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朝侍帝未折腰,风起兰陵 > 第34章 齐主高演

第34章 齐主高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意,你忘了吧,咱们使团逝者还没有装殓呢?天气热,尸身容易坏,早一日装殓好,派人送回建康去,对逝者的亲人也好有个交待。”韩子高心情沉重地说。

    刘诚道:“将军过虑了,今日一早,潘将军就出去办这事了。”

    韩子高点头:“对呀,我跟他说过这事,昨日他喝了不少酒,竟还记挂着这事,真是有心了,果然我没看错他啊!那咱们就不用去棺材铺了,走,去别处看看。”

    三人直逛到傍晚,才大包小包地回到邺馆。

    翌日天还没亮,邺馆已是人人忙碌,韩子高简单吃了几口早饭,穿上绛纱朝服、头戴武弁冠,腰佩银装剑,来到庭院里等候,请使主刘师知、使副徐陵和江德藻登上马车,而后自己骑上明月走在马车前面,命潘智虔垫后,只带了两百骑兵护卫使团车队前往邺城南宫。

    陈国使团在止车门前停住,主客令魏收迎了过来,韩子高下马行礼,头戴进贤冠、身穿绛纱朝服的刘师知、徐陵和江德藻下车也过来行礼,魏收微笑说:“请诸位使节随我进宫,圣上在太极殿召见诸位。”

    “辛苦魏特进。”韩子高拱手道谢。

    随后,韩子高命潘智虔负责管束等候在宫外的使团人员,带着刘诚、秦如意和手捧国礼的随从,与刘师知他们跟着魏收进宫。

    穿过止车门,这里是朝廷官署所在,道路左边是尚书省、御史台等,右边是百司卿寺。走过端门、再入阊阖门,迎面便是气势雄伟的太极殿和东西两堂。

    刘师知手拄使臣节杖在魏收的引导下走上台阶,徐陵和江德藻跟在其后,韩子高带领其他人走在后面。

    韩子高一路环视四周,邺城南宫的建筑布局跟建康宫非常相似,皆是传承晋代洛阳城的形制。台阶上到一半,看见台阶最高处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身穿绛纱袍、头戴远游三梁冠的高肃已经在向他们拱手行礼。

    众人纷纷还礼,待走到近前,高肃道:“实在抱歉,进殿还请使节们解剑脱履。”

    “这是规矩,自然如此。”刘师知点头道。

    韩子高一边解去银装剑、脱下黑舄,一边偷眼打量高肃,心想,兰陵王今天这身衣冠,与陈国郡王无异,与前日威武雄壮的军人装束判若两人,十分的儒雅俊秀,其言行举止哪里有一点像鲜卑,说他出身世家子弟,谁又会怀疑呢?

    之后,韩子高让刘诚、秦如意和手捧国礼的随从在殿外等候,自己与刘师知、徐陵、江德藻在魏收和高肃的陪同下进殿。

    几人趋步入殿,来到大殿中间,见左边坐着头戴进贤冠的文臣,右边坐着头戴武弁冠的武将,都是身穿绛纱朝服、手执笏板,百官衣冠所服与陈国相比,除了局部细节有异外,差别不大。

    韩子高微微抬眼,见御座上端坐一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头戴通天金博山冠,身穿绛纱袍,神情严峻,气宇轩昂,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天子威仪。

    韩子高跟着刘师知他们一同向上叩拜、拱手:“陈国使臣韩子高叩见齐王陛下,祝愿陛下身体康健、万寿无疆。”

    高演颔首微笑说:“贵使们远到辛苦,平身赐座。”

    内侍们拿来坐垫,刘师知等拜谢坐下,高演道:“贵使们这两日在馆驿休息的可好?招待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只管和朕说?”

    刘师知说:“我们休息得很好,魏特进和驿丞照顾得很周到,一切都好。”

    高演点头:“朕跟魏特进说了,一定要让贵使们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多谢陛下。”刘师知拱手。

    高演继续道:“梁朝武帝时,我国与梁国睦邻友好,两国使节来往不绝,可恨侯贼反叛,为祸江南,之后发生了太多变故,造成两国多年互不通信,对于贵国南康王的不幸遇难,朕深感抱歉,但人死不能复生,朕希望上代的恩怨在朕这里终结。”

    刘师知说:“陛下圣明,我们两国重新建交,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好事,我主说:‘以前的恩怨已成过去,不必再提,希望天下太平,永无战事。’并已派专人收殓萧大都督等贵国将士遗骨,释放和寻找没入民间的战俘,很快都将送还贵国,从此以后,我们陈齐两国互不侵犯、永为睦邻。”

    “陈王希望天下太平,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高演说到这,看向韩子高,微笑道:“我们两国能重新建立邦交,还要多亏韩右军的从中斡旋啊!”

    韩子高拱手:“这是臣应尽的本份,能促成两国邦交,也是臣的荣幸。自侯景之乱后,战事频发,江左百姓离苦,三吴一带家家难有全者,我们君上登基以来,所做的事都是希望尽早止戈,与民休养生息。”

    “嗯,”高演点了点头:“朕厌倦了打仗,也想与民休养生息……”

    “陛下,不可与伪陈结盟,不可啊——”哄亮如钟的声音从殿外传入,所有人大吃一惊,谁这么大胆?皆转头看向殿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