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纷繁世间苦与泪 > 第7章 物色师爷

第7章 物色师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康美和永宁两镇,是昌平府辖下的永平县的两个比较大的乡镇。康美到县城,和到永宁的距离差不多。不过,沿途比较平坦,只有小丘陵。

    永平县的县令姓邱,名叫富贵,是刚从昌平府调来不久的七品官员。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刚到永平,便雷厉风行,整顿吏治,重审了几起案件,使冤案得以反正。因此,短短的时间里,树立起良好的口碑。政绩也得到知府郭大人的肯定。

    遗憾的是,邱县令的身边缺一名师爷。因此,他便着手物色合适的人物。

    一天,他带着一个仆人到康美微服私访。一来,是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师爷。二来,是想暗中查一查地方上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情。

    他们早早的从县城出发,步行二十多里路,来到了康美。邱县令早就听说康美的集市很热闹,很想来感受一下。可因刚刚上任,手上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不得其便,也就耽误了下来。

    果然,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买叫卖声此起彼伏。邱县令从街头一路走来,观察着百姓的贸易情况。他发现,整个贸易井然有序,而且公平买卖,没有发生过争执。

    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仆人说:“走!我们上前面看一看。”于是,两人加紧了步伐往前走,不过就像走马观花。

    当他走到卖鱼摊时,突然止步了。

    只见一个中年汉子正在和女摊主谈话。中年汉子看到这个女子,有些惊讶的叫出声来:“笑笑!你怎么在这里卖鱼?”

    石笑笑抬头一看,也是惊讶万分。说:“原来是恩人。你不是在私塾里教书吗?怎么有空出来街上溜达?”

    原来,他是私塾先生秦用。

    秦用说:“哪有闲情逸致在街上溜达,想出来买点菜。对了!这个摊位不是沈磊的鱼摊吗?怎么是你在卖鱼?”说着,疑惑的望着她。

    “说来话长。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告诉你。恩人!我装几条鱼给你带回去,熬点汤补补身子。”石笑笑说着,连忙去装鱼。

    “使不得!使不得。”

    就在这时,邱县令走向前来,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中年汉子,说:“听你们刚才的谈话,你就是这里的私塾先生?”

    “是的。大哥有事吗?”秦用点头说。

    邱县令闻言,便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衙门里不是缺了一个师爷吗?他既然是私塾先生,肯定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我何不把他“挖”走,做我的师爷,岂不是很好。

    “先生!能不能借一步说话?”邱县令说着,把秦用拉到一边。

    秦用有些蒙圈了,便稀里糊涂的跟他走了。他疑惑的望着眼前这个陌生人,说:“大哥!你把我拉到这里,究竟想干什么?再说,我们素昧平生,难道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先生!如果我说是本县县令,你信吗?”

    秦用再一次打量着这个人,摇了摇头。说:“县老爷这个时候应该是坐在公堂之上,怎么会跑到康美来呢?”

    “不错。可是,本县却是徽服私访的。”

    秦用一听,将信将疑。说:“既然如此,县老爷找我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自从本县到此上任,身边一直缺了一个师爷。本县微服私访的目的,除了到地方体察民情,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物色师爷。刚才,听说你是私塾先生,便引起本县的兴趣。如果本县请你到衙门当师爷,不知先生可否愿意?”

    “这个……”秦用没有心里准备,有些犹豫了。“可是,在下热衷于教书育人,对官场没有兴趣。县老爷!你还是另请高人吧!”说着,秦用毫不留恋地走了。

    望着他远去的身影,邱县令遗憾的摇了摇头。心想,这个傻瓜,当师爷不是比教书更好吗?如果做的好,说不定都有机会坐上县令这把交椅。不过,人各有志。有人热衷于官场,有人却对官场极其厌恶。

    突然,从前面传来了一阵锣鼓声。看样子,是一队迎亲的队伍。出于好奇,邱县令问了旁边的一个汉子:“大哥!请问一下,是谁家有喜?”

    “是镇上的大户徐老板娶儿媳妇。”

    “你是说那个开办缎造厂的徐渭徐老板?”

    “就是他。”那汉子说完便走了。

    对于这个徐大户,邱县令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康美创办了一个缎造厂,专门生产缎子。然后,运往苏杭那一带去卖。听说赚的盂满盆满。是本县有名的大户。

    这样精明的商人,却出了一个败家子。他的儿子叫徐强。可实际却和他的名字相违背。不但能力不强,而且是好吃懒作,喜欢到处拈花惹草,闹出了许多风流故事。不仅如此,他也不知道赚钱辛苦,而是挥金如土,还在地方上拉帮结派,喜欢当老大。

    久而久之,家里的钱被他挥霍了不少。徐老板甚是心疼,看儿子这么不上进,也拿他没办法。婆娘许氏便支招说:“俗话说,坐吃山空。这样下去,这个家早晚会被他给败光。如今,他也老大不小了,不如给他娶个媳妇,让媳妇管管他,说不定会收心的。”

    徐老板觉得有道理,但却有些担心的说:“我们家尽管有的是钱,但这个臭小子风流成性,不懂得怜香惜玉,哪个姑娘愿意嫁给他?”

    “要找一个比他强势的女人,才能治得了他。不然,他这样胡作非为,我这个做娘都看不下去。这样吧!我托媒人问一问。”

    事有凑巧。县城里有一个员外,姓吕,名叫吕不平。他尽管家大业大,但年轻时娶了一个老婆,叫余玉,却不会生育。不过,他们感情很好,吕员外又舍不得将她休了。倒是余玉有自知之明,劝老爷续弦,以赓续吕家烟火。

    起初,吕员外打算这样过一辈子。看着偌大的家业,自己死后没有人继承,也不是办法。于是,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名叫梅香。这女子知书达理,是个大家闺秀。婚后不久,果然怀孕了。吕员外喜不自胜,对这个小老婆疼爱有加。

    分娩时,却让吕员外大失所望。原来,生的是女婴。把她取名为吕水仙。尽管如此,她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吕员外自然把她视为掌上明珠。

    遗憾的是,梅香再也没有生育了。

    一眨眼,过了十几年。吕水仙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时,吕小姐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妖娆多姿。自然吸引了不少公子哥,围着她团团转。

    看着女儿渐渐长大,吕员外又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娶了两个老婆,都生不出一个儿子,这也许是天意。也罢!只好招一个上门女婿,好继承这份家业。

    于是,吕员外把自己的意思,跟两个老婆说了,她们也觉得可行。

    然而,吕水仙却是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整天和那帮公子哥鬼混,名声很坏。而那些公子哥,知道她是水性杨花的女子,跟她的交往只是逢场作戏,玩玩而已,没有人真正愿意娶她。

    吕水仙过了十八岁,还没有媒人上门提亲。这下,吕员外可急了。他也知道,自己的女儿平时不检点,已经落下不好的名声。看来,想招一个上门女婿,已经不可能了。那么,只有贴钱把她嫁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于是,吕员外便在县城贴出“征婚启示”。启示上说,谁愿意娶吕小仙,不但不要聘礼,还倒贴五百两银子。不过,它还附加了条件:男方必须和女方年龄相当,并且保证婚后要对女方好,不出现家庭暴力的倾向。

    一张贴出去,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