃出者不足十分之一。

    他们饥不择路,一头又撞进回撤的董先队伍。

    第一梯队有人向董先报告:

    鲜卑骑兵沿歠仇水北上。

    那些王庭奴隶不敢应战,只敢往两侧山上奔跑躲藏。

    或者往第三梯队方向逃窜。

    现在典韦正在率人结阵,准备硬抗。

    董先知道,这可能是鲜卑回撤了。

    于是他让人通知典韦慢慢往两旁撤离,伺机再从两面夹击。

    同时把第三梯队缴获的牛羊等牲畜驱赶在前,用石脂水点燃牛羊身上的毛发。

    让它们沿歠仇水往南逃命。

    再由苌霸洪和张阿雷结阵在后。

    以弓箭还击。

    部署到位。

    着了火的牛羊拼命逃窜。

    这下加剧鲜卑骑兵的逃亡难度。

    好不容易闯过着火牲畜这关,却又遇上苌霸洪和张阿雷率领的先锋部曲拦路。

    本来这路鲜卑骑兵,后有黄龙追杀,又被陶谦和令狐明夹击,现在又被董先这么一堵。

    这下基本没有回去的希望。

    领头的鲜卑千人长,率领百骑进行最后突击。

    哀兵必胜。

    大盾已经变为雪橇。

    仅靠长戈,挡不了骑兵冲锋。

    只能在后面追着。

    殿后的董先。

    陪同的有苌霸洪和张阿雷。

    此时迎来了人生的关键点。

    这时鲜卑千人长突击到此。

    众人猝不及防。

    董先再次被惊马掀翻在冰面上,并一脚踏在胸口之上。

    隐隐能感觉到骨头受压折断的声音。

    腿上箭伤也再次裂开,血流如注。

    虽说身上有甲保护。

    但也是命悬一线。

    这时逃回的有几个王庭奴隶。

    大声喊叫,捡起冰面上的弓箭。

    扑了上来。

    董先眼神呆滞,心里想着:

    完了,完了,要交代在这里了。

    但这几个王庭奴隶,并没有伤害董先。

    反而一把拉过董先。

    让他免受鲜卑战马踩踏。

    看来奴隶中有人感谢董先解救之恩。

    特地前来相救。

    董先一时间惊喜交加,出血过多,昏迷过去。

    众人见状,也不再追击那些逃窜的鲜卑骑兵。

    他们先按白歧教的给董先进行止血、包扎。

    将伤口简单处理了一下后,便放在雪橇上,由典韦、张阿雷保护,一路向南。

    他们要抓紧时间回灵丘,找李医匠看病。

    现在大汉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李神医抗疫和李氏仙药的传说。

    而戊辰营由营教员苌霸洪接管。

    营军师刘雄鸣协助。

    他们跟了董先这几年,对董先处理原则都很清楚。

    一是尽可能留下财物和牲畜。

    二是愿意跟着走的人就带走,不愿意跟着走的人就交给当地官府。

    三是护送伤者回家,死者火葬后,把骨灰带走。

    其它的事,他们无法替董先决定。

    这一路上,陶谦、令狐明知道董先受伤昏迷,也安排人护送,礼遇有加。

    令狐明甚至还安排人把董先留在宁县的物品运送回灵丘。

    涿县的刘备,终于在公孙瓒的劝说下决定北上。

    他带着田豫、牵招、简雍、张飞和那条牧羊犬呦呦。

    一路慢慢悠悠。

    不巧的是他走的是广昌到灵丘的路线。

    这下就完美地错过了战事。

    等到了灵丘,在丙寅营的引导下,来到董家沟。

    并填写报名表和声明。

    可是董家沟只留下那些被淘汰的游侠义士。

    他们在董家沟内根据丙寅营营教员李乐的安排,进行劳作。

    他们的身份如今更像是董先门客。

    而不像为国为民的侠士。

    这种落差让刘备难以接受!

    逃出塞垣的鲜卑逃兵,遇上埋伏的南匈奴骑兵和铁军率领的甲子营。

    南匈奴骑兵早已埋伏在此,在右贤王于扶罗的率领下,直扑鲜卑。

    甲子营在铁军带领下,也没闲着。

    赵风、赵云、周泰、乐进按董先十六字方针,指挥七个骑部典连,像放风筝一样,不断袭扰。

    和连护送父亲檀石槐,心中着急。

    他只想让父亲尽早回王庭治伤。

    于是把其它部落当成掩护自己撤离的工具,不管不顾,向王庭奔逃。

    西部鲜卑诸位大人一边怨声载道,一边无奈奋起反抗。

    和连如此操作,鲜卑各部落也无心作战。

    待和连脱困后,便各自寻找出路。

    眼见如此。

    纵然是初次合作的于扶罗和铁军,也懂得抓住战机。

    他们一个外游击,一个在内冲锋。

    互相配合,颇有默契。

    最终,塞垣外阻击战。

    南匈奴和甲子营收获丰硕。

    尤其是甲子营,并未与鲜卑硬碰。

    所以几乎没有损失!

    云中郡守曹胄闻讯十分高兴。

    非要留铁军驻守云中。

    但营长铁军不敢自作主张。

    他率甲子营和凌操史涣率领的游侠义士们一起从塞垣进入雁门,返回灵丘。

    一同离开的还有剿获的鲜卑战利,俘虏与马。

    当和连护送檀石槐回到王庭。

    却没有见到熟悉的身影。

    到处是尸首和烽烟。

    幸存的部落贵族闻讯回来禀告。

    这才知道董先趁主力南下,偷袭王庭的经过。

    原本想为儿子复仇,结果一支箭打乱了这一切!

    檀石槐惊惧之下,悲愤难制,紧握和连的手,嘴唇微动。

    似乎有话想说,却没说出。

    最终檀石槐箭伤再次迸开,重伤不治身亡。

    一代鲜卑中最勇健有智略的大人。

    就此殒命。

    只留下和连等人的哀号。

    檀石槐死前紧握和连的手,被人误会成檀石槐想传位和连。

    再加上和连作为檀石槐的儿子。

    的确也有资格。

    但很多部落大人并不服气。

    这些年下来,和连远不是檀石槐那样的英雄。

    但没有办法,他们实力不如王庭。

    于是和连在王庭各部落幸存贵族的见证下,正式接任鲜卑大人。

    王庭被毁,大人刚丧。

    杀父毁家之仇。

    都需要和连主持。

    但一切需要从长计议。

    和连决定暂且休养生息。

    积蓄力量。

    灵丘太那水农庄。

    麻咀董先避难土楼坞堡。

    小秘蔡琰正在一旁协助莫瑶照顾董先。

    董先已经回到灵丘。

    只是发着高烧,有时昏迷、有时清醒。

    好在每天都能喂下汤水,也能排出废物。

    根据李医匠的诊断。

    董先本身只是骨折,还有箭伤,出血过多。

    现在高热晕厥主要是因为伤口受到感染。

    再加身体太过虚弱所致。

    已经用酒精重新清洗伤口。

    并用了陈芥菜卤汁,以及大蒜捣汁服用。

    相信感染很快可以消除。

    好在董先年纪尚小,新陈代谢快。

    所以只要坚持用药,总会好起来的。

    看着董先日渐消瘦。

    蔡琰不由心生担忧。

    轻常独自一人来到土楼天台。

    向着月光祈祷。

    她已经九岁,父亲蔡邕说,桃山书院经过两年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要她到桃山待着,免得荒废学业。

    想到这,她就感觉不痛快。

    到时就更看不到救她命的小哥哥了。

    死去的人不止檀石槐。

    还有中常侍曹节。

    光和四年十一月,大长秋、华容侯曹节去世。

    曹节死后,刘宏追封他为车骑将军。

    并由中常侍赵忠代理大长秋的职务。

    禁中从此翻过旧篇。

    迎来赵忠、张让时间!

    当然了曹节的死,不如檀石槐的死来得让刘宏高兴。

    这十几年来檀石槐不接受和亲,不接受敇封。

    年年南寇,丝毫不给大汉王朝面子。

    更是在熹平六年,让刘宏派出的三路大军大败而回。

    所以这次檀石槐之死,不仅给这场关门打狗的戏码带来荣耀。

    而且也让刘宏一扫颓势。

    对于有功之人,他一点也不吝啬。

    并州刺史董卓,升任河东郡守。

    并州刺史一职由蔡湛接任。

    幽州刺史陶谦,进京就任议郎。

    幽州刺史一职由郭勋接任。

    度辽将军徐淑因功封为光大夫。

    度辽将军一职由裴晔接任。

    上谷郡守张平仲,战死马城县城之下,追封议郎。

    上谷郡守一职由公沙孚接任。

    护乌桓校尉令狐明,迁任朔方郡守。

    护乌桓校尉一职由宗员接任。

    丁原、吕布、张杨乃军中之人,自有军功记录。

    相对有功之人,雁门郡守窦统未及时出战,功过互抵,不予升迁。

    代郡郡守王泽偏安一隅,不予升迁。

    而这场战役,也让各人有了不同的想法。

    比如丁原得知董卓挑唆吕布和李肃出击,并在事后拉拢二人之后,对董卓颇有微词。

    而李肃在此战之后,便转投董卓,跟随就任河东。

    郝萌麾下曹性,虽凭高超箭术立下功绩,但却选择弃职,投奔灵丘。

    已经是雁门郡小吏的张辽更是任性,听闻董先受伤,于是弃了郡中吏职,直奔灵丘。

    对于此次大战的其它直接参与者。

    刘宏也不吝赏赐。

    诏令为全体参与人员,免除税赋,晋爵一级。

    并州用度不足,可由冀州和司隶每年赞助三亿。

    幽州用度不足,由冀州和青州每年赞助两亿五千万。

    并按照刺史推荐,特赐董建可以着刘氏冠,并举郎一人。

    要知道,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

    而这董建直到这次封赏,才爵上公乘。

    而且本身只是百工籍,并非纯粹庶民。

    除了赐刘氏冠外,董建还可举郎一人。

    这就是董建这一脉可以推荐一人,进入当官的阶梯队。

    参与此次大战的先锋部曲和游侠义士,也各有记功。

    尤其是那些并未与董先签约的游侠义士和门客徙附。

    有武勇军功在手。

    沿边各郡县,纷纷伸出友谊之手。

    愿意任命他们为塞尉、隧长、候长。

    加上董先昏迷养伤,后果难料。

    于是灵丘内,人心更加难以预料。

    如果董先此时清醒,开启冰鉴之眼查看。

    就会发现,除了红色死忠的。

    有些已经由紫变蓝,由蓝变绿。

    这就是现实,你生死未料。

    如何让人盲目跟从。

    如今有功在身,正是选择佳机。

    有人想带功回乡安置。

    比如燕邠、斯从、陈调、赵嵩、甘宁等人,选择返乡就任郡吏。

    有的人经历了一场生死洗礼,觉得还是家里最好。

    还可以利用与董先共同作战的这段关系,回家合股经营。

    比如郑宝、张多、陈恭,梅乾、雷绪、郑甘、王照、靳富、祖郎、邹他、钱铜。

    有的人想回到家乡,如董先一般立下功劳。

    比如杨阿若。

    还有人北上加入董先,本来就是为了能到边境击贼立功。

    如今有人伸出橄榄枝,他们自然就接了,成为堂堂正正的守边一员。

    比如颜良、文丑、徐晃、张郃等人,他们就因战功突出,被任命为边境障塞尉,从白身一举成为二百石吏员。

    有人走就会有人留下。

    他们选择继续待在自己喜欢的先锋部曲这个大家庭里。

    比如铁军、强兵、黄龙、禇燕、李伯屈、苌霸洪、左子良、张阿雷、关羽、高顺、赵风、赵云、典韦等人。

    这些人慢慢地在先锋部曲内,结成一股力量。

    一股维护董先以仁道建部曲的力量。

    对外他们自称为先锋社。

    《吕氏春秋》有:

    武王胜殷,诸大夫赏以书社。

    《日知录》称:

    社之名起于古之国社里社,故古人以乡为社。

    《石公弼传》载:

    扬州群不逞为侠于闾里,号亡命社。而隋末谯郡贼有黑社,白社之名。

    这个社就类似于结党。

    而在灵丘,这些不受诱惑的先锋部曲,为应对董先时而昏迷时而清醒的状态。

    同时拒绝那些只图私利的人,而自发成立先锋社。

    他们把董先列为先锋社社长。

    担任大管家的董固和会计总监的马财为副社长。

    各营长为社部署。

    各营军师为社司。

    各营教员列为社教正。

    而先锋部曲中愿意宣誓加入者为社员。

    这样一来,便可保证董先不在时,先锋部曲的事务也能正常运作。

    同时,也可以进行人员甄别。

    刘宏的开心不止体现在封赏之上。

    他还在皇宫中庆祝。

    让人仿造市集开了店铺,并聚集了各种各样的货品。

    随后叫宫中婢女、宦者学着市井买卖。

    为了玩得尽兴,还让他们学小偷的偷盗,学无赖的争斗,学泼妇的叫骂。

    而刘宏自己更是穿着商贾人的服饰,在这里喝酒玩乐。

    不仅如此,刘宏还在西园里,给狗戴上前高七寸,后高三寸的文官冠带,身披着绶带。

    这让百官知道了,不由瞠目结舌。

    刘宏甚至还亲手执缰绳,驾着四头驴拉的车子,在园内来回。

    京师雒阳竞相仿效,致使驴的售价与马价相等。

    有天子效应,这让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的商团商队大感惊异。

    为此,他们又大赚了一笔。

    董先的时晕时醒,不仅让人担忧。

    还在灵丘内部掀起骇浪。

    灵丘赵氏家主赵重,指使赵勾,向中山郡守臧旻诬告称董先私蓄甲兵。

    但臧旻又岂是赵重所能利用的。

    再加上董先北境火烧王庭,为自己洗刷了三路大败的耻辱。

    他跟田晏和夏育一样,只有支持,又怎么会落井下石。

    况且董先一直以来并未装备管制军备。

    只是以长棍为器。

    一无甲,二无兵。

    有的只有北上为国护边的游侠义士和门客徙附。

    最多加上雇佣。

    所以赵重和赵勾诬告计策并未得逞。

    而被灵丘刘氏家主刘恢安排混入部曲的刘石,见董先行事大义。

    于是向董建自首。

    坦陈灵丘赵、刘两家的阴谋。

    并立誓效忠。

    董建原本就是保守、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性子。

    自然再无怀疑。

    随着新任朔方郡守令狐明通过北方商团长莫逊,向灵丘先锋部曲提出派驻的请求。

    在此战之中与先锋部曲共同作战过的郡县也纷纷希望能让先锋部曲进驻。

    比如上谷郡、代郡、雁门郡、云中郡。

    为此他们还起了个新名字。

    叫先锋义从。

    而为了安置先锋义从。

    他们也提出优厚的条件。

    愿意负担所派驻先锋义从的军备和粮饷。

    这相当于为董先养部曲。

    要知道五个郡,每个郡一个营,就相当于一万五千人。

    每年两亿。

    汉末义从有很多。

    比如湟中义从,白马义从,乌桓义从。

    都是用这种类似雇佣兵的形式,协助维护边境安全。

    雁门关外阻击和火烧王庭的事迹,加上五郡想请先锋部曲驻守的消息。

    再一次为董先的侠论加分。

    还有以游侠身份的甘宁、颜良、文丑和以门客身份的陈调、赵嵩、张郃、徐晃等人的现身说法。

    他们分别参加了雁门关阻击战和火烧王庭。

    并且因此战功绩,有的回家乡任郡吏,有的就职边郡塞尉。

    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于是北上董家沟的游侠越来越多。

    趁着董先清醒时,董固询问了一下派驻先锋义从的事

    有人帮自己养部曲,董先当然不会反对。

    这趟先锋部曲的损失不少。

    尤其是董先自己亲自率领的戊辰营。

    死亡一千余人。

    伤了近千人。

    甲子营几乎没有损失。

    乙丑营和丁卯营也损失了数百人。

    如今需要外派五郡,确实是需要人手补充。

    而北上而来的游侠正是好的选择。

    于是董先把重新编组的事交给董固、铁军、强兵等人负责。

    他只有一个原则,灵丘需要保留五营精锐。

    作为他身家所在,这个要求并不过分。

    北上的游侠为董先新设五营提供了人力支持。

    这里面已经很少是游侠了。

    更多的是为了图谋免除税赋的庶民。

    以及有罪在身的亡人。

    很快,以原先五营为骨干。

    优先为边郡充实五营。

    上谷营,以郭泰为营长,李通为营教员,驻广宁县。

    代营,以关羽为营长,浩周为营教员,驻高柳县。

    雁门营,以赵云为营长,蒋钦为营教员,驻平城县。

    云中营,以赵风为营长,臧霸为营教员,驻彊阴县。

    朔方营,以高顺为营长,严干为营教员,驻三封县。

    有五郡为五营保障。

    这粮饷,兵甲,住宿都不用担心。

    集结完毕,趁着董先清醒。

    询问有何要求。

    董先为边郡五营的指示为:

    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

    把战场放到敌人的土地上!

    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

    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带着南匈奴和乌桓人。

    沿塞垣,劫掠各外族部落。

    夺取他们的牛羊牲畜,男女老幼。

    经过这四战,先锋义从已成为鲜卑的噩梦。

    也成为边境外族的希望。

    再加南匈奴左部、栗籍部,代郡上谷两郡乌桓和商团合股。

    又有利可图。

    只要先锋义从振臂一挥,外族部落便景从云集。

    董家沟的刘备一晃已经劳作个把月了。

    他何曾受过这种待遇!

    这董先因为时而昏迷时而清醒。

    按李医匠说法,他需要时间休息,好好养精蓄锐。

    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五郡申请派驻先锋义从的事。

    董固等才会咨询董先的意思。

    像刘备来访这种小事,并没有汇报给董先。

    刘备一开始还耐得住性子。

    但时间一长,他又不是甘居人下的人。

    于是凭着一手顾应剑法,在董家沟游侠中闯出了名号。

    终于于光和四年最后一个月来临之前,离开了董家沟。

    像这种一时性起便来,一时性起便走的人。

    这些年先锋部曲看多了。

    也没当回事。

    但刘备还以董先生死未卜,众人来了个把月连面都见不上为由。

    传播董先怠慢游侠义士的信息。

    这董先确实没去见游侠义士。

    也怪不得人家不满。

    和刘备走的,还有很多是没有被挑选上先锋部曲的游侠。

    他们被刘备动不动把臂同游,同床共寢所吸引。

    便跟随刘备来的田豫却留了下来。

    他自从光和三年跟随陶谦到高柳,就对董先的先锋部曲有深刻的印象。

    于是借董固铁军等人要扩编先锋义从的机会。

    加入先锋部曲。

    转眼年终,一年一次的写信送礼又开始了。

    但今年董先因病无法参与。

    全程由董建、莫瑶、董固主持。

    然后没多久,接到高望的回信。

    信中透露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刘宏打算起四百尺观。

    这四百尺观位于雒阳的阿亭道上。

    一来是为了夸耀杀死檀石槐的武功。

    二来是为了来年有日南徼外国重译贡献。

    这四百尺有九十多米高,可以壮声势。

    但同样的难度也大。

    有毕圭苑在前,周斌建议可以使用水泥。

    所以刘宏有意向让董氏西方商团继续承接这个工程。

    另一个消息是刘宏母子在河间的解渎馆不如人意。

    这解渎馆可是刘宏在老家的藏宝之处。

    他母子二人总觉得宫里的东西不是他家的。

    只有生养他的地方才是家。

    于是他们把这些年赚来的财富送往解渎亭的解渎馆中。

    但现在刘宏母子看到毕圭苑红砖琉璃瓦更漂亮,所以想重修解渎馆。

    趁着董先清醒,董固赶忙询问其意见。

    董先当然大笔一挥。

    这有钱不赚,天理难容。

    参照郿县坞堡办理。

    这郿县坞堡下有地道!

    这董先是想在解渎馆留下暗道。

    方便到时操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