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玄奘法师所写的《大唐西行记》,改编的神话故事。
故事里每个角色,都代表!我们不同年龄的内心显化。
比如我们小时候,就是孙大圣!上天入地,无所不。心高气傲,感觉除了“菩提老祖”,谁都不如自己!再到处处碰壁。最终将自己压在五指山下。
心态从开始的自以为是,兴奋无比。到无所顾忌!再到万丈深渊!万劫不复。冷静下来,小孩来送桃子,感叹“我活的不如人间一幼子”。
才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为了,让自己随心所欲所显化出来的。终于跟着师父上路了!因为习气未断,所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证菩提。
人到青年就是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惰,对于能得到的东西!心无旁骛,只管自己不管别人。
终于因为贪财好色,也结出恶果!被猴子胖揍一顿,也才发现!自己应该去做些什么了!只因习气未断,也同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证菩提。
中年就是沙悟净,每天挑着担子!身上被生活的重担压的透不过气来。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在中间!看到一家人,没事儿吵吵闹闹!还得忍气吞声的进行劝解,还不能有自己的主见!见了谁都得说“大师兄说的对,二师兄说的对,师傅说的对”。
因为他们在气头上,只要自己想表达自己的看法!肯定谁也不听,扭头就走。
老年就是唐僧,因为自以为知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所以见了谁都想教育一番,后来发现自己都没活明白,所以才导致西行路上,师徒四人经常分崩离析。到最后也必须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证菩提。
我们凡夫,苦就苦在!不能安贫乐道。总想着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过去,又畅享未来。
总觉得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却忘记了,生命的美妙就是无常的!因为未来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想象,而改变无常。
既然了解了,真正的无常的含义!心中还有什么可以牵挂的?。
按住当下,好好修行吧。因为当下也可能出现无常,每一秒都值得我们去用心活在当下,活出人生的精彩与味道。
心里没什么期待的,就能所见皆美好。随缘所聚!随遇而安!随心而动!缘来缘去诸缘奉行。
其实不用贪着那些金钱地位名誉,因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贪着那些“有无”就产生了苦,但是只要我们放下,心里的苦。不去贪着这些东西,反而因为自己的心,有了戒定慧!有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反而那些以前得不到的东西,现在在修行里成了附属产品。这就叫大自在,这就是“真空生妙有”。
故事二,历史上有个道济和尚,因为证悟菩提!就去世上渡人,发现自己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说自己是凡夫吧,但是真劝别人的时候,发现凡夫都被财色名利,迷住双眼!谁见了他都说他疯了。这是个疯和尚。
说自己是修行人吧,看到寺庙里的僧人,都忙于拜佛参禅!心无旁骛,“以求大道”,想去度化吧!才发现他们都已经痴迷不悟了,都活成了“牛”,用凡夫的力气根本拉不回来。一拉再拉,众僧人都说他疯了。所以历史上的济公被称作济颠和尚。济公只能,无奈对自己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喝酒吃肉用造业来以相破相。所以济公一边渡人一边造业。最后写下,“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重开,依旧水连天碧”。
我有一位师傅法名就叫道济,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感觉他很悠闲飘逸。第二次再见,就想了解为什么他活得潇洒自在!就用上了分别心。
我发现他没事唱情歌,爱吃零食!用自己的知见去审视了师父。
我当时讨厌听情歌了,因为情歌会让我入镜!心情就变差了,就郁闷了。
但是今天再去听情歌的时候,不但人人都是佛,就连情歌里面也是佛法!并且能够听出欢喜心。
佛学也有个典故,叫盲人摸象!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知见,去审视他人!因为我们只是凡夫,别人的心我们看不懂。
今天再想去请教道济师傅,人家已经去修行去了!找不回来了。
悔不当初,我与师傅有缘亦无缘啊。我也不执着了,有缘自会相见。[合十]祝愿道济师傅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