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臣等正欲死战,你和我说对面打算投了?
三日后,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跋涉,一名疲惫不堪的传令兵终于从官道上抵达了长安。他身上沾满了尘土,脸上透露出长途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使命感。
守城的士兵们看到传令兵身后飘扬的令旗,立刻明白了他的重要性,毫不犹豫地打开了城门。传令兵没有丝毫停留,一路疾驰直奔太极殿。
此时,朝堂之上正在激烈地讨论着岭南的事情。大臣们已经连续讨论了三天,但仍然没有得出一个定论。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心中十分烦闷。正当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名宦官匆匆忙忙地走进大殿,向皇帝禀报说门外有一名传令兵求见。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喜。他知道这名传令兵一定带来了前线的最新情况,也许能够解决目前的困境。他连忙挥手示意,让传令兵赶快进来。
此时,一名传令兵手捧着一只散发着恶臭的木盒缓缓走近。一旁的臣子们纷纷捂住鼻子,面露难色,嘴里嘟囔着:“好臭啊!”然而,秦琼和尉迟敬德却对视一眼,点了点头。他们敏锐地嗅出了空气中的血腥味,心中暗自揣测,这盒子里极有可能装着一颗人头。
只见那名传令兵恭敬地禀报道:“陛下,冯盎酋长托小的传话,表示近期有大唐的反叛之徒派遣使者前往游说他。但他本人并无背叛大唐之心,只是那谈殿野心勃勃,一心想要挑起战争。冯盎得知后,当即将使者斩杀,并派人把首级送到横浦关。恰巧当时蔺暮大将军在此处镇守,由于事关重大,一时难以决断,便将此头颅呈送给陛下,请陛下定夺。”
说罢,传令兵小心翼翼地将木盒递给站在一旁的宦官。皇帝接过盒子,轻轻揭开盖子,赫然看到一颗面容华贵的头颅静静地躺在盒子中央。他随即将盒子传阅给下方的臣子们观看,众人皆面色凝重。
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人自然是长孙无忌了。毕竟不用打仗了嘛!谁不喜欢和平呢?然而,忧虑的情绪却也同时存在着,而且还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那些渴望通过战争建立功勋的人,他们原本期望能够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展现自己的英勇和智谋。现在战争结束了,他们的愿望落空了,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和遗憾。就像那句古话所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些人或许会感叹命运的无常,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实现抱负。
而另一种忧虑,则来自于江南氏族之人。当他们得知自己派出的使者连头颅都被送回来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恐慌和愤怒。再加上得知这件事情竟然是由顾家庶子所为,他们更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场斗争恐怕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双方都不会轻易罢手。
魏征见状,连忙说道:“既然送来了投名状,陛下何不派人前去慰谕呢?这样既可以显示陛下的宽容大度,又能让对方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和重视。”
李世民听了,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朕正有此意,不知你可有人选推荐?”
他知道魏征足智多谋,眼光独到,想必能够提出一些合适的建议。
魏征思忖片刻后回答道:“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此人忠勇可嘉、智勇双全,若派他持节前往,必能不负使命。陛下意下如何?”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嗯,爱卿所言甚是。李公掩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说罢,他提起笔来,迅速地写下一道旨意,然后将其交给身边的宦官,嘱咐道:“速速将此旨意交予李公掩,不得有误。”
待宦官领命离去后,李世民缓缓站起身来,他的身姿挺拔如松,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意气风发的豪情壮志。
他环顾四周,声音洪亮地宣布道:“众卿无事,就此退朝吧!”话音刚落,朝堂之上响起一片轻微的嘈杂声,但很快便恢复了宁静。
这几日来,李世民心头一直笼罩着一层阴郁之气,但此刻,随着这道旨意的下达,那股郁闷似乎也随之消散无踪。
他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离开了朝堂,留下了一群武将嘴里嘟囔着不情愿的回府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