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林冲,我是大宋话事人 > 第23章 劫富济贫的事,能干

第23章 劫富济贫的事,能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先说眼下,史文恭用蜡烛烧了书信,说道“柴大官人一直与我,和卢俊义将军私交甚好。实不相瞒,早先落草梁山,也是受柴大官人的指点。”

    原来如此,我连连点头。

    “那柴大官人把今年岁币的线路和时间,告知梁山,可是有何计划?”

    “我想替天下百姓,劫下岁币。都是搜刮我大宋的不义之财,怎能眼睁睁看着流到敌人手中。”

    “大哥是想劫富济贫?壮心虽好,可是每年的岁币都是朝廷精兵强将押运,少则八千,多则上万的人马。大哥有何计策?”

    我好奇的问道史文恭。

    我穿越到大宋,只想到会攻城拔寨,这拦路抢官府的大买卖,还真是没有思想准备。

    史文恭也是低头喝了一口闷酒,一脸无奈的摇摇头。

    一边的呼延灼和董平,显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朝廷的岁币,已我们兄弟众人的武力,还担心官兵抵抗不成?林教头前些日子,一个人单枪匹马打得官兵抱头鼠窜,这是何等威名。等到金银珠宝到眼前,上前抢了就是,两位哥哥不要多生忧虑。”

    “呼延兄弟你有所不知,押送的岁币的都是朝廷一等一的武将。岂是州府官兵可以比拟,再者,如果是从东京汴河的水路出发,一路都是漕运衙门开道,水军大船根本不会靠边。我们梁山兄弟,如何动手?”史文恭慢慢分析,看来他盯着这个大项目,已经策划已久。

    梁山有八百里的浅滩水泊做天险,易守难攻;官兵前来围剿,只要的闭门不出,都能耗上数月半载,但是如果是下山主动出击,不光的行动的粮草后勤,还有水军、步兵、马军缺一不可。

    我上山已经快半个月,确实也看到此时的梁山,还尚不足气候。

    众人转头,看着沉思的我,史文恭轻声问道,“林教头,可有良策?”

    “哥哥,敢问现在,柴大官人府中,有多少人马?都有哪些好汉?”

    “柴大官人因为是前朝皇室,不敢私自屯兵,目前只有几十个看家护院。要说本领高强的好汉,倒也有几个。”

    “哦,都是何人?”

    “现在在柴家庄上,武艺翘楚的,有穆家两兄弟,穆弘和穆春;李家兄弟,李应、李立和李云;还有几个乡野莽汉,杜兴、陈达,杨春,侯建等人。这十人,早前都是各地的猎户乡绅,或者山野莽汉,被官府迫害,走投无路在柴家庄躲避。”

    我一听,心里凉了一半。史文恭说的十个人里面,只有穆弘和李应是未来梁山的三十六天罡星,武力不俗。

    其余几人,都是功能型选手,随军冲锋可以,单打独斗都不是朝廷军官的对手。

    我暗自思量,如果只是现在的梁山,就是算上柴进庄园上的所有人,恐怕也不是一万官兵的对手。

    几个人久久没有好办法,旁边的朱贵上前一步,“众位哥哥,我有一个远房堂哥,名叫朱武,现在在东平府跟随知府大人做军事。此人虽然没有武艺,但是凭借兵法布阵的本事,也是小有成就,江湖上都称他神机军师。如果哥哥需要,我可请他来山寨,共商大计。”

    朱武这名字非常耳熟,印象中未来排名梁山七十二地煞星首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一听觉得有戏,如果此时能找到朱武上山,一来是可以出谋划策,二来可以抢在宋江的谋士,吴用之前,在山上站稳脚跟。以后真的宋江团伙上山,也不用处处受他牵制。

    “朱贵兄弟,此人正是当下我梁山急需的能人,如果能请的朱武上山,那是最好不过。”我对朱贵说,史文恭也是在一旁应和。

    “那事不宜迟,我明日一早,就去东平府走一遭。”

    “好,有劳兄弟,我让账房取百两白银,务必请的朱武上山共聚大义,如果亲属不愿,也可拿了钱财衣食无忧。”史文恭安排道。

    当下几人,也先放下此事,继续饮酒吃肉,一夜无眠。

    梁山这边暂时没有情况,我和呼延灼每日操练士兵,严明军纪,赏罚分明,一时间山寨士气大振。

    再因为前些日子,干净利落的击退秦明黄信的大军,周边山头和村寨的百姓口口相传,都慕名来投靠梁山。

    短短几天,已经整整齐齐汇集了三千人马。

    “林教头,论冲锋陷阵,我和董平花荣都没问题;论杀人放火,王英、杜迁几人也没有问题,只是这操练军马,我们都只能靠你了。”翌日,在山下营地上,呼延灼挠挠头,找到我这里。

    “呼延兄弟,这个操练军马我自然义不容辞。但是现在山寨中这么多人来投靠,不说每天吃喝,就是兵器铠甲,我们也凑不出完整的一千套出来。”

    我看着远处的众多小兵,缺是兵器,都只能做些体能训练。

    黑压压的一大片,暂时划分出八个阵营,都在各自营地驻扎。

    呼延灼、王英,带六百小兵,镇守山寨正大门。董平,燕顺,带六百小兵,镇守山寨正后方。

    张清、郑天寿,带六百小兵,镇守山寨正东方。花荣、宋万,带六百小兵,镇守山寨正西方。

    杜迁和朱富、朱贵几人,作为史文恭的情报人员,日常在各个山头和州府活动,拉拢人才上山聚义,或者打听哪里有鱼肉百姓的贪官,就去给他上上课。

    现在人员配置已经初具规模,缺的就是装备。

    “林教头既然已经看出问题,想必已经有了好主意,就不要卖关子,告诉兄弟,我这就去办。”呼延灼在一边,摩拳擦掌的说道。

    半个月前,他和几个兄弟,与济宁府的官兵交手,他们并不尽兴。

    少数能打的吕方郭盛,也就只抵抗了十来个回合。

    “呼延兄弟,昔日史文恭和卢俊义,在边关打仗失利,州府都是如何上书给统军太尉?”

    “当时的知府迂腐无知,不知两军战力悬殊,只骂我家主人和史大哥是胆怯战败。气的我们都要揭竿而起,心中一股恶气久久不能平。”

    “那前些日子,秦明和黄信回济宁,你说黄安会如何添油加醋的诬告几位将军呢?”

    “啊,林教头的意思,我们去找秦明黄信,打开济宁府,借兵借粮借武器?”

    “正是。”

    对面有狠人距离岁币经过汴河到辽军,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

    而梁山只有区区三千的游勇散兵,除了史文恭原先的一千兵马,其余两千人都是新手。

    这个战斗力,如果真要截取数万大军押送的金银珠宝,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每每想到这里,我和史文恭的心中,都会燃起同一个念头,招兵买马!我和呼延灼商议的,攻打济宁府的计划,跟史文恭一商量,他也当即拍案叫绝,“拿下济宁府,我们降伏秦明黄信众位将领,又能夺取武器辎重,可以壮大我梁山人马,正是一举多得的好计策。”

    “可是,出师无名,贸然发兵,一来我们没有万全之策,即使强攻,也会折损兄弟;二来,这天下道义也说不过啊。”呼延灼在一边,喃喃自语道。

    声音虽然不大,但我们几人还是听到了。

    梁山和其他土匪草寇最大的区别,就是自认为的道义为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定斩草除根。而上次既然已经和秦明部队握手言和,今天再去攻打,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就在大厅中几个头领一筹莫展之际,朱富火急火燎的跑到堂前。“众位哥哥,大事不好了。”

    “朱富莫慌,有何要事?”史文恭问。“前几日下山的探子中,路过济宁府时,看到官府公文,只听说要斩杀秦明黄信、还有吕方郭盛;同时蔡京听说除了史文恭哥哥几人在梁山,林冲哥哥也在,甚是大怒,正在周边州府的数万军马,要在下个月攻打梁山。”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个撕下来的公文,上面果然写着,因私通贼寇,初战不力,七月十五,城外校场,问斩四名大将,以儆效尤。

    “何人如此英勇,敢撕了官府告文!”我在一边好奇的问。

    “林教头,撕告文的是一个叫时迁的浪子,他与我们探子是牌桌的挚交,故而此事千真万确。”

    原来如此。

    而现在已经是七月初四,只剩十天了。

    在宋朝时期行军打仗,都是靠脚步赶路,虽然有兵马骑兵,可那也只是先锋部队。十天的时间,相当紧迫了。

    “荒唐,这个蔡京狗贼,边关四处受敌,他不想着调兵遣将去前线杀敌,还要斩杀自己的军中大将,真是荒唐!”

    史文恭暴怒而起,“朱富,你给我去后营马房,点百匹快马,一千精兵,我要和众位头领,下山救人,抢济宁的库房。”

    朱富领命,忙到后面准备马匹器械了。大厅之上,还有我和呼延灼、董平、王英等八九个头领。

    “林冲兄弟,上次你冒险杀敌,已是首功,这次就无需兄弟亲自戒法场。呼延灼和董平兄弟,杜迁、郑天寿,几位头领,你们留下务必继续操练军兵,一日不可懈怠。其余几位头领,收拾行装,与我下山。”

    “哥哥,我等愿一同前往,济宁府最近有蔡京亲自坐镇,这人手下兵多将广。一同前去,也好有个照应。”

    呼延灼上前一步,想要一同下山。

    “是啊,大哥,蔡京这人不是泛泛之辈,他能公开写文书,就是已经做好了陷阱防范,只怕其中有诈。”我也上前劝说,要么一起去,要么再坐下从长计议。

    “两个兄弟莫劝,此事不能耽误。一来秦明众将,是因我而受罪;二来蔡京,昔日就视我和卢俊义是眼中钉,新仇旧恨,怎能不报。既然他蔡京到济宁巡防,那就是上天给我最好的时机。”

    “那就让我等头领,一同随哥哥下山。”

    我抱拳说道,人多起码有个照应。

    另外我还有个担忧,史文恭并不在未来的水浒世界中,如果真的因为这次下山救人,而折损了史文恭。

    我担心梁山还没有兴起,就要面临衰落。

    经过短短一个月的相处,史文恭武艺高强,为人仗义,且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大将,气量宽宏,无论是军官还是草莽,都对他敬佩有加。

    有这样人物树立在梁山,就是梁山的名片。

    比原来小说世界里的猥琐宋江,强上百倍。只是这些都是我因为穿越而来,才知道的事情。不论多么着急,我总不能说,史文恭,你不能下山,下山你可能就没了?

    此时的史文恭主意既定,且因为听到蔡京的名字,正是气头上。

    已经顾不得众人相劝。

    几番商议,我因为要操练新加入的两千小兵,不能下山。

    董平是军中虎将,留守大营,以防其他州府偷袭山寨大本营。

    郑天寿管理山寨的大小往来杂事,也不好下山。

    朱贵去东平府找哥哥,军是朱武,还没有回来。

    这样一来,攻打济宁的就是史文恭带头,呼延灼做副将,张清和花荣左膀右臂;王英和杜迁做后勤。朱富带着一百先锋做哨兵,先行一步。

    清点一千精兵后,整装待发。我在大军后面,悄悄拉住张清和花荣,“两位兄弟,史文恭和呼延灼大哥虽然武功盖世,但都是嫉恶如仇的猛将,只怕冲锋时遭奸人算计。二位都是射术精湛之人,务必保护周全。”

    二人点头,收拾手中寒光闪闪的弓箭,随即翻身上马。

    一千多人兵马,带上梁山一大半的兵器和粮草,浩浩荡荡渡过水泊,下山奔着济宁的方向行去,暂且不表。

    济宁城,府衙大堂后面的客房内。蔡京此时官拜御史,受皇帝宋徽宗的委托,在各地巡查州府、军队的情况。说是巡查,其实就是变相的要求上缴银两,征收国库。

    只是有多少钱财进入国库,多少钱财进入蔡京自己的小集团,就不得而知了。

    以前听广播剧里提过,在宋徽宗的末年,金国要求宋徽宗每年送十万两白银,就可免于金兵入侵,结果整个北宋国库,积攒一年,都拿不出十万两白银,可见这些宦官奸臣,已经贪腐到什么程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