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纷繁世间苦与泪 > 第109章 竭尽孝心

第109章 竭尽孝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姚东北知道这件事吗?”

    “应该不知道。”李武猜测说,“朱峰是来通知我到昌平领尸的。”

    “要不要叫姚东北一起去?”易容建议说。

    李武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说:“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我们本来是想要回儿子的,只是到了姚东北的家,到嘴口的话又收了回来。如今,他们把孩子弄丢了,如果我们找回来了,当然就是我们的,他们还敢再来争吗?

    所以,我这次去昌平,除了领尸,还要寻找儿子的下落。如果找到了儿子的下落,我一定不惜一切代价,把儿子赎回来。”

    易容想想也是。便说:“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毕竟,我是孩子的亲娘。有道是,母子连心,心有灵犀一点通。孩子见到了亲娘,自然会有一种亲近感。这样,更容易把孩子吸引过来。”

    不管易容说这话时,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总之,李武听起来有些不爽。是啊!你是孩子的亲娘,而我不是孩子的亲爹。但是,转念一想,自己有生理障碍,无法让老婆怀孕。尽管孩子是堂弟的种,但毕竟都是李家的血脉。

    如今,还有必要纠结这件事吗?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一样叫我爹。我老了,他同样要给我养老送终。虽然不是我亲生的,就当作是抱养的吧!

    于是,李武便同意易容一起前往。

    翌日,李武夫妇乘坐着马车,从昌安县城出发,一路向昌平府进发……

    经过路上两天的颠簸,终于进入了昌平城。李武把马车寄放在“永安客栈”,便和易容前往衙门。通报后,进入公堂。

    此时,邱知府正在坐堂,他知道李武的来意,便对他说:“你的名字,本知府有所耳闻。你的孝道,更是传遍昌平府。只可惜,你家婶子为了寻找被人贩子拐跑的孙子,一路乞讨,一路寻找,来到了昌平城。

    据捕头刘吉说,他曾经和刘氏接触过,刘氏已经打听到孙子姚遥的下落。据刘氏说,姚遥被卖给军营里的一个将领。庙会那一天,刘氏在街上看着过往行人,被一部马车辗压致死。到目前为止,官府还没有证据,证明刘氏的死,是意外事故,还是有人故意杀人灭口。”

    “朱峰告诉我此事,我们便风风火火赶来了。”

    邱知府接着说:“案件还在调查中。不过,尸体不宜长时间停放,容易腐烂发臭。所以,你们先把尸体领回去,入土为安。案件调查清楚后,会把结果通知你们。”

    “好的。我们此次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回姚遥。也许大人有所不知,姚遥原名叫李勇,当年出生时,由于我误杀了堂弟李文,被关在昌安的大牢里。我老婆考虑到一个女人家,无力抚养这个孩子,便把孩子托付给姚东北抚养。所以,才取名姚遥。

    说句良心话,五年时间,养父母用心抚养,把小孩养的白白胖胖。我出狱后,有意把孩子要回来,可到了他家,又不要意思说了。那一天,他们准备去京城生活,走到城隍庙时,便停下来烧香求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孩子失踪了。”

    “所以,”邱知府接过话说,“你婶子为了找回这个孩子,便不辞而别,以要饭为生,一路寻找,来到了昌平城。”

    说到这里,邱知府像是想起了什么事,又说:“人贩子已经抓到了,据他们供认,他们在昌乐城隍庙拐走的小男孩,被军营里一个将军买走了。因为,这个将军的老婆不会生育,两人的感情又很好。所以,决定抱养一个男孩。”

    “大人知道他是谁吗?”易容插话问。

    邱知府若有所思的说:“此事,本知府会和那位将军协调,争取说服他,把孩子还给你们。如果有了结果,本知府会通知你们的。

    目前,你们要做的,就是把尸体运回去,把人收埋了,让死者入土为安。这才是做晚辈该做的。她虽然不是你的亲娘,但你也说过,要为她养老送终。所以,才获得了‘孝道可嘉’的牌匾。”

    “好吧!我们这就先回去。孩子的事,就拜托大人了。”李武说着,向邱知府深深一躬,拉着易容的手,转身走出了衙门……

    再说,易容的父亲易南,自从被李武接到县城,便一直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后来,李武答应要赡养婶子刘氏,也把刘氏接到县城。这样,二老二少便生活在一起。

    李武开店做生意,而易容则在家里,照顾两个老人。尽管是组合的家庭,但他们其乐融融,让康仁羡慕不已。

    然而,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为了那个孩子,刘氏有自己的想法。先是到姚东北家,想把孩子偷抱回来,结果被人逮了个正着,被送进衙门。

    放出来后不久,刘氏又听说孩子被姚东北弄丢了,刘氏又离家出走,独自一人以乞讨为生,沿途寻找孩子。结果,孩子还没有找到,刘氏却被马车辗压致死。

    这样一折腾,李武的生意做不了,而且还要多花钱。易南心疼这个女婿,所以,自己也不想闲着。他曾经对女儿说过,趁着现在还可以走动,想干老本行——挑油售卖。

    女儿听说,死活不同意。易南才打消这个念头。这次,两夫妻去了昌平,不仅耽误了女婿的生意,还要多花钱。

    于是,易南来找康仁,说要挑他的油出去卖。对于这个易南,康仁自然是认识的。毕竟,他和李武已经成了朋友,经常彼此走动。因此,对于双方的家庭成员,自然了如指掌。

    易南一说,康仁有些犹豫了。像他这种年龄,本是享福的年龄。怎能出去干这种脚力活?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如何向李武交代。

    易南看出了康仁的犹豫,他再三要求,想为女婿分担一点经济压力。经不住易南的软磨硬泡,康仁最终同意了。再三吩咐他,不要走远。

    就这样,易南又挑起了油担,他只在城里绕来绕去,并没有去乡下。尽管一天下来,卖的不多,但他觉得生活很充实。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就不用让女婿负担了。

    易南不改本色,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这让康仁也感到心疼。他劝易南说:“老伯!还是算了。这活让年轻人来干,您还是歇着吧!”

    易南不肯。说:“整天呆在家里,什么事也不用做,都快闷出病来了。我这样挑着担子,到处走动,可以锻炼一下身体,挺好的!”

    既然这么说了,康仁也不再说什么,便由他去了。只是吩咐他,如果累了就歇一歇,不要逞强。毕竟,一大把年纪了。

    几天后,李武夫妇从昌平回来了。回到家里,不见岳父。李武问了邻居,邻居告诉他,易容她爹出来挑油卖了。

    李武一听,摇了摇头。心想,岳父是从乡下出来的,劳累惯了,闲不住。

    于是,李武便问了康仁。康仁说:“我劝他不要干这种脚力活,怕他累着。他就是不听,我只好答应他了。晚上回来,你劝劝他,也许他会听你的。”

    回到家里,李武忙着料理婶子的后事。由于他平时为人仗义,和邻居的关系搞得很好。因此,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刘氏很快就收埋了。

    想到娘已经死了,本想把婶子当成亲娘来孝顺。何曾想到,婶子也撇下他们走了。想着想着,李武一阵心酸,便嚎啕大哭起来……

    收埋了婶子,李武照常去开店做生意。晚上回到家里,只见易容倚门而望,一副焦急的样子。她看到夫君回来了,便说:“俺爹到现在还没有回来,真是急死人了。”

    “再等等吧!说不定被什么事耽搁了。”

    “但愿如此。”易容也只能这样说。

    可是,等到了晚上八九点,还不见他回来。这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了易容的心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