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八方逐鹿 > 第6章 算计

第6章 算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吴春并不打算卖这个面子给齐王,他现在出现在这里已经是骑虎难下,他只有一条路,就是在这里替代纪王,成为纪国的国主,如果失败那他面对的就不会是单单一个纪王了。所以不管齐王说了什么,他都不会动摇。

    齐王说完了自己应该说的话,也就退后一步不再站在前面,不但退在后面,还和几位国主说自己已经说话了,可是对方并不听,这样齐王也表示无能为力,这时候就看淳于王的了。

    淳于王并不愚蠢,他知道他说什么对眼前的局势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他只能催促纪王赶快处理眼前这件事。

    纪王很明白一件事,自己这位兄长在纪国的声望不比自己低,这么些年都没有能解决掉这个祸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纪国之内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是他得位不正,吴春才应该是正统,所以他只能等这位兄长哪天有什么意外,然后自己才能一举铲除掉他们的势力。这期间他也做了很多暗中的动作,不过吴春防御的太好,一直没有得手,终于尾大不掉,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他只能转向其他几位国主,苦笑着把自己已经技穷的事情和盘托出,现在只能指望几位国主了。

    莱王先说话了,他安排的军队就在纪国和莱国的交界之处,要来乔坊城需借道纪国,刚才吴春已经言明他截断了道路,所以他的军队过来也要几天。

    莒王年轻气盛,之前四国私下已有结盟,可是今天一遇到事情,都在往后缩,因此他说话就透露出了不满。他说莒国在诸国中最小,实力最弱,可是对敌之时也不曾失了锐气,他提前备下三千骑兵就在一百五十里处,他现在就可以调兵前来,不过吴春这些人可不是他区区三千骑兵能对付的,所以他面向淳于王,一字一句的问,盟主有什么安排。

    淳于王被莒王问的有些下不来台,他作为私下议定的盟主,这时候一定要做出盟主应该做的事情。他告诉大家他也有一支大军,可是为了不让各位国主觉得他是有意威胁,因此陈兵在较远处,赶到这里最快也要三天。这三天乔坊城能否守住就要看他们带的这三千禁卫了。

    淳于王说这些话的时候是面对着纪莒莱三国国主说的,有意无意间想把齐王排除在外,而且听他的意思也是决定站在纪王吴冬这一边了。

    齐王看他们在自行商量有意冷落自己,也就乐得清闲,冷眼看他们调度。

    最后定下来的是莱王的人继续往这里赶,能什么时候到都行。淳于国的人立即出发,会合莒王的三千骑兵。等这些援兵到来以后城中三千禁军再出城和援军里应外合一举破敌。

    定下计策的几个人终于想起了齐王,淳于王象征性的问齐王觉得怎么样,齐王自然不会反对,于是他们顺便接管了齐王的六百禁军,美其名曰方便统一指挥。齐王也不和他们计较,问了下有没有其他事情了,然后就下了城头去休息了。

    同时陪他回去的还有姜天霜,两人回到住所姜天霜就密令城中埋伏的一千齐军分布在他们的住处之外,以防其他几个国主有什么非分之想。

    城外的吴春带领的军队好像也不怎么着急攻城,而是在城外安下营寨。第二天也没有攻城。在城内的几个国主颇有些煎熬,这两天的等待,城内的这三千禁军都枕戈待旦,一时都不敢放松,两天都没睡,士气大降。可是又有些庆幸,最多再有一天援军就会到来。

    第三天,在翘首期盼中过去,既没有攻城,也没有援军。城中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

    第四天第五天依然没有援军也没有攻城。城中已经开始有谣言,说城外的军队已经秘密转去阻击来援的援军了,现在外边的只是空空的营寨。

    这几个国主也接到了传报,说是来援的淳于军和莒军已经汇合,但是在来的路上被一支骑兵阻拦,短时间可能到不了。于是淳于王认定了城门之外的吴春必然是派了大队人马去狙击援军,城外就是一些空营。既然他有了这个认知,就必然要出去杀杀吴春的威风。

    就在这天的晚上,淳于王悄悄派出了两千禁卫,每个人都带好引火之物,要来个火烧敌营。三更时刻,乔坊城悄悄打开城门,马嘴上都带着口笼,马蹄用软布包裹,两千禁军鱼贯而出,也没有点上火把,只靠着月色前往敌营。

    城中的人等了许久,可是这两千人就像一根针掉进了海里,连个水花都没有泛起。

    直到天亮,这是城中所有人都无眠的一夜。

    天亮时,几天不见的吴春再一次出现在了乔坊城之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