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
【项梁一死,章邯认为楚国的军队就不值得担心了,于是便率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军。
此时,赵王赵歇以及国相张耳,将军陈余逃进了巨鹿城。
章邯命王离、涉间围攻巨鹿,自己则率军驻扎在巨鹿城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草,而巨鹿城北面则有陈余的数万大军。
赵王被困在巨鹿不得出,无奈之下只能求助各国诸侯。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大军走到安阳,宋义下令安营扎寨,停留四十六天而不前进。】
王翦面色沉重地望向天幕,眼前的局势看似大秦占据上风,实则不妙啊!
大秦的军力被牵制在巨鹿,本应奉命救援的宋义却止步不前,秦军若与赵国交战,打胜了则军队疲惫,此时万一楚军趁秦军疲惫时发动攻击必会令秦军措手不及,若是秦军败了,则军队必会士气低迷,这时楚军趁机追击,稍有不慎,必会令咸阳不保啊!
始皇帝若有所思,他看出了几分端倪,却没有身经百战的王翦看的透彻。
王翦上前一步进言:“陛下,宋义可用。”
始皇帝颔首,示意身后的内侍去办这件事。
【当时天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而宋义在送自己的儿子宋襄去辅佐齐国后,却设宴摆酒,大会宾客。
项羽非常不满,他觉得巨鹿城的赵军在等待救援,你宋义却止步不前是怎么回事?
于是项羽就前去质问宋义,项羽认为现在当务之急是带兵渡河,与巨鹿城之内的赵军里应外合,大败秦军,而宋义却认为用打牛虻的方法是消灭不了虱子的。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宋义的打算是坐山观虎斗,不管秦是胜是败,最终的赢家都会是楚国。
宋义在军中下达命令:“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人,一律处斩!”
此令一出,军中的闲言碎语顷刻消散,众将士莫敢不从。
项羽更是气不顺,明眼人都知道宋义的军令是针对项羽下的。
项羽觉得以秦军的兵力势必会占领赵国,等到秦军占领赵国时,秦军会更强大,到时哪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楚国的所有兵力都在宋义手中,宋义的一举一动关乎楚国的存亡,宋义屯兵不前,就是不体恤士卒,为自己谋私利。
项羽越想越觉得不能把楚国的前程都押在宋义的手中,于是在一个早晨,项羽在宋义的营帐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
事出不能无名,项羽想了个措辞,他给众人说,是因为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秘密令自己杀死宋义,项羽把锅甩在了宋义的头上,给他扣上个谋反的帽子。
此后,项羽取代了宋义的位置成为了楚国的上将军,掌楚国军权。
项羽派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援救巨鹿。】
天幕中两军对峙,秦军四十万,玄色军旗,遮天蔽日,而项羽的军队仅仅只有五万人。
“此战必胜!”
章邯神情激动,犹如亲临战场,神女说项羽是他的克星,可他不相信项羽的五万军队能抵得过大秦的四十万军队,此战项羽必败。
【成王败寇在此一举,项羽深知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他唯一的选择只有打败秦军。
项羽下令全军渡河,凿沉全部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全军只携带三天的口粮,誓与秦军殊死决战。
楚军围困住王离,切断秦军输送粮食的甬道,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杀了苏角,秦军大势已去,然,涉间拒向楚军投降,最后自焚而死。
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一战封神,彻底在诸侯国之间打响了自己的名声,诸侯皆威慑于项羽的勇猛。】
天幕中,扮演项羽的演员,勒马回眸,他身材高达,面容英俊,纵横战场,犹如一头猛虎。
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各诸侯跪着进入辕门,无人敢抬头直视项羽。
亲眼所见项羽是如何领兵大败秦军后,大秦的朝堂上惊呼声此起彼伏。
章邯急促呼吸着,他紧握双拳,面有不可思议之色,以五万对四十万,项羽竟然胜了?
秦人尚武,历来崇拜勇士,但这勇士若是站在秦的对立面那就不妙了。
始皇帝一言不发,双眸黑如静海,他直直望向章邯。
章邯一个激灵,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乎有罪。
王翦、王贲亦出列,王翦沉声道:“臣教孙无方。”
始皇帝声音如常,面上神色难辨,他亲自扶王翦起身,又命章邯、王贲起身。
“爱卿莫要多虑,秦之危罪在寡人,诸爱卿为大秦奋战,不仅无罪,还要有赏。”
王家已经是勋爵之家,顶级彻侯,始皇帝便象征性地赏千金,以示恩典,而章邯则被同样赏以千金,始皇帝本想封章邯为官大夫,但考虑到秦法,便绝了这个念头,章邯尚且年少,且让他跟在蒙恬身边,靠军功一步步成为大秦的将星吧!
【巨鹿一战后,章邯驻扎在棘原,项羽驻扎在漳水南岸,两军对峙,却不交战,楚军锋芒毕露,现在与楚军交战恐会大败,章邯欲避其锋芒,暂等时机。
但胡亥却认为章邯是被项羽打怕了,他专门派人去责备章邯,也是章邯对大秦忠诚,若是换成其他有野心的人,早反了大秦自立为王了。
面对秦二世的责备,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说明情况,但司马欣到了咸阳三天,赵高都不接见他,国难当头,赵高却避而不见,这明显是不信任司马欣,司马欣害怕自己恐遭不测,便逃回军中,赵高果然命人去追司马欣,好在没有追上。
司马欣对章邯说:“赵高把持朝廷,非同党不可能有所作为,现在若是胜了,赵高可能会嫉妒我们的功劳,若是败了,我们很可能会被处死。”
司马欣的话是事实,也正是章邯所担忧的,恰在这时陈余也写了一封信给章邯,以白起和蒙恬的下场为例,来说明功劳太多,易遭祸患,劝章邯倒戈,与各路诸侯联合,共同攻打秦国。
章邯犹豫不决,他生于秦,长于秦,若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呢?在生与死的考量下,章邯最终做出了决定。
章邯派侯始成去见项羽,想同项羽订立合约,楚军粮少,久战未必能赢,于是项羽就同章邯签署了盟约。
章邯是大秦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胡亥却不相信他,章邯一倒戈,大秦再也没有可用的将才了。
项羽立章邯为雍王,任司马欣为上将军,皆安置在楚军中。
诸侯军的官兵以前因为服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国的官兵对他们无礼,现在秦军投降了,诸侯军的官兵们纷纷以牙还牙,把他们曾经受到过的欺辱纷纷加诸在秦军的身上。
秦军的官兵私下议论,他们认为章邯欺骗他们投降诸侯军,要是能灭了秦还好,若是入关后反被打败,那朝廷势必会杀光他们这些投降了的秦军的妻儿父母。
项羽认为秦军的想法会扰乱军心,况且二十万秦军到了关中若是不听从指挥的话,反而是威胁,项羽和黥布、蒲将军商量只带章邯、司马欣等入秦地,其余之人全部杀掉。
于是楚军一夜之间把投降了的二十万秦军全部坑杀在新安城南。】
天幕下,桓水南岸殷墟。
章邯脸上的泪痕犹未干,他方才正一把鼻涕一把泪和项羽哭诉着赵高的种种卑劣行径,项羽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理解他。
章邯刚哭过,声音犹带哽咽,但这并不妨碍他的愤怒,章邯怒而拔出佩剑,直指项羽。
“项羽,你说会善待我的部下,你就是这样善待他们的?”
章邯握剑的右臂微微颤抖,那可是二十万条生命啊!他们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他们的妻儿父母还在大秦等着他们回家,他们是被自己害死的,若不是自己降了叛军,他们何至于此啊!
项羽身后的侍卫“刷”地拔出配剑,两方人马对峙,双方分毫不让。
利剑闪着寒光,项羽却没有退让,他直视章邯的双眼,说出的话令章邯心惊。
“你没有选择,如今的大秦皆知你是降将,你回不去了,左右暴秦无道,况且大丈夫岂能久居人之下,不如今日你自立为王,同我一起反了大秦。”
章邯眸中布满血丝,顷刻间心中万千思绪,良久,他叹息一声,右臂无力垂下。
“你走吧!我今日不杀你,来日你我战场相见必不死不休。”
经过两次战役,章邯深知项羽的勇猛,他不想和这种人为敌,但人各有志,项羽其人有朝一日必会反了楚王,两人今生注定为敌。
他章邯已经负过大秦一次了,今生他不会再负大秦,秦在他在,秦亡他王,秦二世既是无道之主,那就再从宗室之中挑选一个有能力的。
昔日长安君之子子婴曾在胡亥欲杀蒙恬、蒙毅两兄弟时劝谏过胡亥,想来若是子婴成为君主,也应该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若是,章邯眸光一黯,若是子婴又是另一个秦二世,他就杀了他,再选一个,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军心。
章邯脱掉上裳,跪于军前,铜色的肤上布满几十条鞭痕,胸前血肉模糊,这是他方才命司马欣打的。
“诸位,往日种种是我章邯不对,章邯自知罪孽深重,邯在此向大家谢罪。”
章邯跪于演武台,面向大军狠狠磕了下去,起身时,额头上已是青紫一片。
“然,大秦已是危急存亡之际,君王无能,佞臣当道,昔年始皇帝扫六合,一统天下,我等身为秦国人,是何等与有荣焉,大秦是我们的国,国之将破,家又何存,我等身为秦人,当有始皇帝之志,生为秦人,死为秦魂,君王无道,何不重立君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军中不知谁人唱起了《无衣》,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唱和,有人亦随着歌声哭泣,哭声接连成一片,有人高呼“不当亡国奴,重立君王!”
越来越多的将士跟着呐喊,众将士的声音震彻天地。
跪于台上的章邯缓缓吐出一口气,与台下的司马欣对视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场动乱的军心总算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