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援军
乔坊城中等待了几天援军的几位国主都显得格外憔悴,昨天晚上两千禁卫出城后又杳无音讯,现在看起来是凶多吉少了。纪王现在如丧考妣,其他国主只要承认吴春的地位,性命基本无忧,可是自己就要丧命于此了。城中现在只有一千禁卫了,莱王和莒王话里话外也颇有些指责的意味。淳于王更是沮丧,自己安排了三万大军的援军到现在下落不明,这可是自己淳于国的精锐,自己想靠着这些人一举巩固自己的盟主之位,这支军队如果有什么闪失都可能动摇到淳于的国本。
吴春已经到了城门之外,这位国主也只能被迫来到城门之上与他对峙。今天的吴春显得很兴奋,看着几位城主出现就高兴的打起招呼,感谢几位送他两千人高马大的禁卫,他打算以后等他成为纪王之后,也让他们充当护卫。几位国主一听就坐实了昨天晚上那两千禁卫真的是被生擒活捉了。吴春继续说,他打算再给诸位国主半天时间,中午的时候如果不把吴冬送出城,那么他就打算开始攻城了,到时候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伤到了各位,就只能说抱歉了。
原本都力挺纪王的三位,现在都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凭借现在城中这一千兵丁根本守不住。不过让他们说出把纪王送出去的这句话,这几个人还没有无耻到那种程度。年轻的莒王叹了一口气,他的三千精兵到底在哪里?
莒王在想念他的精兵,可是他的精兵却没有时间想念他。莒国的三千精兵和淳于国的三万兵马现在都陷入了很大的困局。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虽然这个麻烦不大,只有区区一千五百骑。但是这一千五百骑却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眼前,不可翻越。淳于国领军的将领于卓是淳于王远房的叔父,也是山东之地出名的将领。他看着远处那些连马匹都披着铁甲的骑兵不住的苦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军啊,自己终于又和他们站到了对面。
整整三天了,对面这支骑兵就像附骨之蛆紧紧的贴在他们旁边,自己原本也想派人驱走他们,可是派去的人都被赶了回来。自己大军行军身边有这么一个凶名远扬的玄武军,怎么能放心。老将于卓只能派出俩千淳于军要和他们较量一番,不过他马上就见识到了玄武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大圣四天军,来回两个冲锋穿插就把这两千淳于军杀的丢盔卸甲。于卓一看自己这边吃了大亏,没办法只能又派上三千人马,玄武军的将领一看又有援军加入战场,也不和他们缠斗,直接领军杀出重围消失在了远处。
于卓一看玄武军撤走,赶快收拾队伍,继续往乔坊城进军。可是行军不到半天,消失的那支玄武军又突然从大军侧后方出现,就像一柄钢刀捅进豆腐里一样,在他的大军中冲杀了三四个来回再扬长而去。于卓想派人去追,又怕中了埋伏。更重要的是淳于王有令,让他们尽快驰援乔坊。只能重新收拾好队伍,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围绕着大军周围,确保不被玄武军偷袭。
现在玄武军出现在了于卓的正前方,他也正式的见到了对方的将领,这是一个长的很好看的男人,他第一次觉得一个男人可以用好看来形容。
虽然没见过他,但是于卓也听过他的名字。“对面可是宋将军?”
“正是在下,久闻于老将军治军严谨,这两天接触下来果然名不虚传。我们玄武军从来都是无往不利,没想到这次却也没占多大便宜。”
最好的恭维就是敌人的恭维,听着宋九这么说于卓很有些得意,不过转瞬就平复了。他不解的问着,身为鲁国柱石的玄武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宋九没和他说什么原因,只告诉老将军,他们要耽搁淳于大军两天时间,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天半,只要再耽搁半天他们就会离开此地,回到鲁国。于卓不解他是什么意思,可是联想到主公之前让他尽快赶到乔坊的军令,大概就知道了玄武军在此拦路,肯定是和乔坊城的形势相关。想到这里于卓内心矛盾,按王令他们现在应该冲过去,对面就算是大名鼎鼎的玄武军可是只有区区一千五百人,自己最多也就损失五千人马。但这是整整五千人马啊,于卓又犹豫了起来。
他犹豫,可是他手下的将领却沉不住气,纷纷请战。他也想到了万一援军不及时,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自己这个大将军也承担不起,于是下令全军准备,这就要冲向玄武军。
宋九看着淳于军已经做好冲锋的准备,自己也有些吃惊,原以为对面那个老滑头会避而不战,这下可好人家要打过来了,这怎么办,他这一千五百骑,可不能交代在这里,赶紧吩咐下去,一会对面冲过来,他们就赶快跑,仗着他们马快甲坚,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事。
对面动了,宋九就要下令撤退之时,远处有人高声喊喝,宋将军辛苦了,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