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利用万充
“你是在说古大叔吗?”沈婉儿听到这,她觉得娘亲似在说古心月,难道古大叔是因为母亲,才退出江湖,隐居二十年?如果古大叔不是遇上姐姐,他将一辈子都守护着娘亲,不会娶亲?
苏夫人回头看着沈婉儿,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你古大叔当时,还是个少年,已经成为了天下第一。可惜,他很不幸的在京城遇到了我,他说要照顾我一辈子。我也喜欢上了他,我也想要他照顾我一辈子。但是,圣上下旨,将我许配给了你父亲。他想带我走,可是我不敢,怕连累父母,让他自己一个离开。我想他那时一定非常伤心,带着悲伤离开了我,离开了京城。直到他听到你父亲的死讯,他才回来这里找到我,并且时常过来看望我。而我,一直觉得愧欠了他。不知道如何弥补他,直到他遇到了你姐。看着他们在一起,而且过得很开心。那时我才觉得有了些安慰。所以我说,你比我幸福,受到伤害的人是你,而不是小五。你不用像我一样,一直怀着愧疚地活着。”
“我明白了,母亲,我喜欢小五哥哥,他不欠我什么,他一直都对我很好。我应该祝福他和仙儿。”沈婉儿这时终于明白了,小五没有欠她,小五一直照顾她,给了她所有的帮助。小五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她不该让小五为了她的幸福,而放弃自己所爱的人。如果小五因为她,而放弃仙儿,最后觉得内疚的人,将会是她沈婉儿。
苏夫人伸出了双手,将沈婉儿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我让小五将你的意思转告了古心月。”安静王和圣上两个人在御书房外面的亭子里坐着,没让任何人在旁边侍候。
“你说,他会回来吗?”圣上很是怀疑,他这样做,到底有没用。三十几年了,古心月一直都不肯回到他身边,还是坚持姓古。他不是没有皇位引诱过,他早在二十年前,已经暗示过古心月,只要他肯回到他身边,他可以废掉太子,让他来当。
“我提醒了小五,他回来当皇帝,不是纯粹为他自己,是为天下黎民百姓。”安静王是这样说,因为他也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有一点可惜的地方,古心月没有当面听他说,只是他借小五的口说与他听。他相信,如果是他当面说,效果肯定会好很多。上次古心月回京见他的时候,圣上让他说,他觉得他有机会成功将古心月劝成功。
“是啊,他当皇帝一定是天下百姓的福。如果我早在二十年前,就将皇位传给他,沈道习也不用死了。”圣上突然想起了沈道习,然后他又想起了苏夫人。如果当初他不是阻止古心月娶苏青,或者古心月当年就已经回到了他身边,自己也已经让他当了太子,沈道习也不用死了。
“一切都是注定,没有如果。古心月没有离开皇宫,便不会后来的经历,也不会有那么多见识,更不会有如今的成就。自然圣上也不会那么想将皇位传给他。”安静王说的没错,圣上不会舍得在二十年前,将皇位传给古心月,哪怕古心月真的愿意回到他身边。说不定,他连太子都没机会当,以圣上多疑的性格。只是这些话,他是打死也不会说出来。
“如果,他不肯回来,你说朕该将皇位传给谁更合适?”圣上一直都在犹豫这个问题,现在他有两个接班人,可是两个人都让他不满意。二皇子曾经想杀太子,要不是古心月预先做了安排,他还真成功了。一个敢杀自己兄长的人,心肠有够毒辣,他差点就要了他的命。要不是娴妃求他,给他一个机会,他真的已经将二皇子赐死了。当然,如果二皇子被他赐死了,太子的事就不会那么快曝出来。靖王和他父亲一样,软弱无能,对一个拓跋洪的诱惑,都不能抗拒。真的将江山交给他,只怕迟早要送给拓跋洪。
“一切听圣上安排。”安静王可不敢说,更不能说。这是圣上的家事,哪轮到他来发表意见?古心月的事,也是圣上主动提出,他才答应去劝说。虽然他早就知道,古心月的身世,圣上不说,他都是当不知道。
“老二,你还是那么谨慎。我们都这么老了,你还是这么不信任朕,不肯对朕说实话。”圣上叹息道。似是很伤感,两兄弟一辈子,都是六十好几的人了,眼看就要活到头,还在互相猜忌。
“不敢。”安静王口中是这么说,心中不是这么想的。他是不敢对圣上说实话,他说靖王好,只怕圣上立刻就会将靖王赶去胡州,永远不得回京。如果他说瑞王好,圣上会马上想起,当初他帮二皇子对付太子,搞不好,他父子三人会命丧黄泉。
“好了,朕知道,孤家寡人,当了皇帝自然便成了孤家寡人,便没了亲人。朕拉古心月来当皇帝,就是拉他变成朕一样,变成孤家寡人。他心中还有亲情,不能成为朕一样。只希望他能永远念着亲情,不管谁接替朕的位置,还能当他是亲人。不要像你一样,不再念朕是你的亲大哥。也希望你能让你的两个儿子,好好帮扶一下未来的皇帝。”圣上说这话的时候,真的显出了他心中的悲伤,或者这个时候,他真的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但是他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时间,能有多长?
“我记下圣上的教诲。”安静王还是原来的表情,似乎丝毫没有被圣上的真情打动。
看着安静王很安静地离开,圣上还是一个人坐在亭子里,直到杜公公过来叫他,都没有动过一下。
“圣上,工部侍郎宋桥远求见。”杜公公知道圣上并不是睡着了,他只是在思考问题,所以他还是选择通报。
“让他进来御书房吧。”圣上果然只是在闭目养神,杜公公的话,他听得很清楚。说完他便让杜公公扶他起来,往御书房走去。“城丰田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回圣上,成将军一切还是照旧,没有任何变化。”杜公公派出去的人时刻盯着成丰田的动静,没发现他有什么异常。
“这样看来,朕要给他一点活动空间,不能再继续让他留在京城,无所事事了。你一会帮我传万充,我要听听他的意见。”圣上这是想干什么,才将沈家军拆分,难道这还不够让成丰田难受的?
圣上进了御书房,坐下便让人把宋桥远叫了进来,工部尚书的位置暂时还空缺着,他这么积极跑过来,想必是有想法。圣上想听听他会说什么。
“圣上,靖王今天派人来查看了河道整修情况,从人员部署,到所有经费安排,都仔细查看了一番。他似是担心,今年又会像往年一样,发生汛灾。不过,因为前年曾经过靖王整治工部,下官一直都很留意河道一事,事无巨细,我都有亲自过问。想必今年一定会比去年好,因为我们工部一直都有准备。”圣上没想到,靖王还记得他曾去冀州赈灾的事。那时他才从少林寺回来,充满热情,在古心月的带领下,将冀州赈灾,办得很是不错。还顺便安排人手,整治了冀州和晋州的河道。这两年黄河的灾情确比之前有所好转,但不知今年不知道还会不会像那年那样,大量灾民涌进京城。
“还有事吗?”圣上对宋桥远说的事,不置可否,这多少有点打击他的热情。
“没有了。”圣上不感兴趣,宋桥远也只能住嘴了。
“你们工部自查情况如何。”圣上这时反而问起了工部的查贪腐问题,这下可让宋桥远额上流出了汗。他真有点后悔前来圣上面前邀功了。
“我们都已经彻查过了,并且将情况报给了游大人。想来,这两日游大人便会向圣上汇报。”自查怎么可能真会查出问题?谁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大理寺查尚书的问题,牵扯到谁,避无可避,也要想法遮掩,还敢自报问题?
“游大人已经上报给朕了,据他说,工部的问题并不大,都是尚书为官不正,与你们无关。你就回去告诉大家,用心当差,好好办事。但是,如果今年不出现去年一样的洪灾,朕可饶不了你们。”其实工部怎么可能没问题?只是游静玉并不想真的往下细查,查下去谁都不好看,连着圣上也面上无光。所以最后就小事化无,稳定官心。
如今宋桥远亲耳听见圣上这样说,心中的大石,也算是落下了。河道的事,不管今年会不会像去年一样,他都不怕,完全有理由搪塞过去。如果今年没有发生灾情,工部还可以邀功。
“谢陛下,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为圣上办好差。”宋桥远连忙跪下。
“好了,你下去吧,有什么事,一定要及时汇报。特别是这个河道工程,关乎民计民生,不可掉以轻心。”圣上说完便让宋桥远走了,他还要去向靖王汇报见圣驾的情况。这是他主动提出来,要向圣上汇报靖王关心河道情况,让圣上知道,靖王多么关心河道的事情。
宋桥远走了,圣上便让万充进了御书房。两人在书房外面碰上了面,宋桥远向万充见过礼,便离开了。
按说万充是国丈,圣上不该只让他当个兵部尚书。其实这也是万充自己的意思,兵部如此重要的位置,他可不舍得让给别人。再说圣上还封他为定国公,虽然位置是尚书,但享受着定国公的待遇。正可谓要权利有权利,要待遇有待遇。当初太子在世,都不敢给他脸色。今天突然召他进宫,他没猜到是为了何事。
“万大人,南边有外族来犯,这事你知道吧。”原来圣上召他前来,是为南蛮来犯。这南蛮来犯是常态,朝中一直都没当回事。因为南边的部落都是不成气候的部落,每次来犯的人数又不多,他们没粮食了才来抢夺。而且抢了吃的,就不会再来,只有当他们没了粮食才会再来。最麻烦的就是,南边树林多瘴气厉害,人马一进入,很难集结。朝廷也曾派人去围剿,最后都是无功而返。
“是,应该他们又遇上灾害了,没有粮食,又来抢夺。”万充还不明白,圣上有何目的。只能继续听着,没摸清楚圣上的企图之前,他不好发表意见。
“总是被他们滋扰,也不是办法,能不能一劳永逸,将他们彻底收服,归入我们,教化他们?”圣上这意思是想要让南蛮彻底服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南蛮人不读书,衣不蔽体。将他们完全灭掉更容易,要将他们驯化,估计没几十年,都不可能办到。这个问题,圣上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为什么会这个时候提出来?
“如果是那样,当然是好。如果能在南边设立县郡,教化南蛮人,让他们学习中华文化。自然是件好事。”万充听到现在还是没能摸清圣上真正的企图,他只能含糊应对。
“你认为派谁去办这件事最好?要能带兵打仗,先将南蛮人打服,然后才有机会将他们驯化。这个人既要能打仗,又要会治理,不知道谁能胜任。如果能完成任务,他真的可以说是,功在千秋。”圣上也知道要完成这个伟大目标很不容易,如能做到,真的是功在千秋。这么说来,圣上并不是真的想完成,他的意图其实是想将此人,远远调离京城。
万充不禁在脑中想着这样一个人,能带兵,还犯了圣上忌讳,迫切想将他调离,但又不便明着调离。万充这时想到了一个人,可能不是他犯了圣上忌讳,而是他的女婿。这个人就是靖王。看来是靖王真的失宠了,之前让小五将沈家军,带走三分之二,现在要彻底将成丰田派去镇守边关,靖王在朝中再也没人了。这样一来,圣上是要重新启用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