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请王爷君临天下 > 第47章 谦谦君子

第47章 谦谦君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绿翘潇洒的走了,留下一脸懵逼的费举。

    正常的奏折需一式两份,

    一份由通政司直接送到文华殿,交由左右丞相批阅,

    批阅之后,给出处理意见,

    再交由管门的太监,呈递到皇帝办公桌上。

    皇帝同意就盖章,则另外一份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备案。

    不同意就打回重写,副本就此销毁。

    而密奏之权是皇帝赋予某些人的专权,

    这些奏折可以不经过正常流程,直接送到皇帝的办公桌上。

    皇帝必须给出意见,不能拖延,哪怕图省事写一句“知道了”也行。

    费举知道,绿翘不敢拿这个开玩笑。

    他怎么能想到,一个丫鬟,竟然有这种权利。

    最让费举郁闷的,是密奏必须呈交殿前司,由殿前司的笔贴式交给指挥使,

    最后由指挥使亲自递交给皇帝批阅。

    流程全部保密,尤其不能让左右丞相和六部九卿知道。

    也就是说,

    绿翘的密奏最终要送到费举手里,再由他交给大业帝。

    而费举绝不敢拆开偷看,

    更不敢私自销毁,不送给大业帝。

    “乖乖,这都什么事呐!”

    费举郁闷的坐到椅子上,两旁的指挥佥事不敢说话,

    静静地看着费举,等他发话。

    “赵真怎么样了?”

    费举终于开口。

    一位佥事立刻回禀:

    “按例当打八十军棍,听您的吩咐,

    太子不是要给与他特殊照顾嘛,

    我们便只打了十军棍。”

    “真打还是假打?”

    “真打。”

    费举更加郁闷了。

    十军棍可不是闹着玩的。

    年初因为大雪,在太极殿打钦天监监正,七棍子下去就断了气。

    大业帝倒是出了口恶气,

    费举被监正的家属,门生,

    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给事中们硬生生堵了一个月的门。

    搞得他坐轿子都得从后门进出。

    在自己家里跟做贼似得。

    雪片般的折子递到大业帝手里,

    逼得大业帝罚了费举一年俸禄了事。

    赵真牵扯着太子,七皇子,八皇子,

    料想魏王也会扯进来,

    真是流年不利。

    见费举唉声叹气,佥事安慰道:

    “大人不必费心,赵真那小子身子骨壮着呢。”

    另一个佥事也附和道:

    “到底是敕勒川出来的刺客,十军棍下去,愣是没哼一声。

    咱诏狱有二十年没见过这么硬气的主了。

    那小子如今该吃吃,该睡睡,

    还乐呵呵的喊狱卒跟他一起喝酒。”

    费举听完,松了口气。

    “如此就好,

    一旦绿翘的密奏递上去,

    我料想陛下会去诏狱看赵真,

    要是打死了,

    你我都别想有好日子过。”

    ,

    钟粹宫内,

    德妃召见自己的亲儿子,魏王赵景泰一起吃晚饭。

    魏王刚刚进屋,德妃便开始数落:

    “真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亏得我含辛茹苦把他养大,

    他在外面开买卖,咱们竟然不知道。

    还是你从衙门听到后,咱们才知晓的。

    你说,

    咱们还有必要护着他吗!”

    不用问,

    德妃在抱怨八皇子景玉的不是。

    她抱怨的并非没有道理,

    景玉从出生第一天起,就由德妃抱养。

    虽非生母,养育之恩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大业帝讲究孝道,八皇子景玉本该对德妃感恩戴德。

    不过他孤僻,

    又刻意躲避夺嫡之争,

    有半年多没给德妃请安了。

    魏王景泰年29岁,只比太子小一岁。

    他也是唯一封王后留在京城任职的王爷。

    受大业帝之命,署理工部,工部尚书需要对他负责,然后才对左右丞相负责。

    工部除了负责京城各路勋贵的府邸和各地河流,工程审核,拨款,

    最重要的一项是负责箭簇,弓弩,兵器,船舶等等的监督制造。

    可谓大权在握。

    宋国处于四战之地,

    天下第一部吏部的地位反而不如工部和兵部重要。

    魏王亲自给母妃喂了一勺莲花酪,笑着劝慰道:

    “八弟这人从小就孤僻,

    宫里的人都说他是天煞孤星,

    克死了自己的生母。

    他特意跟咱们保持距离,

    反而是为了咱们好。”

    德妃不依不饶的抱怨:

    “这么说,你赞成他离咱们远远的,免得克死我和你。”

    魏王只是笑笑,没有答话。

    因为这话压根就没法回。

    “你少用这种态度敷衍我。

    你说说,

    太子有老三,老七两个亲兄弟帮衬,朝中官员多是他的同党。

    你呢?

    孤身一人,哀家又是个女流之辈,帮不上你的忙。

    你身边连个商量事的都没有。

    本指望老八能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帮你扛着太子他们,

    老八倒好,

    一问一个不吱声!

    搞得好像咱们要害他似得。

    如果你登了大位,

    他还不是跟着沾光。”

    魏王只顾着往嘴里扒拉饭,还是不吱声。

    德妃说累了,喝了口羊汤,接着嘀咕:

    “对了,他一个皇子,连爵位都没有,他哪来的三千两银子?”

    魏王这时发话了。

    “儿臣以为是那个西凉人送的,西凉人不过是想借用他的王爷身份罢了。

    这样也好,

    八弟有了外财,

    日子会过得好一些。

    母妃你不知道,

    如今在皇宫里,到处都需要银子打点。”

    “哼!全是晋王带的头!

    他就藩并州后可发了大财。

    说到底还不是为了给太子收买人心。

    宫里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害的我也得跟着给那些奴婢零花钱。”

    德妃厌恶的骂道。

    说到这里,一旁的小贵子插话了:

    “娘娘,奴婢倒是听说八爷之前去了太子府一趟,回来后就张罗着开买卖。

    怕不是从太子手里拿的钱。”

    啪,

    魏王把筷子往桌子上用力一拍,

    瞪着小贵子:

    “谁给你的胆子妖言惑众,掌嘴!”

    小贵子刚才还得意洋洋,转脸就苦哈哈的自己扇自己的嘴巴子。

    德妃看的心疼,嚷嚷道:

    “你冲他发什么火。

    八成就是这个样子。

    算了,

    别打了,

    搞得我都没心情吃饭。”

    小贵子就坡下驴,麻溜的跑了,

    省的再找不自在。

    等小贵子从眼前消失,

    魏王说道:

    “八弟跟老七向来不对付,太子不可能给他银子的,母妃别听这些下人胡说八道。”

    说完,

    魏王起身。

    “吃饱了,我先走了。”

    “哎,再吃点,身子骨要紧。”

    德妃心疼的招呼魏王坐下接着吃。

    魏王摆手:

    “儿臣要去宗人府见老王爷,八弟被关了半个月,我得帮他说说情。”

    德妃耷拉着脸埋怨道:

    “你还管他作甚。”

    魏王不说话,只是笑笑。

    他是个谦谦君子,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谦恭客气,好说话,总是先替别人着想。

    对待兄弟如此,

    对待外臣也是如此。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