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八字
注意到父亲的神色,晏涂下意识地蹙眉,问道:“父亲,可是这庚帖有什么不妥之处?”
晏涂打小跟在父亲身边长大,哪怕是敌军压境,父亲依旧是临危不乱,这还是他第一次见父亲变了脸色。
一时间他倒是有些好奇,这庚帖究竟有何奇特之处,竟能让父亲露出这样一副惊异的神色。
不过好奇的同时,晏涂心中也难免有所忧虑,父亲会露出如此神情,是因为那张庚帖,事关小妹的婚事,他如何能不慎重。
听到儿子的询问,晏向明适才回过神。
对于晏涂的问题,晏向明并未回答,而是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庚帖递到了儿子面前,示意他自己看。
晏涂眼底多了几分疑惑,拿过庚帖细细看了起来。
一遍看下来,晏涂并未发现这庚帖有任何的不妥之处。
想着父亲先前的模样,晏涂怀疑是自己看漏了什么,又一字一句地重新看了起来,但细细看下来,他依旧没找到什么问题。
“这庚帖并无不妥之处,父亲何故叹气?”晏涂抬头,望向父亲的眼眸中带着困惑。
晏向明没有立刻回答,一只手支着额头,似是陷入了思索,好一会儿才摇了摇头:“无事,只是觉得这庚帖上的生辰八字有些眼熟,也许是我记错了也说不定。”
闻言,晏涂将目光落到那庚帖上书写的生辰八字上,他可以确信,这个八字,他未曾见过,也许正如父亲所说,是父亲他记错了呢。
放下庚帖,观父亲面上多了几分愁苦,晏涂以为他是在为自家小妹的婚事发愁,不由笑道:“那镜道书虽有目的,却也算是温和有礼,不说别人,单是与太子相比强得可不止是一星半点儿。阿澜找了这么个夫婿,也算是好事,父亲也不必如此介怀。”
晏向明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愁绪:“我可不是担心这个。”
“阿澜成婚,于情于理我都该上魏府走一遭。”说着晏向明揉了揉额角,一副头疼的模样。
闻言,晏涂抿了抿唇,什么都没说。
在晏涂的记忆中,父亲和外公一直都不太对付,儿时尚有母亲在之间调和,看在母亲的面子上,父亲和外公之间的关系倒也有所缓和。
自从母亲离世起,父亲再未曾踏过魏府一步,就连每回去魏府接小妹,父亲也是让他前往,而外公也默许了父亲这番行径。
外公虽与父亲疏远,但外公对他和小妹依旧是极好的,就算是这样,他和小妹在外公面前提及父亲,外公也是要恼的。
当时他还小,不清楚父亲与外公之间为何会搞得如此僵硬,如今细细想来,恐怕是因为母亲。
他与小妹曾问过母亲的死因,可不管是父亲,亦或是外公,在与母亲有关的事情上,都是一样的讳莫如深。
父亲和外公的态度过于反常,虽未言明,但也足以让他和小妹猜到,母亲的离世,定然有着他们所不知道的隐情。
一双凤眸低垂,晏涂不发一言,等着父亲缓过劲儿来。
好一会儿,晏向明才回过神来,一直撑着额头的手臂缓缓放下,呼出一口浊气,瞥了坐在对面的儿子一眼,沉声道:“你小子跟我一起去魏府,阿澜的婚事也该定下来了。”
听了这话,晏涂也不算太过惊讶,毕竟涉及到小妹的婚事,就算父亲和外公在如何互相看不顺眼,这个时候也不会意气用事。
见晏涂没有动作,晏向明不由催促道:“别愣着了,我记得库房里有一套和田玉的棋子,让人找出来装好。”
说着晏向明起身,也不等晏涂回应,自顾自地离开正厅,向侯府大门而去。
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身影,晏涂失笑,父亲说是自己与外公互相看不上眼,可不还是记着外公的喜好,就连送礼都是挑外公喜欢的物件。
侯府距魏府离得本就不远,他们又是乘马车而行,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魏府。
此次出行,除了一个车夫,并未有随行的侍卫小厮,因此一下马车,晏涂便上前叫门。
且不说父亲与外公不和,就算他们之间再如何亲近,叫门这种小事,他也不能让父亲亲自来做。
侯府与魏府之间到底是姻亲,就算是新来的下人没见过武安侯,也不会不认识晏涂,一见来人就赶忙将人迎入府内,同时派人去通报。
尚未到前厅,便有人迎了上来。
外公从不迎客,晏涂清楚,来的人绝不会是外公,果不其然,一抬眼,就见陈伯匆匆而来。
“侯爷,世子。”陈伯微微躬身,伸出一只手指向后院,笑道:“老爷正在后院侍弄花草,还请侯爷和世子随老奴来。”
说着陈伯直起身子,为两人引路。
陈伯始终落后晏向明一步的距离,与其说是引路,倒不如说是陪同,毕竟他们两个对魏府的格局都熟悉得很。
看着周遭与记忆中几乎别无二致的景色,晏向明眸光闪了闪,有些失神。
自静姝离世后,他已经有十多年未曾踏入过魏府,可府上的一草一木,一如往昔,未曾改变。
察觉到父亲的心不在焉,晏涂想要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人扼制住了一般,发不出声音来。
心里叹了口气,看着父亲略显落寞的背影,晏涂到底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起先他还疑惑,就算父亲与外公之间有天大的疑惑,就算是装装样子,父亲也不该对魏府避而远之。
事到如今,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母亲离世后,父亲竟未曾踏足过魏府。
想来,父亲只是怕触景伤情罢了。
母亲离世时他尚且年幼,对于母亲他也仅仅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已。
他尚且如此,更何况还尚在襁褓中的小妹,晏澜对于母亲的印象,更多是从他人口中得知。
他们兄妹两个没有太多的感触,可父亲不一样,父亲心里一直念着母亲,魏府中有太多母亲留下来的痕迹,看到这些痕迹,父亲难免会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