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玄幻小说 > 真武仙梦 > 第002章 明心见性

第002章 明心见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人与人相聚是短暂,分别可能是永恒的。

    海丰毕竟是商行,事务繁忙。回家相聚热闹几天,就各做各的事。

    易海安,自从出生两三岁就觉醒模糊记忆,七岁彻底融合,然后因为体弱,一直都在学习武道理论知识,介绍各种各样的灵药灵丹的医术丹术基础知识。为了健康为了变强,习武成仙。既然来到这个超凡世界,就往上面看一看,也不枉此生。

    武道境界后天中期,摆脱了之前的担忧,开始看各种杂书传记,大哥海生送来一大箱子书。有《驴友集录》系列最有意思。路家书店卖的最火的书籍。路家,大启国开国元勋,儒门武圣路南开创的家族。

    海安看着古籍杂书记录:

    路南。梁国乱,灾祸连连,平野城有老儒捡一幼儿于官道路南死尸堆,自感一生碌碌无为,姓氏无奇,又觉幼儿大难不死,或有天命,遂叫路南,以路为姓。

    路南年少聪慧,痴迷老儒一生藏书。勤学好问,交友广阔,有君子风。时年十六岁,老儒去世,无亲友吊唁,墓碑上四个字,平野怪儒。怪人做怪事,十六年,没告诉路南姓名。只留下一枚玉佩,上书一个“正”字。

    路南敬如亲父,守孝三年。开启蒙书院,读书教学,习武强身。又一年,信奉妖鬼崇尚灭世的邪教妖人,打开鬼域之门,莽山东,十国乱,妖鬼横行。平野破,仅余半城人逃难,路南四处流浪,不知何处安家。二十三岁,偶遇儒门义士斩妖除魔,见其腰间玉佩。

    知晓老儒为儒门分支行走。儒门有仁正德诚四大流派小派几十分支,各派修行方式不同,唯正道最难,其它都可隐修,唯正道不行,只能显修。正道大儒,儒门最硬的风骨。却必然多灾多难。儒门其他各派,多暗中帮扶。戕害正道大儒,皆儒门死敌。正道有光,不最强,却最亮。

    海安翻看着,喝口热茶。

    “正道的光……”

    低声哼唱。

    古籍杂说,故事按套路编,道听途说的事,古籍作者很难考证,不知道的事就春秋笔法一句话带过。儒门和莽山各派共同扶持了大启国开国皇帝。儒门仁派赵家天骄赵启。七武圣平乱世。后期,路南晋升武圣,为北域儒门第三圣。七武圣寻找鬼域之门,被入侵潜藏多年妖魔鬼怪八大圣伏击。三圣死,求援天下。异域入侵,天下震惊。各大陆武圣境前来支援。一战决生死,八大妖魔尽斩杀,人族四圣爆碎陨落。混合一起污染了大启国中部千里山川河流,成为绝地圣葬山,周边千里丘陵沼泽,毒物遍地,妖鬼滋生。武圣路南重伤,后大启国立。开平盛景,仁善启余微念。以十个字划分十州。后周边六州各前朝小国归附。

    翻看到大启国记录旧事有云:

    大启国,国号开平。

    新朝五十年,休养生息,人口增加四倍。新朝七十年,贪腐横行。武圣路南感时日无多,微服易容巡游天下,后回武圣山养伤的草庐,闭关三日,不吃不喝。再出门,满头白发,大笑而死。

    海安看着有些伤感。

    仁人义士,前赴后继,就像那做饭的薪火,见不到饭熟的一天。不知道理想信念的产物会不会为人做嫁衣。后世子孙,未经磨难,好生活不珍惜。

    武圣路南留下家训,世人皆知,开篇二问:

    若不立志,

    人心与妖魔何异?

    正道在何方?

    望后世子孙寻个答案,祭与坟前。

    天地方圆,东南西北,精全凡妙,道器德仁,洋洋洒洒几百字,写了个起名宝典。包含关于人行于世的各种思考,对路家子孙寄予厚望,被路家称为《立志训》。

    路家子孙,尽力读书,立志,践行。

    十二岁前读书识字习武,只有小名,没有大名。读书寻找心意,找到了合适的,就作为名字。以名立志,立志践行。路家各行各业都有参与,赚钱供养家族立志少年。立志不践行,欺骗家族供养,必追杀到天涯海角,死哪埋哪。不要脸的,都趴着埋。

    人都有好奇心,如何得到供养还不违背祖训被追杀?这被探索出一条大路。以行遍天下为志,记录各地风土人情,城池地貌,山川河流。以行游寻马鹰蛟龙等等为名。

    路家立志影响力最大流派因此行路天下,各大陆都有路家人开枝散叶。各个人迹罕至,绝地险地,上古遗迹,后人偶尔就看到石刻与墓志铭,某年某月某日,路某某到此一游。某年某月某日,路某某,深陷泥潭,无力回天,记述生平,此生无悔。望后世有缘人将本人的驴友集录带回路家各地的商行。路家必有厚报。驴友集录,路家行路的笔迹。世人称路家这些探寻世界的人为行路。有一代路家行路,修为不高,交友广阔,好骑驴,世称驴友。被路家行路深表赞同,后皆自称驴友。

    海安看着一本本《驴友集录》,

    行路难,寻道难,正心诚意践行更难。探索世界的旅行笔记,本本都是英雄志。端起茶杯,以茶代酒,干了,深表敬意。

    茶凉难掩胸中热血,

    身弱须有青云之志。

    异世华夏客,不屈此界人。

    心思飘远,回忆前尘旧梦。

    吱呀,门被推开。二哥海克端着吃食过来。放在桌上。

    “大哥闭关修炼,据说是整理自身所学,书写论述。”

    二哥海克,说着都牙疼,“读书,怕了,各种各样的学说道理看得人头昏脑胀。各说各的理,也不知道谁对谁错。各种武学秘籍,都是各家的密语,外人看个似是而非,敢瞎练,那是真不怕死。海安,你看书烦吗?”

    海安看着桌上的书,反问:“你为什么烦?”

    “模棱两可,捉摸不透,一家之言不确定的东西让人难以接受。”海克看着手里的剑谱残卷。

    “二哥,为什么会不确定?”从小二哥对自己就好还有空就给自己带吃的玩的新奇东西。谁对我好,我对谁好。海安想给二哥开解一下。这是曾经自己遇到困境时候的方法,刨根究底。一直问,必有所得。

    “不确定?”海克被问住了,琢磨一下,“他们的学识浅薄带有偏见。”

    “为什么有浅薄有偏见?”海安继续问。

    “他们读书少,没有修为在身,见识有限。”海克放下了手里的残卷,想了又想,组织语言。

    “不确定的是什么?”

    “善恶是非对错。”

    “见识有限就不能明辨善恶是非对错?”

    “我不知道。”

    “二哥,跟我来。”海安带着海克去水塘边,带着铁锹水桶。

    先在水塘边合力挖了五个小坑。

    然后去水塘挖淤泥,连泥带水,装桶,倒进四个坑。

    第一个坑水多泥少,第二个坑水少泥少,第三个坑水多泥多,第四个坑水少泥多。把四个都搅拌均匀。

    “二哥,四个坑的水谁干净?如果给你选择你想喝哪个?”

    “都不干净,哪个都不喝。”

    “这就是你不爱读书的原因。如果把水看作是清楚确定的道理,泥是不清楚混乱的歪理”海安指着第一个坑,“道理多歪理少,如果是书,那是一本好书。如果是人,那应该是正派名师。第二个,道理少歪理少,算不得好书,也不是坏书。如果是人,也是不错的人,歪理少,自然环境好有人教导或者有悟性领悟道理。第三个,道理多歪理多,如果是书,那就是大杂烩,一边讲理一边疯言疯语。不适合求学的普通人看。如果是人,那就是欲念太强,求道心太过。第四个,道理少歪理多,能分辨歪理自然是懂理之人,聚集歪理必是别有用心妖言惑众,如果是书,那就是邪教经文。如果是人,那就是黑道邪道的蛊惑信众。”

    “小安,第五个呢?”

    “底层百姓劳苦大众,长寿的野兽,灵兽,这些生命的一生不一定会读多少书,但是一生的经历何尝不是一本书?只是没有书写罢了。文以载道,不是非得有文字才有道。”海安先盛了半桶水,再随手铲了些淤泥,提着桶倒进第五个坑,“他们离道最近,但感受道理都是片面的破碎的,所以我给半桶水,他们承受歪理是无奈,是不能自己选择的,所以我随手铲了几下。他们期待命运的改变,但是天道至公,每个人都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喜怒哀乐死活并不重要,所以我铲泥不看。”

    “海安?哥受教了。”

    “二哥。且等一会儿,还没说完。”

    说完,海安就躺在了草地上,看着岸边柳枝随风飘荡,静静出神。

    “二哥,看那柳条,左右摇摆,飘来荡去,看着就放松舒适。人喜欢好的,舒适的,你的剑法看着锋芒毕露,就容易被人不喜从而防备。”海克若有所思地看着柳条,过了一会儿,他转头对海安说:“那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剑法变得让人舒服没防备?”

    海安坐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草屑,说道:“我不懂剑道,只是建议你可以试着将剑法融入自然之中,减少自己的杀意战意等等精神波动。”

    海克听了,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拿起手中的剑,轻轻挥动着,尝试着找到那种自然的感觉。

    海安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二哥已经悟到了,剑道中的一种奇葩。

    海安翻阅家里藏书阁犄角旮旯找各种武道医术故事,看过一本介绍剑道流派的古籍杂书,里面有汇集千年的剑道人物流派故事,其中有一流派,名为幻剑道。扭曲感知,诡异非凡。感知天赋平常的人根本学不会。理论上是在后天境界达到元婴外景扭曲感知的武道技巧,高屋建瓴,理论无敌。不出意外是失传了。

    “二哥,来,”海安指着五个坑,“看看”

    海克看着一个个小坑,泥沙沉淀,可以照见人影。

    “都可以当镜子,并无二致。”海安说,“人和人思想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安静下来不为外界干扰都能明悟道理。观人则照己,心静可照人。人人都可以成圣心,只是学问能力有多寡。就像铁钉与铁棍,肉丝与肉块。本质并无不同。”

    “你是说看什么书都能有相同之处,殊途同归,明悟道理?”

    “那倒不是。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人生短暂,哪有那么多时间融合杂乱道理试错勘破。况且错了的不会知道自己错,人人都是被自己相信的道理迷惑,哪个不是执迷不悟?”

    “那要怎样,是要在小坑里,修行清静吗?”

    海安把小坑泥水铲起甩入水塘,

    “我们没在小坑里,都在水塘里,江河湖海里。水塘有静,人世无静。人人不静,才融汇天下王朝,盛衰轮回。”

    海安看着海克,

    “二哥,我说的是道家学派的理论,不是道教宗门。道理不是肉体力量,是精神的明悟,典籍有记载,道理通透没有心魔杂念。儒家学派有正心诚意明德亲民,佛家学派有戒定慧破除六识虚妄。我用水为例是因为有形阐释无形,容易让人理解。道家门槛低,什么都是道,易学难精,大器免成,不自大而大,道未成而成。儒家多读书知而后行,体察人世沧桑,领悟明德之意。佛家修行顿悟,行知合一一念成佛。不管哪家多读书都是好的,闭门造车不可取。武道修行要克服心魔,需要这些道理说服自己。而天下普通百姓,鱼虫鸟兽,活着就不容易,没有闲钱读书。他们只想活着,活着就是最大的道理。行了,不说了,回去看书。”

    留下海克,呆呆站着,神游物外。

    过了一个月,海安看着大哥给的名叫《灵猴身》的身法秘籍,换种方式锻炼体魄,开辟新的经脉。上面有大哥海生的笔迹,简述后天先天境界和炼体功法,

    后天境界:一,气血境,增强体魄,滋养经脉穴位,是通脉基础。二,通脉境,打通十二正经,三百六十一穴位。内力流转,增强气血,继续强化身体。三,打通奇经八脉。

    先天境界:十二正经不是非要都通,才能进入先天。任督二脉通,经脉内力融合一个整体网络生生不息就是先天,各派武道,需要经脉不同,打通数量不同,打通经脉多,身体掌控力强,气血厚实,肉体恢复能力强。

    各种基础炼体武学,不在其杀伤力,而在其锻炼身体的招式动作,肌肉带动气血运行加速滋养经脉,从而提高通脉的效率。

    普通炼体武学之上,是各种硬功,为体修挚爱。普通武者财力不足支撑。

    海安看着手和腿回忆着现在已经打通经脉,在纸上书写十二正经:

    手少阴心经,通

    手太阴肺经,通

    手厥阴心包经,准备

    手少阳三焦经,未

    手太阳小肠经,未

    手阳明大肠经,未

    足太阴脾经,通

    足少阴肾经,通

    足厥阴肝经,通

    足阳明胃经,通

    足太阳膀胱经,准备

    足少阳胆经,未

    灵猴身,辅助开辟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有两式练法,两式打法。

    秘籍上有大哥海生的叮嘱关爱:

    跟船听父亲说过,出门在外,九防一打,防人比打人的时间多得多,防得住才有机会打。所以先把身法练好,体魄养好,年少不要受伤,影响发育。各家打法凶猛迅疾爆裂,体魄强壮达到要求才行,体弱可承受不了。也不要急着练硬功,伤身耽误成长。

    去演武场,用几个木耙当人,练灵猴身,一共两式,灵猴荡树,灵猴缩身,我在十六年前练习时,树苗还小,只能练第二式。

    矮身作猴身形,不模仿猴子行为,只有闪身,缩身,绕人,翻滚,展身,不断循环练习。提高自己的闪避能力。灵猴荡树是在外面练的。

    灵猴身,补充搏浪劲陆地上的不足。其中有两式打法,需要结合练法使用,一是挠脸抓耳,需要灵猴荡树,二是偷桃,需要灵猴缩身,皆为以弱克强,干扰敌人来逃命的招式,都不是真正战技杀法。

    海安在演武场,练习了三个月,熟练掌握灵猴身的身形肌肉变化,气血运行方式,慢慢开辟经脉穴位。由炎炎夏日到秋风落叶,经脉打通。

    还有四条,对应的基础炼体武学已经在排队练习之中。这也是现在身体强壮了才能做的事。之前因为生来体弱,只练一门搏浪劲,慢慢来增强气血,家里不让夹杂别的武学,避免劲力变化不适应而受伤,现在理论知识丰富,谨慎练习,事半功倍,是因为有着十倍工夫的基础打底,磨刀不误砍柴工。

    儒门,正拳,开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儒门正道最难,正拳,明心意,壮胆气。在力量杀伤微弱中体会舍身取义。正气在心,弱者无惧。出拳正心,唯死而已。正拳经历不少儒门大儒和武圣的理论完善与武道招式增减,已然是一门极道炼心明志武学,极情极意一心为正,真是用心良苦。

    海安没再独自修行,而是去找现成的拳法高手大哥海生,看大哥打正拳好好学习。

    平静的一年结束了,海安没去宗门。另有安排。

    平平淡淡才是真,家人团聚,过年真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