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挑衅
伴随着队伍不断前进,吴法没过多久便远远望见了“宋”、“卫”、“晋”、“齐”四块醒目的旗帜。
只见那四位公子异常规矩,早早的率领大批人马提前在洛邑南边等候。
然而,吴法并没有上前与他们会合,而是挥手示意孟羽差遣人员前去传达消息。
紧接着,只见一辆孤零零的战车偏离了主队,风驰电掣般朝着四位公子所在的方位疾驰而去。
这辆突如其来的战车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瞬间在四位公子队伍中,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乱。
片刻之后,吴法清晰地看见“宋”字旗下的队伍率先行动起来,毫不犹豫地带领着自己的部众紧紧跟随过来。
“晋”字旗和“齐”字旗则亦步亦趋地跟在宋国军队之后。。
相比之下,“卫”字旗显得格外愤怒,似乎对这种安排心存不满。
它赌气似的在原地驻足不前,过了好一会儿,才满脸不情愿地缓缓启动,慢吞吞地加入到整个队伍之中。
如此一来,再算上四位公子所统领的各路人马,这支庞大的军队总人数已然突破了十万之众。
这支庞大的队伍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就连躲在城头上窥探的洛邑宰,也情不自禁地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直到吴法的军队渐行渐远,最终完全淡出他的视野,洛邑宰才如梦初醒般地走下城墙。
紧接着,洛邑城南面的大门缓缓开启,洛邑宰率领着自己的私人军队踏出城门,转头朝着东方进发。
此时,身在前方的吴法对于后方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地图,精心谋划着接下来的行军路线。
按照路线,前方就是郑国。
郑国作为畿内国之一,是成周内的一个小封国,相对而言,其国内的危险系数并不高。
而且现任郑君此刻身在镐京城内,因此,吴法并没有拜谒郑君的必要。
然而,尽管如此,他仍需派遣使者提前知会一声,并请求借道通过。
思及至此,吴法当即便决定委派韩非担任此次出使郑国的使者,负责将借道之事转达给对方。
韩非领命之后,随即向孟羽借来一辆战车,而后迅速脱离大部队,马不停蹄地向着郑国的都城疾驰而去。
安排好这一切后,吴法果断下达加速前进的命令,期望能在傍晚时分抵达郑国边境。
由于吴法的队伍士气高昂,众人纷纷加快脚步,全力以赴地向前迈进。
反观四位公子的队伍中,抱怨之声此起彼伏。
尤其是卫国公子,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情绪,当着众人的面破口大骂,指责吴法并非仁德之君。
原本行程安排合理,可以分为两天完成,但吴法却执意要在一天之内走完这段路程。
如此匆忙行事,导致途中连休息时间都被剥夺。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吴法的队伍终于率先抵达郑国边境的城池。
他们马不停蹄地沿着洛水选择了一处地势险峻之地安营扎寨。
然而,后方的四位公子所带领的队伍,直到吴法的营地已经搭建完毕,他们才缓缓赶到。
他们以吴法的营寨为核心,各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营盘。
就在四位公子忙碌的时候,却接到了吴法的召见命令。
尽管心中百般不愿,但他们也只能暂时放下手头的事务,前往吴法的营帐。
一路上,卫国公子满脸都是愤愤不平的神色。
他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懑,转头向身旁的晋国公子发牢骚道:“你说说看,咱们这位国君究竟想要做些什么?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难道就不能让大家稍稍歇息一下吗?整日里舟车劳顿,有谁能够承受得了呢?这么着急召见我们做什么?”
晋国公子并没有随声附和,脸上反而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国君既然召见我们,自然有其道理所在,也许真有什么要紧之事也未可知啊。”
看起来像是解释,却成功激起卫国公子的不满。
卫国公子听后满脸的不屑之色,冷哼一声反驳道:“哼,他不过是仗着自己的权势肆意妄为罢了!他能有何要事?难道还能给咱们改换大夫印的归宿封国印记?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他尚未成年,就连最基本的化形之术都未能掌握。”
走在队伍前列的齐国公子眼见气氛有些激烈,赶忙开口劝解道:“卫公子慎言,国君可能没见过我等,或许是想要见面熟悉一下。”
卫国公子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但终究还是闭上嘴巴不再吭声。
而走在最前方的宋国公子,仿佛对身后三人的争执充耳不闻一般,自顾自地向前走着。
四人一路穿越过吴法的营帐,最终在孟羽的引领下来到了主帐前。
进入主帐之后,里面仅有吴法一人孤零零地坐在那里。
只见他嘴角含笑,默默注视着他们却一言不发。
这时,吴法的舅舅、来自宋国的公子季明率先迈步向前,躬身施礼,朗声道:“宋国季明,拜见君上!”
看到宋季明的模样,卫国公子微微挑起了眉毛。
他随意地扫了一眼吴法,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个少年看上去毫无威胁可言啊。”
想到这里,卫国公子决定主动出击,上前一步,故意说道:“卫国公子伊,拜见君上!”
卫国公子伊这番自称公子的举动,显然是有意要刁难吴法,同时也表明他并不愿意承认自己作为大夫的身份。
剩余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吴法。
晋国公子首先迈步向前,行了一礼:“晋国公子孟孙,拜见君上!”
很明显,他选择与卫国公子站在同一阵线。
齐国公子见到两人如此行径,稍作迟疑之后,也跟着开口说道:“齐国公子纠,拜见君上!”
至此,这三个人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他们站在同一战线。
宋季明惊讶地回过头来,先是看了看晋国公子孟孙,接着又瞧了瞧齐国公子纠,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他将视线转向吴法,心中充满好奇,想知道自己的外甥将会如何应对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