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 章 募兵2
“文远你先盯着,我过去问问少主。”
我看着高顺骑马向我奔来,也翻身上马。
“高顺,可是遇到了麻烦?”
高顺脸上有些尴尬。“少主,这些难民不太配合,我去招募士卒,都说了给粮给饷,可响应的人不多。”
我呵呵一笑,与高顺并肩骑行。“这都是一些因战乱而逃难的难民,天生对战争会有所畏惧,你带士兵出城,还堵在他们大营门口,他们心中自然会恐惧。”
我看着远处张辽还在各营奔波,回头继续对高顺说道。
“如今匈奴退兵,现在募兵应该怀柔,不能像战时那般强硬。”
高顺回声发问。“那该如何?”
“你先让这些步卒撤回关内,然后我随你一道去难民营募兵。”
我与高顺骑马来到临时的难民营前。
我瞥了一眼那些衣衫褴褛,面色有些好转难民,心中明白他们的顾虑。他们大多数都是靠土地谋生的村民,自然是害怕卷入战乱。同样他们也害怕再次失去家园,害怕将生命交付给一个陌生的势力。
我对着高顺微微一笑,翻身下马,走进难民营中,高顺紧随其后。
“各位父老!想必大家也已经见过我!”我高声说道,声音在空旷的营地上回荡。
我看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疑惑,我微笑着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现在很怕,怕再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可是!南匈奴反叛!我并州儿郎流离失所,家中亲人惨遭屠戮,国难当头之际,我并州父老应当整顿刀戟,合力抗敌!”
随着我的话语落下,营地上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我看到人群中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面露惧色,有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深吸一口气,挥手示意众人安静。
“我知道!战争意味着流血和牺牲。”我沉声说道,“但这是我们守护家园的必经之路。匈奴狼子野心,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入侵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拿起武器,不保卫自己的土地和亲人,那么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尽的苦难和奴役。”
我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寻找着那些愿意跟随的勇士。
“今日!雁门关外招募新军,意在抵御匈奴南下!虽然尔等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可也响当当的并州儿郎!尔等世代守护北地,如今外敌当前,我们应当众志成城,应召从军!”
北风忽起,卷起了雁门关外滚滚的黄尘。
“吾虽年幼!却也愿投身军中,守我大汉疆土!保我并州百姓!”
高顺在一旁赶紧配合。“招募新军!共御匈奴!招募新军!共御匈奴!”
难民之中不乏热血之士,在这种情绪带动下也开始纷纷响应。
“招募新军!共御匈奴!招募新军!共御匈奴!”
我伸手招呼高顺。
“高顺!找个牌子写上共御匈奴,然后派人去各营招募。记住,每营招募两百人,三十岁以上的!”
高顺面带疑问,可还是赶快准备募兵事宜。
大约过了一刻钟时间,张辽又骑马赶了过来。
“公子,张辽有些问题想要问一下公子。”
我抬头看了一眼张辽。
“何事?”
张辽从马上下来。“公子为何只招募三十岁以上的人?”
我看着眼前的张辽,一边在难民营中走动,一边缓缓开口。“三十岁的汉子,正当壮年!经历的事情也相对较多。我大汉尚武,而并州常年战乱,民风更是彪悍,如今我军中大部分都是从豫州带来的老兵,对并州的风水人情还不太了解,所以优先招募这些年长的汉子。一来他们适应能力较强,可以更快的融入军中。二来他们的人生经验丰富,可以在军中起到带头的作用。”
“再者,三十岁以上的汉子,大多数已经成家,而战乱带给他们的伤害更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心中抵御匈奴的决心更加坚定,对匈奴的恨意与复仇的信念也更需要宣泄。如今我们在雁门募兵,新招募的军队往往战斗力较低,而这群人经历过苦难,意志也更加坚强,可以很快的形成战斗力。”
“如今并州局势不稳!匈奴不知何时又会入侵,战场上是要死人的!如今雁门需要一群人站出来,他们将会用复仇的战刀,杀出一片净土,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奠基出一支军队的军魂!我们来不及让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在战场上成长,这些少年也只会徒增伤亡。”
我看向站在原地的张辽,发现他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
“张辽!你今年多大了!”
“公子,今年张辽十八岁。”
我点点头继续说道。
“这新军如同人生一样,幼时拜师学艺,等到了少年时,心中满怀期待与抱负,可少年还缺少人生的阅历与经验,遇到事情往往会出错或者动摇。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长者的带领。就如你一样,在高顺手底下学习整军,操练士卒,在战场上有高顺带着你验证你所学的兵法韬略,这些都是传承。”
“而新军也需要传承,传承他们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传承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要让他们以成为雁门军的一员为荣!这些都需要一群意志坚定的开拓者,他们需要面对匈奴的铁骑,弯刀,然后杀出雁门军的赫赫威名,成就雁门军的辉煌。”
“这些事情,我更加相信这些而立之年的汉子!相信他们在战时更加勇敢!在生死面前更加坚定!在绝望时更加冷静!胜时清醒!败时无畏!”
张辽听后默然点头,显然是理解并赞同了我的看法。他抬头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新招募的士兵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身影。
“公子深谋远虑,辽佩服。”他轻声说道,然后重新上马,准备返回营地,去执行接下来的招募任务。
我看着难民营里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各个营门口募兵处都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还能听见不少人抱怨。
“啥?就只招募二百人?怎么地?还必须得三十岁以上?”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这难得的热血场面。难民营里,人们脸上洋溢着希望与期待,尽管有些人因为年龄或招募名额的限制而显得失望。募兵处的人群不断流动,有人欢喜地离开,有人失落地转身。
募兵官们忙碌地记录着信息,不时抬头对人群中的某个方向点点头,示意某人可以上前。那些成功应召的汉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荣耀,仿佛一下子从泥沼中挣脱出来,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突然,一阵喧闹声打破了平静。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挤出了人群,他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手里紧握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刻着“陈二狗”三个大字。他环顾四周,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挑衅,仿佛在向那些还在等待的人示威。
我笑着摇摇头,对此事并不理会,我翻身上马,准备返回关内。
这时从难民营中走出一个身高七尺的少年,挡在我的马前。
我抬头打量眼前少年,看样子与张辽年纪相仿,只是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看起来有些憔悴,发黄的脸上还有深陷的眼窝能看出来他饿了很久,与之很不协调的是他的身高跟健壮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