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航母堵门你给我说大明万岁 > 第51 章 大浪到头,小浪到底。

第51 章 大浪到头,小浪到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驾,驾,驾……王…朱公子,我来了”队伍之后十骑打马加速向朱常洵等人靠了过来。

    朱常洵等人侧头看过去,正是便装打扮的张六顺,洛康码等人跟了上来,原来昨天晚上朱常洵就命朱勇亲自去传信给张六顺,今天一早便装出行查勘黄河沿岸。

    “张大官,洛大官,真是巧啊,这一早是要去何处啊?”朱常洵笑着问道。

    “哎呀,朱公子可别折煞我等。”张六顺打马来到近前行礼。

    “走,目标小狼堤,出发。”朱常洵见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吐出清晨第一口浊气喊道。

    (小狼堤,原是狼姓族人祖居地,因黄河堤得名小狼堤——清乾隆年间因黄河讯兵年年取黄河水预测涝旱,见此处如一壶口,自上而下由宽变窄,当地人称这里为大浪到头,小浪到底。于是黄河讯兵在送黄河水回京后将这件小事说给皇帝听,皇帝便将小狼堤改名为小浪底)

    朱常洵等人赶到小狼堤时了已经太阳落山,主要是越靠近黄河越是山林沟壑,陈浩赶回来说是前面的小狼堤里只有一家客栈,十间房,他们早到一个时辰已经全给包下来了。

    “各位,我们今晚就只能挤一挤了。”朱常洵下马对着疲劳的张六顺等人说道。

    “给朱公子准备好上房就行,我和洛公子挤一间房吧”张六顺说道。

    “朱公子,请。”王德重带路。

    翌日,在街道上来往车马声中醒来。

    “王爷,属下打听清楚,这小狼堤在冬季枯水期确实可以通行,现在这个季节是不行的”陈浩忽的出现在朱常洵门口说道。

    “还有呢?”朱常洵。

    “这里往上三十里有个赤滩渡口可以乘船渡河,小的还没有去查看过。”陈浩。

    “辛苦了,先休息吧”朱常洵将陈浩打发走了。

    半个时辰后朱常洵带着张六顺等六十余人已经来到小狼堤后面的山上。

    从这里看下去整个黄河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往上游的宽阔河面,碧波荡漾,水质清澈幽绿,仿佛是千岛湖一般美丽。

    往下游则是一马平川,黄河就像脱缰的黄膘马肆意横行,见缝插针的流经每一个低洼处,带起泥沙将自己融入大自然,分不清那里是黄土地,那里是黄河水。

    “王爷,这小狼堤里有大造化!上游宽阔无波,下游一马平川,唯有这小狼堤如同天堑一般将黄河束缚在这一里宽的峡谷内”张六顺眼珠转了转上前恭维的说道。

    “哦,张大人有何见解?你说说,我听听。”朱常洵回头问道。

    “下官愚钝,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是见这小狼堤地形奇特,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大明用来治理黄河的福地……王爷博学多才,今日带下官等前来,定然是已有腹稿,请王爷赐教!”张六顺下跪说道。

    朱常洵扶起张六顺,指着黄河说道:“若在此处修建水坝如何?”

    张六顺闻言愕然有些失望:“王爷,黄河之水天上来,岂敢截断?又岂能截断?”

    “哈哈哈,不急,这是以后的事,走我们继续往下去”朱常洵笑了一下已经骑马往下游跑去。

    沿着黄河走走停停近两个时辰,途中王德重吩咐护卫打来几只兔子作了午饭。朱常洵又给张六顺讲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至少能扼制黄泛。

    直到下午,众人已经快看到孟津县城朱常洵才停下。

    这里和朱常洵想象中的孟津完全不一样,县城距离黄河有七八里,黄河两岸从这里开始就逐渐放宽,不受控制。

    “王爷,可是想到了什么?”张六顺见朱常洵不说话盯着黄河遂上前问道。

    “张大人,本王拜托你一件事,请你一定要答应!”朱常洵转身认真的说道。

    “下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请王爷吩咐!”张六顺见朱常洵如此认真忙跪下恭恭敬敬的说道。

    “快起来,本王要拜托你治理黄河,要彻底解决千年来的水患”朱常洵。

    “治理黄河,乃下官平生之所愿,只是下官势微力薄……总不能如愿”张六顺。

    “哈哈哈,现在有本王在背后给你撑着还叫势单力薄嘛?”朱常洵。

    “王爷当真要彻底治理黄河水患!”张六顺。

    “废话,本王要河南的赋税你以为要做什么?”朱常洵笑着说道。

    张六顺闻言愕然,马上跪下说道:“请王爷恕罪,下官昨夜小人之心了,以为王爷是要赋税不顾百姓,下官真是该死,请王爷重重责罚”。

    “哈哈哈,罚,当然要罚,竟然在背后非议本王,那就罚你做个黄河治理大使吧,本王会立即给父皇上折子”朱常洵转身把张六顺扶起来说道。

    “下官蒙殿下如此看重,必定竭尽所能为朝廷做事,为大明治理黄河,弘扬殿下圣德。”张六顺感动的说道。

    “走,进孟津,本王把治水之事给你细说一番。”朱常洵跨上马背指着孟津方向豪气的说道。

    朱常洵和张六顺进入孟津城,来到县衙。知县顾九州惶恐至极,不知道是什么大人物降临让自己的顶头上司张六顺如此恭维,张六顺只是让孟津知县去准备食宿并未多说。

    饭后朱常洵拿出朱勇一直背在身后的书筒,按着图纸一张一张详细地向张六顺阐述了他的治水理念和计划,张六顺听得聚精会神。

    朱常洵打算采用修筑堤坝、疏浚河道、 建设水利设施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治理黄河水患。

    最重要是听到朱常洵说会制造一种人工石来修筑堤坝,砼这种人工石可大可小,可按着自己想要的形状来做,而且百年不破,张六顺听的目不转睛连连称奇。

    “还有,让道会司,僧会司都派人过来参与,敢不来的就给本王加大考核力度,考不过就除籍。”朱常洵想了一下又说道,如此大事可不能把各位贫道贫僧给忘了。

    (道士,和尚历来都是受朝廷管辖的,由朝廷的僧禄司,道禄司分别管辖,每三年一次考核,考过给证,考不过就不算正式出家人,不准以道僧名义化缘求食)

    张六顺对朱常洵的计划表示钦佩和支持,表示将全力以赴实施这个伟大的工程。

    “这次梁祖龄送来的四十万两银子本王一个子都不要,全给你投入治理黄河,不论是雇工,徭役,男人女人,工钱,工分一个也不准拖欠,不准扣除,只要参加修筑堤坝超过三十天者,未来二年内夏粮征收减半,秋税免除,听明白了?”朱常洵说完起身盯着张六顺眼睛说道。

    看着朱常洵离开的背影,张六顺抬起手狠狠的朝自己脸上抽了一巴掌。心中对前日自己的小人之心内疚,同时也是想打醒自己,这不是做梦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