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圣临默示录:从通关七大名校开始 > 第4章 三生万物

第4章 三生万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听完老师的讲述,咲烨感到有些云里雾里的望了望墙上的钟表,欣慰于总算熬到了快下课的时间。

    当布置完作业后,蔡老师放下空空的水杯,继续跟同学们交待道:“明天的课上,我们将讲解空间的“量子嵌隙结构”与“灵隙之世”的关系,这是新课标刚加入考试教材的内容,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希望同学们能提前预习一下,便于明天的理解贯通。”

    咲烨听罢把课本往后翻到下一章,敷衍似的将书上的内容扫了几眼,觉得甚是枯燥乏味、不知所云。

    “量子嵌隙结构”又称“普朗克-间隙结构”,是空间的一种量子化结构。

    在量子空间理论中,空间并不是可分为无穷小的结构,在极微小的普朗克尺度(16的负三十五次方米),空间并非平滑而连续的存在,而是离散的量子化存在,由普朗克尺度下不可分割的空间量子组成,每个空间量子的体积与普朗克长度的立方成正比,以矩阵的形式构成了整个宇宙的空间。

    在空间的量子矩阵结构背景下,又分为一重矩阵、二重矩阵与三重矩阵的解析。

    一重矩阵又称“一元无隙结构”,即空间是由理想化的立方体形或菱形十二面体形空间量子无隙铺满,而在此解析上进行的理论演算目前均已被实验所证伪。

    二重矩阵又称为“二元嵌隙结构”,顾名思义由两个自成一体又相互嵌合的空间体架构而成,在二维层面上类似于国际象棋黑白棋盘的布局,以间格相嵌的方式构成了现实空间的整体。在此解析上构筑的理论,虽然有效调和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矛盾,却与一些实验数据不符。

    三重矩阵,则为三维矩阵空间的最大化拆分,各个矩阵以斜点或邻线(边缘)为系而自成一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间架空间结构,即“普朗克-三重间隙结构”,是目前与实验数据最吻合的量子空间理论。

    该理论将我们的宇宙解释为一个三重叠合宇宙,我们所习以为常的现实世界,实则是三个拥有各自物理法则的不同世界的耦合态………

    而这三个宇宙或者说三个世界交汇叠合的过程之始,之前一直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即“宇宙大爆炸”。

    大约137亿年前,两个拥有各自物理法则的“单重宇宙”和“双重宇宙”的碰撞,引发了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的事件。“大爆炸”初始时的奇点,源于两个“源宇宙”的边缘最开始碰撞的交汇点,而“大爆炸”之后“新宇宙”的快速膨胀,亦是两个“源宇宙”在相互交汇中,融合区不断扩大的过程。

    在“大爆炸”的融合过程中,不仅存在不同“源宇宙”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混杂,也存在各个“源宇宙”不同物理法则之间的混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三体互耦作用。

    由于三体系统是一个混沌系统,三重宇宙在三重空间元互耦作用下的时空混沌效应造成了微观世界的粒子以混沌的方式而运动。繁乱混沌的极小蜷缩空间,如同一个万花筒,由此产生了诸如:量子不确定性、量子相干性、波函数坍缩等光怪陆离的微观现象,正是这些微观效应,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运行基础。

    而广义相对论中以时空弯曲所诠释的万有引力,实则是来自于另一个“源宇宙”熵增势能下的压强,本质来说是一种“熵力”,与此对应的是,将热力学定律应用于伦德勒视界,即可成功导出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

    无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哪个“源宇宙”,根据《圣临经言》第1章第3节中所载录关于圣灵对至圣先知的启示,圣灵的世界“灵隙之世”,便是运行在与我们的世界对应的另一个“源宇宙”之中,存在于与现世相邻而又触不可及的空间中,这个宇宙被称为“灵隙空间”,隐藏在16的负三十三次方米以下……它无法被觉察,却又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的距离甚至小过两个相邻原子的间距……

    看到这里,咲烨提笔在书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固然是他叛逆质疑的性格使然,对教科书上的内容从来都不尽信,也有他私下读过一些课外书的原因。

    而直到后来,在他经历过诸多林林总总之后,才知道所谓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才明白原来另一个世界的所有秘密,千万年来不过是掩藏在寻常而非玄奥之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