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气温与有关食物的几点讨论
《机械笔记》第59页:
6月22日。
气温似乎只用了一两天的时间就升高至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总结出节气确实非常有必要,一个星期以前天还有些凉,上周六摘杨梅的时候,虽然天也有点热了,但是如果不做一些劳动气温还是正舒适的。夏至一到,天气就明显的热了起来。昨天白天已经让我觉得有些热了,至于今天我打开了空调。早上的时候,我邀请凯神暑假一起出去玩,凯神说太热了,那时候我还没意识到天气已经发生了变化。
其他没什么事了,只好用一篇存稿,今天讲讲食物。我想讲几点。
首先是关于小孩子喜欢吃什么的思考。结论是小孩子大多也大概喜欢吃肯德基。其实也好理解。中国最大众的小吃应该是烧烤。有些小孩子对气味重的东西很敏感,烧烤的腌料里面有很多香料,小孩子可能觉得冲鼻子。小孩更喜欢油炸,可能是因为油炸和烧烤的香味不太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还没想清楚。对了,最近肯德基出了新品擂椒皮蛋塔可,我很期待。
第二是谈谈小镇平时的伙食。其实,小镇菜市场里根本买不到什么特别的菜。一般的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等,都是同一品种的,或者说区分不出太多品种,可能都是在相类似的养殖户养殖场里进的货。只有鸭肉,可能是我们地方习俗关系,觉得鸭肉特别滋补,所以有好几个品种。因为大部分肉类品种一样,这些肉类各摊贩间价格也类似。所以没什么奢侈的食材。市场里最贵的应该就是小只的龙虾,大概在100-400元。大约两只就是一盘。至于其他的食材,比如各类珍贵的海鲜,得去专门的全市海鲜市场;各种山珍,得去个别农村的养殖场或者专人那里收购,其实都很费事。只有我的舅舅们这些闲着没事又熟悉行情的老饕会去找找,我家里完全没兴趣。所以过年过节无非就是把家里平时三四天吃的菜品放到一天吃。然后因为吃不完第二天接着吃。所以看视频学做菜时,很多食材本地买不到,也就做不出大厨们指导的风味了。
最后讲一讲外国烹饪吧。其实我最抱有期待的是中东的美食。一个美食区域吧,地方大,美食的多样性就丰富;历史久,对食材的利用层次就会深;祖上阔,吃的东西就讲究。我这个总结其实是没什么道理的,看看印度,看看西欧,吃的有些东西都莫名其妙。但我觉得中东很多地方对某些食材的利用跟我们差不多,但是立足特殊的环境和香料,东西感觉都挺好吃。我一直很喜欢吃茄酱。就是把茄子蒸熟了之后加入调料捣碎成酱。听说中东人也吃茄酱,我特别好奇他们的茄酱是什么口味的。但是我去了很多中东菜馆都没见过这个酱,只有鹰嘴豆泥、酸奶酱之类的。虽然历史同样悠久,但感觉目前来看中东的一些文化可能会有断绝的危险,还是希望自己能尽量体验吧,也希望中东人民能够生活在安稳的环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