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各窍神威
小祸害看着书中对窍的讲解看得入迷入心,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片神妙奇玄的天地之中,所接受的认知离奇玄幻,无比神异。
他孜孜不倦地看着,意犹未尽地看着书中对窍的继续讲解。
书中讲完泥丸之窍,开始讲解气府之窍。
气府者,乃藏气之根本也。其位隐于丹田之中,如深潭之底,潜而不露。上接泥丸,下连涌泉,中贯脊柱,宛如天地之脉络,贯通周身。其形如环无端,周流不息,滋养百骸,恰似清泉润泽草木,无声无息,却又至关重要。此乃长生之门径,通此道者,可得气之滋养,身强体健,延年益寿。。
天始之时,天有至纯至净之气,名曰“元炁”。此气乃万物之始,阴阳之根,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道家先贤悟透此理,遂有炼气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气府,便是修士内炼之基,藏精聚气,化生万物之所在。
道家先贤曾云;夫气府者,人身之玄关也,藏先天一炁,通后天百脉。修炼之士,必先沉心定志,意守丹田,引天地之元气,入我气府之中。初时如细雨润物,渐而江河奔腾,终至百川归海,气满神足,可御风而行,长生久视。
且修炼之道,重在体悟。修炼者需于每日子午二时,静坐冥想,摒弃杂念,让心神归于虚无。此时,但觉周身毛孔微张,仿佛有万千细微之气,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汇入丹田气府之中。初觉温热,继而炽热,如炉火烹金,又如春阳融雪,渐次炼化体内杂质,滋养五脏六腑,强健筋骨血脉。
气府之内,更有玄妙。随着修炼日深,气府渐成虚空之境,内藏乾坤,可纳万物。修士可于此间,炼就金丹,成就大道。金丹一成,神光内敛,气息悠长,举手投足间,皆有莫大威能,此乃气府之无上法妙。
气府承后为鹊桥,这鹊桥,非牛郎织女相会之桥,而是深藏于人体之内,眉心之下,鼻柱之后,金桥下至口中,那两窍通喉之处,被誉为“雷霆府”之门户,通喉达心,妙用无穷。
鹊桥者,非实有之桥,乃气机流转之象征。人之一呼一吸,皆由此处调控,如鹊鸟筑桥,连接天地,使真气得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修行之人,需先静心凝神,意守鹊桥,感受气流于此细微之处流转。初时,或觉气息不畅,有如阻塞,此乃常态。然,持之以恒,渐至气脉畅通,则如鹊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身心皆得大自在。
鹊桥之下有喉,喉是颈骨,乃内外之气所由出入者也。后有软喉谓之咽,乃接饮食,通肠胃者也。其喉有十二节,号曰重楼。
夫重楼者,非砖石所构,亦非云雾所绕,乃人身之内,气脉交汇之枢纽也。此窍一开,则天地之气可自由往来,内外相合,无碍无滞。
重楼,在道家修炼中,被视为连接上下丹田,沟通心肾之桥梁。它不仅是呼吸之气与先天真炁交汇之处,更是精神与肉体和谐共融的关键所在。
重楼开,则百脉通;重楼闭,则神气凝。
当修炼者静坐凝神,意守重楼,便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宇宙深处的大门,外界清灵之气与体内元气相互激荡,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循环之流。
且重楼之内,藏风聚气,如龙潜渊,静待时机。修炼之初,需以意导气,缓缓上行,至重楼处,稍作停留,感受其微妙变化。此时,心无杂念,神凝气聚,仿佛有万道光芒自内而外透出,照亮周身经络。
而后,待气息悠长,缓缓上引,经膻中,过玉堂,终至重楼之顶。此时,若觉有温热之气,自喉间升起,如甘露滋润,便是重楼初开之兆。
重楼既开,则元神可出游于外,遨游九天,亦可深潜于内,洞察微毫。
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上有骨,名为鸠尾。
自鸿蒙初辟,天地分判,万物生灵皆秉阴阳二气而生,人体亦然。道家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悟人身,遂得九窍之说,以通天地,达至道。其中,鸠尾一窍,尤为玄妙,位于心口之下,黄庭之上,乃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亦是心神安宁之所在。
鸠尾者,形如鸠鸟之尾,轻盈而灵动,非有形之器,乃无形之气所聚。修炼至此,需心静如水,气沉丹田,而后缓缓引导,使真气自丹田升起,经任脉上行,至鸠尾处稍作停留,如鸠鸟回旋于枝,轻柔而不失其力。
修炼鸠尾之窍,重在调息与守神。调息者,呼吸之间,细、长、深、匀,如丝如缕,连绵不绝,使肺气清而心火降;守神者,则意守鸠尾,念如止水,不为外物所动,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方入鸠尾之真境。
鸠尾之下有穴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
夫绛宫,非有形之宫阙,乃无形之虚灵。修炼之初,须心如明镜止水,无波无澜。心念一动,则涟漪渐起,须即时收摄,归于平静。观想绛宫,如日初升,金光万道,温暖而祥和。此光非外物所照,乃心灯自明,照亮周身经络,驱散一切阴霾。修炼至此,方知‘心即理,理即心’,内外合一,天地同尘。
绛宫之内,藏有玄机。其细微之处,犹如蚕丝之细,非至诚至静者不能察。修炼时,当细入毫芒,使真气在绛宫之中盘旋往复,如龙游浅滩,又如鹤舞九天。
每一次呼吸,皆是天地之气的交换;每一次意念的流转,皆是心与道的契合。绛宫之中,渐渐生出一股温润如玉之感,那是真气与心神交融的结晶,也是修炼成果之显现。
当修炼至极致,绛宫之门大开,天地之气自由出入,无有阻碍。此时,人已非人,乃是人神。心念一动,山川草木皆响应;意之所至,风云变幻皆由心。
绛宫修炼,实为道家修行之要旨,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洗礼,是追求长生久视、超脱生死之大道。
绛宫过后,便是黄庭。
黄庭者,亦名规中、庐间,非有形之器,乃虚灵之府,神明之舍,居于人身之中正,上通心府,下连肾元,为性命之根蒂,气机之枢通。
昔有古圣先贤,观天地运行,悟人身奥秘,知黄庭所在,乃人身气机最为精粹之处。黄庭之名,源自其色黄而居中,犹如田地之中央,故曰“黄庭”。又因此穴乃神明所居,虚灵不昧,故又称“心田”、“中丹田”。
《黄庭内景经》有云:“黄庭之中,神明居之,呼吸元气,以养百骸。”此言黄庭之重要,可见一斑。
黄庭之位置,历来众说纷纭,然其大致在心脏之下,下丹田之上,脐后脊前,约广寸余,虚悬一穴,非实指某处穴位。修行者当以心领神会,非以形求之。正如古语所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恍惚窈冥,其中有物。”
黄庭之修炼,重在“守窍存神”。修行者需具魂于黄庭,意守而不离,使心神合一,气机自然流畅。
又言黄庭之作用,乃调和阴阳,平衡五行。人身之中,五行之气,散于周身,而统于黄庭。先天之气,聚于黄庭,至虚至灵,主宰一身。修行者若能把握黄庭,则能驾驭五行,调和阴阳,使身心康健,百病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