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曹操撤军
且说那使者快马加鞭赶回徐州城,进城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州府拜见陶谦,并呈上曹操的书信。
陶谦得知曹军已经撤退的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差遣下人去邀请孔融、田楷、关羽和赵云等人到城中相聚。
待到宴会结束时,陶谦亲自起身,请刘备坐于上席,而后向在座众人拱了拱手说道:“老夫年事已高,身体也每况愈下,而我那两个犬子又无甚才能,实在难以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啊!刘公乃是汉室正统之后裔,不仅德行高尚而且才华出众,完全可以胜任统领徐州之职。老夫愿就此归隐山林,安心养病。”
刘备听闻此言,赶忙站起身来,谦逊地回答道:“孔融兄邀我前来援救徐州,全是出于道义。若是此时我无缘无故地占据徐州,恐怕天下人都会认为我是一个不仁不义之人呐!”
这时,糜竺站出来说道:“如今天下局势动荡不安,汉室已然势微,正值英雄豪杰们建功立业之时。徐州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拥有数百万的人口,刘使君若能统领此地,实乃众望所归,切莫再推辞了呀!”
刘备却依旧坚定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绝不会应允此事。陈登见状,也开口劝道:“陶公近年来一直被病痛缠身,早已无力处理政事,还请刘使君莫要再推脱啦!”
刘备皱着眉头说道:“袁术可是四世三公之后啊,全天下的人都愿意归顺于他,况且他离寿春那么近,如果我们把徐州让给他,岂不是皆大欢喜之事。”
孔融冷哼一声道:“哼,袁术不过是一个已经腐朽的死人罢了,根本不值得一提!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上天赐予的机会,如果玄德不接受,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啊。”
刘备态度异常坚决地摇了摇头,表示不能接受。
陶谦此时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道:“如果您执意要弃我而去,那我就算是死也不会瞑目的呀!”
关羽在一旁劝道:“既然承蒙陶公如此厚意,兄长不妨先统领州事吧。”
张飞则大声嚷嚷道:“这又不是我们强行索要他的州郡,明明是他自愿相送,兄长何必如此执拗地推辞呢!”
刘备一脸严肃地看着他们俩,说道:“难道你们想要让我背上不义之名吗?”
陶谦见刘备始终不肯接受,便再次恳切地推让,并提出一个建议:“若是玄德您实在不愿意接受,那么在这附近还有一座小城,名字叫做小沛,可以用来屯兵扎营。希望玄德您能暂时在此驻军,也好保卫徐州。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众人都劝刘备留在小沛,刘备同意了。陶谦犒劳完军队后,赵云告辞离去,刘备拉着他的手流泪告别。
孔融、田楷也各自辞别,带兵回去了。刘备和关羽、张飞带领本部军队来到小沛,开始修缮城墙,安抚百姓。
却说曹操撤军,曹仁前来接应,曹仁诉说吕布势力强大,又有陈宫辅佐,兖州、濮阳已经失守,如今只剩下鄄城、东阿、范县三处,全仗荀彧、程昱二人设计坚守,方才死命守住城池。
曹操听后却道:“我料那吕布虽勇猛有余,但谋略不足,实不足为虑也。”当下便下令暂且安营扎寨,待休整之后再做商议。
吕布这边得知曹操退兵,已然越过滕县,便召集副将薛兰、李封二人说道:“我欲用汝等久矣!今可速领一万军马,坚守兖州。吾自引军,前去破敌。”
二人领命而去。陈宫闻得此事,赶忙入内拜见道:“将军若弃兖州而去,欲往何处屯兵?”
吕布答道:“吾意屯兵濮阳,如此则可与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陈宫急道:“将军此举差矣!那薛兰绝非兖州守将之才,此去必丢兖州。依某之见,不如派一军于正南一百八十里处的泰山设伏,此处地势险要,正可埋伏一万精兵在此。曹操得知失去兖州后,心急如焚,必然会加速前进,等他们行军至路程的一半时,我们便可一举将其擒获。”
吕布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屯兵濮阳,自然另有妙计,你又如何知晓!”
于是,他并未采纳陈宫的计策,只是命薛兰坚守兖州,自己则率领大军径直向濮阳进发。
曹操的军队行至泰山险峻路段时,郭嘉提醒道:“目前切不可贸然前行,此处地势险要,恐有伏兵。”
曹操却不以为然,哈哈大笑道:“吕布乃无谋之辈,故而派薛兰镇守兖州,亲自率军前来濮阳,岂会在此设伏?”
接着,他果断下令,命曹仁率一军围困兖州,同时宣称:“我军直取濮阳,务必迅速攻破吕布防线。”
陈宫听闻曹军逼近,立刻进言道:“如今曹军远道而来,必定疲惫不堪,此时正是速战速决的绝佳时机,万不可给他们喘息之机,令其养精蓄锐。”
然而,吕布却毫不畏惧,傲然说道:“我吕布单人独骑便可纵横天下,何惧曹操!待他们安营扎寨之后,我自能轻易将其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