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三皇子
灯火通明的议事殿内,两旁的文武百官均低着头,等待着圣上的指示。
“没人愿去吗?坞州千万百姓此时正身处水深火热,无家可归,民不聊生!身为百姓官,竟无一人愿去!”
龙座之上,一身明黄长袍,紧皱双眉,朝一旁的扶手一拍,震得百官一抖擞,头低得更凶了。
今日一早,张回加急上书坞州的洪灾,千万百姓无家可归,光靠区区知府怕是有心无力,急需物资救助。
可文武百官竟无人愿去,气得皇帝直捶胸口。
眼看皇帝马上就要发飙,百官们左看看右看看,心里就想着有人赶紧站出来。
坞州虽不算偏远,若想要带着百车粮食衣物走上大半个月,要是途中偶遇绑匪山贼,小命说不定也交代去了,就算到了短则两三月,长则半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做着吃力不讨好的活。
“孩儿愿为父皇解忧!”百官们正愁着呢,三皇子李言风的声音从殿外传出。
后边还跟着二皇子和太子。三人一同驻足在殿堂中行礼后,二皇子和太子便朝一边走去。
李言风双手抱拳,抬头朝圣上望去:“孩儿愿去坞州解百姓之难,听闻坞州百姓身处险境,孩儿倍感百姓之忧,只想尽快出发将物资送往灾区。”
皇帝看着这个儿子,竟心生一股骄傲之气。李言风生母地位并不高,但惯会说些奉承之话深得皇帝喜爱,生下李言风后也升至妃位。
“风儿,此去坞州不似平常游山玩水,路途艰险万分,你可知?”虽是骄傲,可这最小的皇子还从未出过皇城,更别说独自处理此等大事。
“孩儿再等两年也到弱冠之岁,是时候为父皇分忧。太傅也常教导孩儿有识之士皆胸怀天下,心寄苍生。更何况孩儿生为皇子,锦衣玉食皆取之百姓,如今百姓有难,又有何坐视不管之理。”大堂之上安静的可怕,李言风字字句句铿锵有力。
说罢,便顺势一跪,双手作揖:“孩儿胸怀大志,还恳望父皇给此机会,让孩儿帮父皇分忧。”
还是你的马屁会拍啊,二皇子李暮词站在殿旁,旁人倒是看不出任何情绪。李暮词朝对面太子看去,只见李玄夜嘴角微微勾起,但也看不出任何的嘲笑或者轻视的情绪,倒是有一丝慈祥?!
怎么对自己的皇弟心生骄傲?皇家什么时候也有这种感情了。李暮词还在心里盘算着,忽地,太子直勾勾的回了他的眼神,微微低头代表浅浅的招呼,好一个正人君子,装模作样!
殿中那位皇上倒是哈哈大笑几声,黄袍一挥:“好啊!既然风儿愿去,朕就给你这次机会。此次前去还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此去还需工部和兵部一路协助而行,确保万无一失。”
工部尚书沈齐往前一步,作揖道:“臣在,只是城北望灯楼还在修缮之中,臣怕是抽不开身。”
刚说罢,皇上脸色一变,还未发难,沈齐又赶紧说到:“臣虽不得抽身,但臣子沈珏,自小也随臣监管皇城大小院子修建,黄泽恩惠,年前已升至工部侍郎,臣觉得,臣子能助三皇子一臂之力。”
听闻,皇上紧皱的眉头总算松开了些,“好!如此甚好,再派一队锦衣卫跟从保护三皇子以及物资安危。明日准备好物资,即刻出发。”
-----------------------------------------------------
“殿下,如今可且放心下了,至少我们一去,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不会有更大的篓子。”一侍卫模样的男子,站在李言风背后,缓缓说到。
李言风的背挺得笔直,相对太子而言身形略显单薄,他缓缓转过身来,嘴角上扬,双眼略显轻蔑,还有未消的稚气。
“水来将挡,火来土掩。他们竟没有跟我抢,肯定也是不敢离开皇城,一群胆小鬼。还得我出马,既能将此事压下来,也能得个好名声。”李言风说完,冷哼一声。
心里还是隐约有些堵堵的,要是放在往常,百姓有难,他这二皇子总是第一个跳出来体恤民生的,今日为何一句话不吭?难道养尊处优久了,也离不开这黄金般的皇城,终究是个文弱书生,能掀起什么风浪。
“退下吧,明日等工部筹备好了再来寻我,本王的东西都给我准备齐全咯,还有那暖床侍女,一并带走,准备好之前别打扰我。”
侍卫一听,有些犹豫,“殿下,侍女等要是被发现了,难免会被参一本品行不端,闹到御前就不好了。”
“会被发现就不会想办法吗?难道要我这一行半月,就没一点打发?”李言风脸上一改刚才的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狠意。
侍卫还想说什么,对上李言风的眼神,吓得赶紧低头,应下便匆匆下去了。
东宫内,顾知许正对坐在李玄夜面前,手持黑子,作思考状,眼睛微虚,思考片刻,胸有成竹,落在了棋盘上。
“你输了。”
“你就不会让让我?日日下棋都是你赢,以后我就不和你下了。”李玄夜将手里的白子,一一放回棋罐,脸上也看不出一丝愤怒。顾知许从小便善棋艺,李玄夜的棋艺都是顾知许一步一步教出来的。
“官场如棋盘,一步有一步的思量,每落一子,就要思量接下来的三四子,有处可落,有棋可收。”
顾知许拍拍双手,顺势往后一倒,双臂垫在脑后,好不惬意。
李玄夜倒也习惯了,端起桌上的茶,细抿一口,嘴角微扬,“棋局已下完,是时候该收网了。”
秋日的夜,寂静的可怕,皇宫中的每座宫殿都有专属的秘密,凉风袭来,窗外的落叶娑娑作响,只剩散落一地的枯叶。
东宫外传来一阵急促细碎的踩叶声,顾知许和李玄夜都听见了,却也丝毫不动,收网了,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