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缠丝桩
光阴如白驹过隙。
一晃。
半个月悄然过去。
寒冬的最后一波返潮,也随时间划过。
温暖的春风,逐渐吹进咸阳。
今日,又是一个艳阳天。
“今日无事。”
“勾栏”
“呸。”
“晒太阳。”
快到三月的阳光,已经逐渐有了一丝燥意,刺得人不敢直视。
秦秋躺在藤椅上,半眯着眼睛,身旁放着一杯小侍女刚泡好的清茶。
茶盏上袅袅升起的水雾,与清晨散落在小院的温暖阳光,相互映照。
这一副悠然自得的闲适,正是他这半个月的真实写照。
自从那晚,与老妖王一番交锋下,他的心灵意外得到升华。
国术更进一步,踏入暗劲。
他就几乎再也没有踏出小院一步。
练拳,干饭,喝茶,晒太阳,便是他这个半个月时光的日常。
秦秋不用看,熟练的端起茶盏,浅呷了一口。
随后,他起身走到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树下。
一步踏出,脚跟内合,站出了一个桩。
这个拳桩不同于三体式桩功,而是太极拳中的缠丝桩。
缠丝桩又名缠丝采气法,劲由心发,意在采气,以聚内形。
缠丝桩的采气之法,并非是武夫玄修采天地之气归纳于己身,化为真元法力。
缠丝桩的气,其实是一种劲,采的是刚劲,聚的柔劲。
明劲易骨,至刚至猛,全身发力集中于一点。
所求的,便是身体的爆发力与集中力。
正所谓‘千金难买一声响’,练出那一声脆响,明劲就到顶了。
可暗劲,却与明劲大为不同。
所谓明暗,即为刚柔。
明劲至刚,暗劲至柔。
国术到了暗劲这一步,要体会出功夫里的柔劲来。
暗劲易筋,要把自身的大筋,练得翻转柔顺,又形似钢骨。
然而,秦秋的身体,早已经变成钢筋铁骨,简直非人类。
体内的浊气,不断释放出造化之力,时时刻刻的洗涤着他的身躯。
只要维持着干饭的频率,几乎每一刻,他的体魄都在增强。
到了现在,他一身劲道,已经成功超过了两万斤。
举手投足,都是巨力。
正因如此,他的内气也庞大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要把这股至刚至猛之气,彻底驯服,化为一股柔劲,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内气好比人的心猿,将内气化柔,就像是降服心猿。
常人的心猿,那也只是一只猿猴。
相比之下,他的心猿,几乎是齐天大圣的级别,若想降服,难度是旁人的千倍百倍。
经过这半个月的努力,加上他前世曾踏入暗劲的经验,堪堪才将暗劲练至四肢。
更别提腑脏脊柱和脑子,这些简直难上加难。
尤其是脊柱和大脑,还要小心翼翼。
稍有差池,轻则废,重则死。
到了暗劲这一步,劲由心发,心灵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以心驭气,以气补形。
“感知和心灵,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心灵不是灵魂,而是一股念头。
齐天大圣正因有股不屈的执念,才能打破凌霄,把玉皇大帝都打得狼狈不堪。
念头不够,就算体魄再强,也如同小孩子抡大锤,对方没倒,自己就先嗝屁。
这也正是,炼气化神的精髓。
心灵,即是神。
“要想壮大心神,就需要感悟红尘,体会天地之道。”
“身处秦国的政治权力中心,红尘炼心自然是不会缺的。”
“只是天地自然,却不是那么容易能感受得到。”
“若有机会,还得出去一趟才行。”
上一世,因为铁管子的威力迷花了眼,导致他的国术逐渐荒废。
最后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壮烈牺牲。
业精于勤,荒于嬉。
重活一世,他心中深深明白。
权利,金钱,甚至是墨甲,都只是外道。
只有国术,方为根本。
自己的目光不能有偏差。一定要着眼在国术上,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立足。
天大地大,练拳最大。
“不过现在,还得依仗这些外道才行。”
秦秋深深叹了口气。
实在是这个世界的武夫和玄修,太过强大,太过逆天。
以他如今远超前世的体魄,在这个修行的世界,也不过相当于一个四境的武夫。
甚至对方若是身着墨甲,还可以把他吊起来打。
“还差得远。”
通过这一刻的自我反思,他将秦福李存义二人击杀后的一丝自傲,荡然无存。
秦福李存义二人,相对于那些真正的大人物来说,也不过是个随手能碾死的蚂蚁。
不过他倒也不会灰心,有浊气在身,他的体魄会无限制的增强。
再加上国术的进步,迟早有一日,就算赤手空拳,也可以与那些大人物交锋。
甚至,一拳一个。
秦秋摇了摇头,闭上双眼,将心神放空。
吾日三省吾身,人是需要反思自己,但也不能想太多。
如是想法过多,容易滋生毫无必要的杂念。
杂念堆积,便会成为心障。
心障一成,拳法也就再难寸进了。
整整两个时辰,秦秋一动不动。
直到太阳逐渐当空而照,周身变得异常燥热,他方才慢悠悠的打出一套拳,将一身饱满鼓胀的内气,彻底消化。
“呼~”
不过片刻,他就收了拳。
到了暗劲这一步,日常站桩,练习八卦掌,以及形意五行拳,就足够了。
苦修苦练,已经对拳法进境没有太多的益处。
再练下去,便是过犹不及。
降服心猿,哪有那么容易,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松一紧,方才合乎天地自然。
此时,站了两个时辰的桩,秦秋已是口干舌燥,腹中空空。
早上吃的八十个粗馍,根本不抵事。
“害,饭量又增加了。”
“还算幸运,穿越成了个世子,要是身在一个贫苦人家之中,光是吃饭,就成了个大难题。”
“哪还有什么时间练拳。”
凭他一个人一顿就要吃常人一个月口粮的饭量,哪里是寻常人家能养活得起的。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他,深知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寻常百姓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
恰逢乱世,烽烟四起,粮食产量注定大跌。
饿殍遍野,卖儿鬻女,也是时有之事。
这是时代的局限,历史的悲哀,并非是他高喊一句人人如龙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结束七国战乱,势在必行。
重活一世,他没有太过崇高的理想,保存自身为第一要务。
可若有他一身实力登顶天下的那一日,出把力气,倒也无妨。
想到这里,秦秋不由得一声轻叹。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与此同时,一道声音由远及近,传入秦秋的耳中。
“想不到,大兄竟也有这悲天悯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