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对面投了,回家种田
宫墙之外,宫廷的喜讯如春风般迅速掠过长安的每一条街道和巷弄。百姓们齐聚在熙熙攘攘的茶肆与酒楼,热烈地讨论着那位即将启程前往岭南、肩负解决大患重任的使者。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深深的期盼与纯粹的喜悦,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和平的曙光。
李公掩,这位即将出征的使者,此刻正站在府邸的门口,手中紧握那份刚刚接到的圣旨。
那沉甸甸的纸张,犹如他此刻心中的责任和使命感,让他感到既庄重又肃穆。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远眺,仿佛已经穿透了时空的阻碍,看到了岭南那曾经烽火连天、如今却期盼和平的百姓。
三日后,横浦关。关前,大军如林,剑拔弩张,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蔺暮大将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紧盯着远方的动静。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大唐朝廷的坚定信任和对李公掩的深深期待。
“快看,那边有马蹄声!”一名士兵突然指着远处喊道。众人纷纷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正疾驰而来。
不一会儿,李公掩的身影便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他骑着快马,身后跟随着几名随从,手中高举着朝廷的旗帜和圣旨,威严而庄重。
“开城门!”蔺暮大将一声令下,城门缓缓打开。李公掩策马而入,直奔冯盎的营帐。
冯盎听到侍卫的通报后,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位使者非同一般,是大唐皇帝亲自派遣的。于是,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物,走出营帐迎接。
“欢迎大唐使者!”冯盎拱手道。李公掩下马回礼,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来临,但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这项使命。
“冯将军,”李公掩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大唐皇帝派遣的使者李公掩。此次前来,是希望与将军达成和议,共同为岭南的百姓谋求和平。”
冯盎听后,心中暗自赞许李公掩的直率和诚意。他回答道:“我也正有此意。另外,烦请使者回去时带上子智戴一同入朝,以示我对大唐朝廷的敬意。”
李公掩表示同意,便带着子智戴一同回到横浦关。
他站在营帐之前,脸色凝重地向周围的将士们传达了那个重要的命令——暂时撤军,等待陛下的进一步旨意。
将士们面面相觑,虽然心中有些许疑惑,但仍旧整齐划一地执行了命令。
消息像风一样迅速在军营中传开,每个角落都弥漫着一种不寻常的气氛。
张虎,这位平日里以豪放著称的将士,此刻也不禁惊讶地嘟囔道:“真的?我们不过是在营地里随便说说,没想到他们还真的撤了。”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难以置信。
而林田,这位出身农家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高兴地笑道:“好事啊!这下我们真的可以回家种田去了。毕竟,谁想打仗呢?家里还有妻儿老小等着我呢。”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
又过了三日,李世民在皇宫中召见了李公掩和子智戴。
两位将领得知撤军的消息后,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他们深知,这意味着岭南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他们为国家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对魏征的智谋赞赏有加,他对魏征说道:“魏征啊,你仅派出一名使者,就使得岭南地区安定下来,这胜过十万大军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魏征的敬佩和感激。
于是,李世民赏赐给魏征五百匹绢,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魏征谦虚地接受了这份荣誉,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整个朝廷和军队的鼓舞。
蔺暮大将心忧虑,马蹄声近喜讯频。
公掩入营和议启,冯盎共谋岭南宁。
使者归来携子智,撤军令下军心定。
烽火暂熄百姓安,和平愿景共期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