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菩提行者 > 第37章 身边朋友

第37章 身边朋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帮助陌生人的时候,很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让他对佛学产生兴趣。帮助家人的事情,也很简单!因为从小看我长大,深知我的为人,我也了解他们的痛苦!打几次电话就解决问题。

    唯独半生不熟的朋友,最难让他们解脱。说深了,他们以为我疯了!说浅了,我又担心他不听劝告。

    今天一位朋友发了几张插花照片,我对他说“关公面前拿起刀”!他“哈哈哈”开始乐了。

    因为很久以前聊过一次,我说他的作品!看不出究竟好在哪。她回复我说“或许是欣赏者本身层次太低”。

    我瞬间省悟,也不管身边有没有朋友“哈哈哈傻笑了半天”!身边几个朋友一看我,问我咋啦,疯啦?我也没解释!回复他道“学长说的对!我一个门外汉,竟然对艺术家的作品指指点点!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他也开始乐了。

    昨天又看到他的陶艺作品,这次发现很不错,就私聊他!我说“关公面前拿起刀”。

    他一看,就想起上次聊天了!他发过来“哈哈哈哈哈”。

    我一看美了,乐了,欢喜了!便又说“何为艺术家呢?这个作品不能只让自己看了赏心悦目,还应该让欣赏的人看出意境来,这才是一件好作品”。

    他开心的回复我说“学长说到根上了”!

    我这人没学好就在这里了,见好就收吧!我不的,我非蹬鼻子上脸。我又紧接着说“意境在哪里呢,比如我们修行人,可以,以对某一句佛法的理解,来作为创作灵感,或者可以在生活中插花中等等来找创作灵感”。

    他又夸了我一句!我这个“瘪犊子玩意”!我还不醒醒。

    今天正在写着一篇文章的我,想对当时飘飘然的我左手薅住自己的脖领子!又右手,照着我的脸上左右开弓,来回上下凑个鼻青脸肿!

    我竟然一口气给自己说的眉飞色舞,又给自己说疯了。

    我一瞅人家不理我了,我才省悟!没说心坎里,说的人家对我有“偏见”了。

    这个朋友也是出于关心,发个朋友圈说了一句真心话,我当时认为他对我有偏见了!我就起烦恼了。

    还写了一篇文章“我用一个视频,视频里两位高僧大德,正在讲课”。

    我说什么是真功夫?比如视频里两位高僧大德,在讲经说法的时候眼睛总是半睁半合!这才叫真功夫,而不是那些只会用优美的词汇来形容佛法的所谓“高僧大德”。

    看看庙里的佛像,菩萨低眉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不光是因为慈悲,还因为菩萨都是证得诸行圆满。

    诸行圆满就包括,使用本心来讲经说法。比如我们凡夫生活中,总会用眼耳鼻舌身意,来感观这个世界,然后传达给本心。

    但是被感观处理过的东西,是不准确的。

    只有用本心,来表达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反而不累。

    讲两个小故事,我小时候!一位大辈奶奶,和别人说!“小文这个孩子,聪明一会儿!傻半天”。

    现在我才知道,聪明的时候!是用了耳朵传递给意识也就是大脑,大脑经过思考!再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说话很累,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大概百分之三十血液都提供给大脑了,只要我们给大脑传递信息!再让大脑思考处理过的语言,来描述当前的问题。就相当于消耗了大量能量。

    反而傻的时候,没有经过大脑处理!使用本心来陈述事实,外人看来这个人傻乎乎!但是有些人看来,这个人“大智若愚”。傻的时候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反而长寿。

    所以啊千万别说自己孩子傻,谁傻谁知道哈哈。

    苏东坡有一首非常出名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切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中国古代两个半圣人中的一位圣人!王守仁本名王云,这是小时候爷爷给起的最早的名字,后来因为四五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家里着急,却也无可奈何!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位僧人,摸了摸王阳明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给他改名“守仁”,原因就是一朵乌云遮盖了本心,泄露了天机。王守仁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

    第一次参加进士会考,因为历史上对于读书人都有个梦想。就是“连中三元”三元是说乡试第一名,进士考个一甲第一名,殿试再来个状元!就是所谓的“连中三元”,当时主考官李东阳,是一位博学多闻旷达智慧的内阁首辅大臣。

    就将王阳明进士一甲第一的名字抹除了,因为李东阳看过太多的所谓“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并不能够让这个他心里的有为青年,一生平安。往往反而一生陷入跌宕起伏,命运多舛之境遇。

    反观王阳明这一世正如李东阳的预测,九死一生,终于在贬谪路上的“龙场悟道”。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不会因为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意志,所动摇他的命数。

    如果能动摇,圣人降世有何用处?正因为他自己意志坚定,历经劫难,不改初心,忠君爱国!才能称之为圣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