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恩泽家望 > 第 10章 勇于担当(1)

第 10章 勇于担当(1)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个时候我县电影院还接待过宋祖英、李双江、蒋大为、黄婉秋等众多著名明星演出,每次都比较成功,也创下了较高演出收入。

    记得屠洪刚的个人演唱会,因为当时屠洪刚还不是当红大明星,包出场费为六万元,大家都担心太高会亏损,都不敢接这场演唱会。我通过周密考虑,自告奋勇以全员承包的方式接下了这场演唱会。所谓全员承包,就是由我领头实行项目股份合作,将演出保底费十万,拆分为二十股,每股出资 五千元,每人最多只能认购二股。

    由于大家相信我的人品和运作能力,不到一天时间,十万元项目保底股本全部募集到位。 要知道,九十年代的五千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对大部分家庭 说,可能就是倾家之财,如果做亏了,无法给股东们一个交代。 于是我组建了一个项目管理小组,实行财务封闭运行。为了自证清白,我只管项目组织策划实施,不管钱款。在我的精心组 织策划和股东们齐心协力的配合支持下,演唱会的票务销售获得了极大成功,共完成销售收入二十六万元,不到半月,就让大家的收益达到了股本金的百分之五十,除去保底款十万元, 每股带本分红七千多元,股东们高兴死了。

    这种项目股份制,它的优势就在于风险共担。在票务销售中,股东们充分发挥各 自的优势,调动资源,确保了销售目标的实现。应该说这种项目股份合作制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萧条、复 苏、兴旺、停滞四个过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随着电影发行体制改革,推行院线制,全国电影市场才又慢慢复苏。

    记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处于停滞阶段,走私港片大行其道。一些人看准了商机,通过走私渠道,从香港搞到一些地下影片,直接联系电影院进行放映。后来省电影公司也找渠道,引进香港片向下面电影院发行,为了宣传炒作, 吸引观众,取名叫“特供片”。

    尽管“走私片”和“特供片”在当时市场片源奇缺的情况下,确实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好景不长,观众对港片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了兴趣,导致一段时间电影院门可罗雀的局面。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为了吸引观众,我想了许多办法,放映前,搞卡拉 ok 比赛、进行歌舞表演、举办时装秀等,其目的是带动观影。 最后连有奖观影都用上了,而且还搞得特别隆重热烈,规模很大。

    有奖观影完全仿照了当时福利彩票刮刮奖的玩法,印制刮刮电影有奖观影奖券,每券售价两元,除了可以中奖, 还可凭券看一场电影。奖品设置为,特等奖摩托车(价值 一万多元)、一等奖大彩电(价值五千多元)、二等奖洗衣 机或电冰箱(价值三千多元)、三等奖自行车、四等奖电饭煲或高压锅、五等奖踏花被、纪念奖高级雨伞。丰富的超级大奖,极大地刺激了观众。为了营造抽奖氛围,我们在电影院门前搭建了一个大型售奖台,将一大堆奖品展示出来以吸引观众。观众感觉既能看电影还能中大奖,太划算了,吸引了大批观众参加,我们每期销售额都在十万元以上。但这种有奖观影活动搞多了,观众也没兴趣了,从此电影市场开始 持续低迷,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有所复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