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师过世
对面的叶庚听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多谢知县大人夸奖,我这手艺也是祖上传下来的,只可惜大旱之年,粮食紧缺,便没有再酿。”
杭彦听了,心中一动。
如今红枣是新兴事物,若将这酒带到京城去,想必赚的更多。
就是……
若靠叶庚一个人,肯定酿不出那么多。
杭彦心中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叶庚肯不肯。
他斟酌了下语言,然后缓缓开口,“我想让你酿一款酒,过段时间拿到京城去售卖。”
叶庚猛的抬头,然后又低下头去,他们这些百姓是不能直视朝廷命官的,只不过杭彦一直没有讲究这些罢了,叶庚是个很守礼的人,从进来到现在,一点礼数都没错过。
“知县大人,您吩咐的事情我们自然办到。”
杭彦摇摇头,“我想要的不只是这些,仅仅靠你一个人,恐怕是不够的,我想让整个青阳村一起,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
酿酒,青阳村的人都不懂。
这门手艺还是叶庚家传的,杭彦还是要考虑他得意思,如果他愿意,那自然最好,他若是不愿意,杭彦也不会勉强。
杭彦又道:“当然,我不是逼迫你,你愿意教他们自然最好,不愿意的话我再想其他办法。”
叶庚倒是没有拒绝的意思,听到这话以后反而眼睛一亮,“知县大人,不瞒你说,我媳妇去世以后我便没了再娶的主意,如今家中只有我一人,若是能将这个祖传的手艺传下去,也能了了我父亲的心愿。”
杭彦没想到在这个妻妾成群的时代还能有这样的男人,难得一见。
叶庚想了想,又道:“但是这酿酒的东西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我想在村中找些孩子跟我学这个手艺,从小学的效果更好,这门手艺也不算失传。”
杭彦自是没意见,“酿酒这件事你若是答应了,便都交给你处理,只要你能供得上数量,保证质量,其他的事情都由你自己定。”
叶庚没想到杭彦这么好说话,而且还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他连忙起身,给杭彦行礼,“多谢知县大人。”
杭彦点点头,“到时候我会和王村长说这件事,其他事情就由你们配合着做吧,还有,你要用云溪村的红枣酿一款酒,未来的红枣只能从云溪村买。”
酒必定是个赚钱的行当,杭彦想将两个村子捆绑上,以后不至于两个村子之间相差许多。
他站起身来,走到叶庚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叶庚,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带着青阳村酿出好酒来。”
叶庚听后,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知县大人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
杭彦在这边忙着建设元江县,一道圣旨正从京城往江西府传来。
十一月,圣旨到达元江县。
随着圣旨而来的还有一队人马,带着不少的赏赐。
熟悉的尖细嗓音,“江西府元江县知县杭彦接旨。”
杭彦一掀官袍,跪在地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江西府元江县知县杭彦,自上任以来,勤政爱民,政绩卓著,粪肥一物造福百姓千万,特赐金帛十匹,良田百亩,以资嘉奖。望其继续勉力,造福一方,钦此。”
杭彦恭敬地接过圣旨,磕头谢恩,“臣杭彦,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那队人马中的一名太监走上前来,将带来的赏赐一一交给杭彦,并道:“杭大人,陛下对您的政绩极为赞赏,特命我等前来传旨,望您继续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
杭彦拱手道:“多谢公公美言,杭某定当尽心竭力,不负皇恩。”
来给杭彦颁发圣旨的人是个熟人,袁公公,之前杭彦同苏才进宫时领路的那位公公,新荣帝身边的红人。
面对杭彦,袁公公面上始终带着些笑意,言语间也透着分亲近。
“杭大人,你这次弄得那个粪肥,皇上可是高兴坏了,听说这些日子就已经推行下去了,明年的收成好,想必杭大人的好事在后头呢。”
杭彦也语气亲近,“借袁公公吉言,能替皇上分忧,是我们臣子的本分。”
……………………
杭彦留着一行人吃了午膳,本想找个地方给他们休息,袁公公却道要四处看看。
杭彦就带着他们说着元江县一直往三个村子的方向走去。
想来袁公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对杭彦的一些政策和建设问的格外仔细。
还有各个村子如今的治理,他也要一一了解。
路上,遇到村民袁公公也要拉着人旁敲侧击一番。
不过杭彦是踏踏实实的为百姓做事,也不怕他看,遇到的那些村民也很给面子,对着杭彦尊敬又亲近。
他们不知道袁公公的身份,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
有些村民还很亲近的和杭彦打招呼,“知县大人,你吃过了没?”
杭彦也笑着回道:“吃过了。”
他从来元江县开始,一心为百姓做实事,现在带领这么多百姓富裕了起来,百姓是尊敬他的。
同时他身上还没有官架子,百姓都主动和他亲近,关心他。
平时杭彦出来视察田地的时候,百姓们最爱问的就是他吃了没,要是知道他没吃饭,还非要邀请他们去自己家,准备好好招待他一番。
袁公公看在眼里,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看来果然如皇上所说那般,杭大人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杭彦福了福身,“皇上谬赞,杭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袁公公嘴角的弧度又大了些,没说话。
直到三个村子都看过,袁公公才随了杭彦回了县衙。
拒绝了杭彦请他们休息一下的提议,袁公公直接带着人准备回京城了。
“杭大人,皇上那边还要我伺候,就不多留了,等不久杭大人回了京城,我们在叙。”
杭彦一愣,难道皇上准备召他回京了?
他才来了元江县一年。
杭彦识趣的没有多问,反正不管是在哪,对他来说都没什么区别。
杭彦拿了许多元江县的特产搬到了袁公公的马车上,“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袁公公一路辛苦了。”
杭彦拿的特别多,除了献给皇上的,还有袁公公他们一份。
皇上身边的红人,杭彦自然要表示一番。
袁公公扫了一眼那些东西,一下就明白了,“杭大人费心了。”
看着他们一行人都上了马车,即将准备离开时,杭彦呼出了口气。
车轮慢慢始动,突然,马车的帘子被掀开。
马车停了下来。
袁公公掀开车窗帘子,探出头来。
杭彦上前。
袁公公神色有些复杂的道:“杭大人,听闻苏太傅近日身子骨不太利落,已经告病许久了,来之前似乎已有半月余未曾上朝。”
杭彦心中大骇,老师的来信中从未提及此事,而且若单单是生病,袁公公也不会特意提及。
就听袁公公又道:“皇上还曾去探望,只听说不太好,望杭大人早些准备。”
杭彦朝着袁公公行了一礼,“多谢袁公公提点,杭彦记下了。”
马车再次行驶向前,这次没有停留,一直往京城的方向前行。
杭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县衙,写了一封信给苏太傅,询问他的病情。
同时还给杭越泽写了封信,提到了开酒楼一事,他这边有红枣酒,若是两相配合,肯定事半功倍。
让庄天寄出了信,杭彦坐在桌案前思虑良久,若是老师真的像袁公公说的那么严重,他怕是也无能为力了。
身为知县,杭彦无召不得入京。
他心中焦急,却无可奈何,只能多方打探消息。
送往京城的信,久久没有回应。
杭彦的心情愈发沉重,最近他时常想起与苏太傅的过往点滴。
他教他许多,官场之事,君臣之道。
没有苏才,就没有他这个状元。
--------------------------------------------------------------------------
过了许久,杭彦终于收到了苏太傅的回信。
不是一封,是两封。
信封上,明显是两个字体,一个是老师的,他认得。
另一个字迹娟秀,他也认得。
是苏夫人的。
杭彦心中已有了猜测,他有些颤抖的打开了苏才的那封信。
信中,苏太傅的字迹潦草,透露出一股虚弱,想来是病重之时写下的。
“杭彦,当你收到这封信时,老师可能已不在……”
看到这里,杭彦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信上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了,杭彦用手擦去眼泪,又读了起来。
虽已在病中,但是苏才对杭彦仍旧放心不下,信中循循教导他要如何为官,日后若位极人臣也切不可忘记本心,忘记你曾经许下的誓言。
当初他中得状元之时,苏才让他许下誓言,为百姓谋福,为皇帝尽忠,不愧于心,不愧于己。
苏才的话,仍犹在耳。
可如今人却……
苏才既相信他又担心他,信上的字字句句都是为他担忧,为他考虑。
苏才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年轻的时候为新荣帝谋划,殚精竭虑。
如今上了年纪,朝中动荡,临老了还少不了谋划忧思。
如今一场风寒,就将他彻底击垮了。
杭彦紧握着书信,心中悲痛不已。
这是他来到大宁国,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而去世的,是他的老师。
杭彦的脑海中忍不住想起他们曾经的一幕幕,为了让他适应考场氛围,一次次想出怪招的苏才。
那个笑起来像个弥勒佛一般的老头,如今……没了。
杭彦咬住牙,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信得最后,苏才说对不起他,将他带到这样的局面中,却不能在保护他了,希望杭彦不要怪他。
……………………
苏夫人的信没有那么冗长,只是交代了一下他们已经处理好了苏才的后事。
杭彦是苏才临走前最担心的人,因此苏夫人也格外惦记他。
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不要为苏才的死难过。
杭彦再也忍不住,眼泪大颗大颗落下。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杭彦觉得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他没想到当初在京城的分别,竟然就是最后一面。
老师临死前,他都不能见上一面。
杭彦心中悔恨。
他在元江县祭拜了苏才。
大宁国有律法,老师逝后,学生要为其居丧守孝十四日。
除了不能游玩享乐,还有三日不饮食,前七天内吃粥,七天后才能吃蔬菜水果,过了14天后才能吃肉的说法?
官服不能换,其他杭彦一一照做。
他还给苏夫人去了封信,让她节哀,如果有事可以去杭家。
虽说可能帮不上什么,但是多个人出主意,也是好的。
知道杭彦的心情不好,这两天县衙都安静了许多,杭彦专心守丧,期间未曾出过衙门一步。
………………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半月有余。
杭彦渐渐从深深的哀痛中渐渐走出,但心中仍如巨石般沉重。他时常会想起苏才的教导,想起他们曾经共同度过的时光,那些日子,仿佛就在昨日。
但他知道苏才对自己的期待,还有他身上的责任。
苏才虽然没有在信中说要他照顾苏凌和苏夫人,但是杭彦不能当做不知道。
苏才去了以后,他曾经的政敌必会打压他们一派,那些还在京城的官员,想来最近过的不会太好,还有苏凌,苏才唯一的儿子。
听说今年刚刚考中秀才,如今也不知道他最近过的怎么样。
想来是不太好的,本就因为多年未中倍受嘲笑,如今没有了苏才的庇护,想来更难了吧。
他自己也是因为远离了京城,才没有收到波及。
身负重任,杭彦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必须振作起来,继续为百姓谋福,为皇帝尽忠,这是苏才生前对他的期望,也是他如今唯一的办法。
想要再往上爬,不被人踩死,现在就要紧紧的抱住皇帝这条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