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出去逛逛
刘庄头恍然大悟,点了点头,再次审视了手中的方子,确认无误后,他急切地想要按照方子沤肥,因为地里的庄稼正急需肥料。
他随即又想到什么,说道:“二小姐,我想将这沤肥的方法告诉村里的人,让他们也能跟着沤制,不知您是否同意?”
没等沈静萱回答,他又连忙解释:“老奴是想,村里不是每家每户都像我们一样养有那么多牲畜,粪肥自然也不足。如果他们也能沤制一些,收成时就能多得些粮食,交完粮税后还能多留一些。”
沈静萱没想到她会提出这个建议,微笑着回答:“当然可以,我本就没打算将这沤肥之法保密。如果村里的人想学这沤肥之法,你一定要提醒他们,沤肥的地方不能靠近火源,翻肥时尤其要注意。”
刘庄头认真记下,又问:“小姐,那这肥坑应该在哪里沤制才合适呢?”
沈静萱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如果在家沤制,就找一个远离厨房的地方,也要避开居住区。如果离住的地方太近,长时间闻那种气味,人可能会生病。”
她又补充道:“挖好坑后,不要急着填入污物,先用黄黏土将坑的四周涂抹一遍,等那黏土风干了再放东西下去,防止肥料渗漏到地下。”
刘庄头点头表示记住了。
沈静萱让六子将那三十斤培育好的麦种交给刘庄头:“刘叔,这是剩下的麦种,这一小包是大豆种,也要一并种下。”
刘庄头打开大豆种子的袋子查看,估算了一下,应该足够种一亩地。
沈静萱吩咐六子将种子拿出去,放在刘庄头的板车上。刘庄头本以为会有很多种子,便拉来了板车准备装载。
沈静萱站在门口,目送刘庄头离去的背影,突然萌生了在附近逛逛的念头。
小院位于村子的最深处,与村民的居住区相隔甚远,必须过桥才能到达。府里的家仆和长工都住在这一边,与村民的生活区域有所隔离。村民们除非有事,一般不会过桥来到这边。
沈静萱转头对青竹说:“青竹,我想去村里走走。”
青竹提醒道:“小姐,要出门的话得请示一下夫人,若是我们就这么出去夫人会不高兴的。”
沈静萱无奈,只得先回去找陈氏。沈玥已经抄录好了荷花酥的方子,见沈静萱还没回来,便想到前院找她。没想到刚出房门,就看见沈静萱正朝正院走去。
沈玥出声叫住了她:“萱儿。”
沈静萱听到声音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沈玥走来:“阿姐,我想去村里逛逛,正要去告诉阿娘。”
沈玥闻言,笑着说:“阿姐陪你一起去。”
陈氏正在屋内查看刘庄头送来的账本,庄子上的收支情况都详细记录在内。当姐妹俩来找她,表达想要出去逛逛的愿望时,陈氏没有阻拦,只是叮嘱她们要小心。
姐妹俩高兴地答应了,然后一起出门。走到院子门口时,六子已经将马车牵来了。
沈静萱对六子说:“六子,我们走着去就行,坐马车多没意思。”她拉着沈玥的手,两人一起向桥边走去。
青竹和夏竹听从沈静萱的吩咐,各自提着一个空篮子跟在一旁,而双福则走在前面带路。六子见状,将马车交给守门的仆从,然后匆忙跟上。
姐妹俩一路走走停停,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沈玥看到好看的野花,还会忍不住摘上一些。路上的村民只是多看她们两眼,便继续忙自己的活。村道上,一些小孩在打闹嬉戏。
河边,几个大人在下水口处抓鱼,周围聚集了一些小孩观看。沈玥和沈静萱也好奇地凑过去看热闹。
那些小孩看起来最大的八九岁,小的才四五岁,他们蹲在一边,看到沈静萱一行人过来,显得有些局促,纷纷往边上挪了挪。
但其中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孩,对她们充满好奇,脆生生地问道:“你们是刘庄头的东家吗?”
沈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轻声反问:“为何你会觉得我们是刘庄头的东家呢?”
那小孩解释说:“昨天我看见你们的马车往村里去了。村里人都知道刘庄头东家的院子在那边,而且你们刚才也是从那边走过来的。”
沈静萱微笑着问:“你倒是聪明,叫什么名字?”
小孩听到沈静萱夸他聪明,憨憨地笑了:“我娘也说我聪明,我叫二丫。”
沈静萱又问:“在水里抓鱼的是你家人吗?”
二丫点点头,一边指着水里的人,一边一一介绍:“那是我大伯,那是我大哥,那个是虎子的爹爹……”她像倒豆子一样,把下面抓鱼的人和旁边看热闹的小孩都介绍了一遍。
沈玥和沈静萱没有打断她,而是蹲在一旁静静地听她说。周围的小孩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局促,偶尔插话,对沈玥和沈静萱的问题也都一一作答。
孩子们兴奋地向沈玥和沈静萱分享着村里的趣事、美食和好玩的去处。沈玥和沈静萱听得津津有味,她们平日里鲜少有机会如此亲近自然和村民的生活。
今天,她们也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些自己所知的趣事,尽管生活背景迥异,但孩子们同样听得入迷,对她们所说的新奇事物充满了好奇。
时间在愉快的交流中飞逝,抓鱼的村民们也陆续上岸,他们看到沈玥和沈静萱与自家孩子们打成一片,显得有些惊讶。
虎子注意到自己的父亲上岸,急忙跑过去,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父亲手中的桶,其他孩子们也纷纷围了过来。
虎子兴奋地叫道:“哇,爹,你好厉害,居然抓了这么多!”
虎子的父亲一脸慈爱地看着他,笑着说:“今晚让你娘炖两条吃,剩下的咱们先养着,够咱们吃上好几天了。”
沈玥和沈静萱也好奇地想看看桶里的收获,但面对几位壮硕的男子,她们觉得不便上前,便只是远远地站着,向他们投以友好的微笑。
几位大人感受到了她们的善意,纷纷点头示意,算是打了个招呼,随后便带着孩子们和满满的收获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