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道家道法
斑竹纸上,未写完的半截道家学说,似乎是洞府主人的对道家“窍”感悟和理解。
傅七仔细琢磨,此道家似乎不是诸子百家学说的道家,两者之间有相同之处,却又是大有不同。
诸子百家道家是思想学派,是文道。而洞府主人好像讲的是武道功法,是武道修炼感悟。而这“武”又与傅七理解的武道迥异。
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傅七也一时之不清楚。
一时想不通,就不想了。傅七抛开心里执念,走到桌子旁边的书架。
不,应该是放书的石板架子上,傅七暗暗想到,这样放书的方式可是头一回见。
放书的石架高约八尺,长约七尺,书籍分两层,整齐码放,将架子挤得满满当当的。
傅七粗略估算,这一石架上,至少摆放了一百多本。
书籍从左到右,分门别类,依次作以标记。第一层,似乎是一些人文地理史料,列五类,分别为:诸子百家学说论、华洲大陆地图及概述、秦中先贤人物传记、野史趣闻和医药丹方。
他用手随便从中间抽一本,居然是一本《洞庭大湖民间传说趣闻》。可能是在洞府之中,冬暖夏凉,无风无雨无尘,此处无虫蚁叮咬,也无潮湿风化。
此洞不知为何,虽在湖底,却甚是干燥透气通风。傅七又从中抽出三四本,书籍都保存极好,没有丝毫损坏。
光看完第一层,傅七心里一阵窃喜:这么多书籍,这可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这对酷爱子经诗书,史记人文地理,方志民间故事的他来说,书,就是最好最宝贵的财富。
尤其是近两年,自己全家突遭变故,家道中落。后无奈之下,为了生存,投身到罗城,四处奔波,办差出任务,日常与书籍无交集,鲜有看书习文。
今日突然见到如此丰富的书籍,又是自己喜爱,多数没有阅读过的,怎么不令他喜出望外呢。
第二层,摆放书籍比下面一层少得多。傅七稍稍看了下,应该不足二十册。
分三类,也分门别类用小石片,作以标记。
这一层石片标记的书类简单明了,仅仅六个字:道学、道法、仙道。
傅七眼睛一亮,诸子百家书籍汗牛充栋,多知牛毛。其中以儒家最盛,法家、兵家次之,再者就是道家了。
可儒、法、兵家以朝廷官府正式版印为主,民间编撰印制很少。
道家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是民间私印,书籍多藏于道观或民间。
书籍这东西,很有意思,当官家极力推崇的,人们学习兴趣不高,但往往民间流行的,私自印制传阅的,却流传很快,学风甚浓。
傅七祖父、父亲就收藏有好几本,幼时也摇头晃脑,诵读背下过不少篇章,却至今不解其意。
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什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什么“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还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傅七仍能随口而来,记忆深刻。
这第二层,共十七册道学、道法和仙道书册。道学这一类诸多,傅七翻阅查看,足足有十一册。其中三五册,是他幼时熟悉的,如:《五干言》《道德真经》。
道学较为常见。那道法是什么样书册,仙道又是介绍什么内容?
此类书册,却是不曾见过。
怀着几分好奇,傅七归拢下二层这几本书册,沉吟一会,干脆将这六本书册,从石架上取下,搬到石桌上,好好读读。
傅七坐在石凳上,一册一册地翻看。
这六册书籍,准确来说,应该只能算五册:道法三册半,仙道一册半。
道法三册,分别为《风林之术》、《身外身法》、《蝎尾针术法》。
仙法一册,书名《仙道之炼气修行》。
而两个半册是洞府主人自己撰写,关于道法和仙道修炼的感悟心得。
都只写了一半,好似此时石桌上,傅七刚才看到的,洞府主人写在斑竹纸常上“道”的感悟一样,字迹亦中规中矩,一笔一画,很是认真。
道法这一半册,封面书名《道法心经有悟》。
对道法修炼,洞府主人颇为自信,洋洋洒洒,段落章节,语句转换,毫无停滞,流畅通达,书册已完成大部分,快到收尾处。
令傅七意外的是,洞府主人书册封面末,注明:汉昌不肖生 著。
汉昌不肖生。难道这是洞府主人的笔名自称!那他的真名又是什么呢?
汉昌,地名,又名昌江城。在罗子城西,汨水上游,此地多崇山峻岭,古木参天,钟灵毓秀。
半年前,傅七第一次参悟七星玄元诀,丹田出现亮点的古庙所在地幕阜山,就属汉昌城下集镇南江镇。
不肖生。取此名时,洞府主人或许心存愧意,亦或心怀惆怅。
傅七默默沉思,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壮志难酬多矣。
另外半本书籍,是仙道的修炼。洞府主人汉昌不肖生则没有道法修炼这般自信了。
对仙道理解,他似乎是一知半解,下笔颇为慎重,断断续续,似是而非,有的甚至语焉不详,难以自圆其说。
这《仙道之炼气修行》,到底是本什么样的书,令不肖生藏匿湖底修行,冥思苦想,难得其法。
傅七兴趣大增,将其他书册置于一边,端坐石桌前,翻开《仙道之炼气修行》开第一页。
编者撰:
千年前,秦中大陆,武道仙法并存。五百年后,秦皇盛德以武立国,秦人强悍好斗,国势日盛,四方征战,历时十三年,灭赵、齐、燕、韩、楚、吴越、中山等大小国侯,诸侯臣服,一统天下,秦中大地归属秦国。
得天下后,秦皇以皇权为剑,兵家为戈。尊武道、抑仙道,消除异己,打击仙道门派,歼灭修仙之人。
数十年后,秦中大地,武道渐弱,仙道或隐匿、或远走他方,继续修行。
傅七心里大喜,原来真的有武道之外的修行之法呀,就是此书所说的仙道修行之法。
此刻,内心激动兴奋之情无以言述,他急匆匆的翻开第二页。
仙道之修行,秦中大地,难于上青天矣,缘由有五:
一,人也。修行仙道,须有灵根。具有此等资质之人,秦中大地,万人难挑其一。加之,灵根之说,看不见,摸不着,须用特殊灵器测试。
此等测试灵器,异常珍稀,五百年前,除诸侯大国,或超级宗门,或许拥有,民间世俗皆无。
致使具有修行仙道之人,极其稀少,仙道门派甚是弱小。
此乃仙道修行难之首也!
读到这里,傅七心里已明白一二。自己家族《七星玄元诀》,或许就是仙道修行功法。
家族传承数代,除自己外,都无法修炼有成。究其原因,也许,自己具有《仙道之炼气修行》所说的“灵根”。
二,地也。地即资源,灵脉、灵气。
灵脉、灵气。这是什么东西,傅七一脸茫然,闻所未闻。
灵气乃修行之关键,而灵气来自灵脉。
秦中大地,具有灵脉之山川河流稀少,矿脉资源极其贫乏。
无灵脉资源,仙道无法开宗立派,传承难续,此为二难也。
傅七有点懵圈,他一时三刻没弄明白,这修得仙道与灵脉灵矿又有什么关系,这“灵气”到底是什么,书中也未说明白,就戛然而止。
三,法也。法为仙道修行之法。秦中大地,没有本土传承修行之法,所有修炼功法,来自异域大陆,均为初级功法。
仙道修行功法,仅为炼气期初阶,如果能修炼成功,只能与武道黄武界开阳境相当,遇到玉衡境、天权境以上的武道宗师,无法匹敌。
此为三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