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回娘家借钱
刘德柱的儿子捣蛋的很,胆子大,跟他妈一样,用老陕的话说是“二杆子”。
儿子叫杨阳。
性格确实随她妈,小脸白白净净,虎头虎脑。
自从会跑后,整天疯得不归家,不吃饭不见他人影儿。
杨阳的性格一点都不像刘德柱,好像不是他的种。
尤其他正式姓杨后,老汉儿和老妈很少招视他,认为他不是刘家子孙。老汉儿一生气就骂刘德柱:“没出息的东西,给人家养后生……”
刘德柱听之任之,管他跟谁姓呢!反正是从他身上蹦出去的种。
正因为刘德柱这样豁达,丈母娘对他特抬举,把杨阳溺爱的不成样儿,视同己出。
杨阳跟他妈去外婆家甭提有多高兴,人未到,声先到,老远就扯着嗓子喊:“婆,我和我妈来看你啦!”
丈母娘年近花甲,身体挺好,比刘德柱老妈身板硬朗多了。
她迈出门槛一看是杨阳和二女子回来了,喜出望外,急忙迎上来抱起杨阳:“哎呀呀,我的宝贝孙子呦!多长时间没回来看你婆了?”
“我妈不带我来,一天光干活。”
杨阳见面就告状,婆娘故作生气的样子说:“妈,把他放下,沉死了!”
杨金华走进屋里,四处环顾:家还是原来的家。家什没变,摆设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
顿时一股温馨的感觉涌上心头。
突然想起她父亲,问:“我爸呢?”
“他去檀木梁了。”
“去那干啥?”
“听你爸说,村上要办个木材加工场,跟村干部去考察考察,准备修路的事。”
“我爸不是没当村长了吗?”
“没当了,他在家里能闲的住?”
杨金华“嗯”了一声,一挑门帘,钻进她曾经的闺房里。看到她熟悉的一切,精神顿时放松下来,一头倒在铺盖上。这种久违的感觉真好。毕竟是在娘屋里,可以撒娇,可以懒惰,可以不拘一切顾忌放松自己。
丈母娘在堂屋里逗了一会儿杨阳,觉得时间不早了,说:“去,跟你妈去耍,婆去杀鸡,中午给杨阳吃鸡肉。”
“外婆要杀鸡喽——”杨阳跟在他外婆身后欢呼雀跃,像个跟屁虫一样缠着。
杨金华听到她妈要杀鸡,急忙坐起来说:“妈,不要杀鸡了。开春了,鸡马上就要下蛋了。下午,我们就要回去。”
“回去干啥?板凳还没坐热就要走,难怪人家说,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我看你呀,是嫁了婆家忘了娘。既然回来了,就多住几天。”
“不。妈,我下午就要走。”
“那你回来是有啥事?”
“妈,我想问我爸借五千块钱,跟德柱办个养猪场。”
“呦,这事好是好,二女子,你想过没有,养猪这活可累人呀。你俩能受得了?”
“妈,我们不怕累。”
丈母娘突然觉得不对劲,说:“你们咋想起干这营生?这年头都说养猪出力不挣钱,是亏本营生。你们不能干!”
“妈,我们不干这个,干什么?别的又干不了。再说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慢慢富起来,我家穷的叮当响。别人家都盖新房了,可我家还是那三间破瓦房。再说,过两年杨阳又要上学,没钱咋行?”
“杨阳的事你们别操心,你爸说了,既然杨阳跟你姓,就是咱杨家的后人。上学以后,一切费用由你爸全包了。”
“妈,话是这么说,你和我爸过几年都老了,干不动了,哪来钱?我也不能全指靠爸妈一辈子呀,是吧?”
“那行。等你爸回来了,我让他给你借钱。多的不敢说,三五千应该不成问题。你歇着吧,妈去杀鸡。”
“妈,不杀鸡了,爸给我钱,我下午就走。”
“急啥?回来了,就多住几天,再忙也不在乎这两天时间。”
直到中午时分,老丈人回来了,没进门就闻到炖鸡的味道,便大声嚷道:“老太婆,今天太阳咋从西边出来了,咋想起给老子炖鸡吃?”
一进门,杨阳一声:“爷爷——”喊出。
老丈人突然看到二女子和外孙回来了,乐得合不拢嘴,双手将杨阳举在头顶,爷孙俩在屋里打圈圈……
吃饭时,杨金华看她爸小酒喝到兴头上,开始向他说借钱的事。
老丈人一听愣住,半天才反应过来:回来是借钱的,不借钱还不回来呀?
于是嗔怪地说:“你这女子,咋不早说?我把钱全部投资给村上木材加工场了。”
杨金华一听心都凉了。
唯一希望彻底破灭,伤心的泪水涌上心头,两眼泪汪汪地说:“爸,没钱算了,只怪女儿命……命苦,没嫁给一个好人家。”
老丈人呷了一口酒:“这点破事就算命苦哇?甭怕,一会儿吃了饭,老子去村上给你大姐打个电话,就说老子借她五千块钱……”
她爸话还没说完,激动的她妈就在一旁插话:“对头,对头。顺便让她割几斤肉捎回来。”
刘德柱那捣蛋的狗崽子在她妈跟前,仰着小脸,瞪着浓眉大眼对他外婆说:“婆,大姨要是不拿肉回来,我就叫我爸打大姨的屁股!”
“滚——”
这个狗崽子,一句话逗得满屋子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